山川映日月 奔流四十年——云南电网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1912年5月28日,这一天,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滚滚而来的五百里滇池之水,重重地砸落在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水轮机转轮上,千古流淌的江河水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变成电能,点亮了昆明夜空数万只白炽灯泡。

电力不仅照亮了云南的夜空,更是照进了民众的心灵。

风云际会中,云南的电力事业在接连不断的战火纷飞与艰难困苦中忽明忽暗。

1978年,改革开放大潮开始奔涌。此后40年间,云南电网飞速发展,其售电量从1978年的38.82亿千瓦时飞跃到2017年的2212.5亿千瓦时,足足增长60倍之多。电力已经从一个“稀罕玩意儿”,变成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四十年水资源“变现战” 搭建能源产业大平台

从天空俯瞰云南,一半的地表都被江川湖泊所覆盖,徐霞客亦曾立在这山水间感慨:“或跨石之顶,或窜石之肋,通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星之间,连坠五六级。”

然而,这个水电资源蕴藏总量1.04亿千瓦排名全国第二的省份,却被一连数十年的“电荒”扼住了经济发展的咽喉,1978年的人均GDP仅有135美元,排在全国倒数第三。

丰沛的水资源就这么白白流走,省内大限电却时有发生,人民群众也在受苦受穷。“这怎么能行?一定要办电!就从漫湾电站开始!”1983年,时任云南省长普朝柱多次到金沙江、澜沧江流域调研,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云南的水电事业。

但是,这个“水资源变现战”还没开场,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建设电站,别人说你没有大工业;搞大工业,别人又说你没有电。”参与漫湾电站建设的云南电网公司老员工陈毓骐回忆说。

当时,国家计委的领导在评审会前,给这个项目判了死刑:“现在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投资顾不过来,这个项目肯定排不上队。”

普朝柱却拍着胸脯说:“就是卖掉裤子,我们也要把电站修起来。你只管放心,国家一两年拿不出钱来也不怕,先用省里的钱干起来!”

这一番雄言壮语,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评审,云南人用自己的创新魄力硬是在夹缝中突围,闯出了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相结合的第一步,成就了我国深化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案例,也标志着云南水电开发进入了“大江大河”时代。

然而,想要真正打赢这场“水资源变现战”,不仅要建设大型水电站,更是要思考如何让电能在云南各地流转起来。

追忆改革开放之初,云南电网仍是七零八落、各自为战,直到1982年,随着滇南电网和滇中电网通过一条85.5公里的110千伏巡检司电厂送出线路实现并列运行,才初步建成了统一调度的云南电网。

历史长河中的1988年,对云南电网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起始自东西南北各地大中型电源点的输电线路,以昆明地区为中心,阡陌纵横地连在一起,正式形成了全省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的骨干电网结构,供电范围涵盖昆明、东川、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文山8个地州市共57个县,一张巨大的网络开始覆盖滇中高原。

仿佛千呼万唤始出来,1993年6月30日,在苦苦支撑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和半年时间的大规模缺电梦魇后,历经8年建设的漫湾电站首台机组终于投产发电,不仅一举改变了云南连年缺电的局面,更是让西电东送有了可能。

据《云南电力史》(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2000年8月,在北戴河的碧海蓝天下,国家领导人聚在一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究竟是在广东建设10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好,还是从云南向广东输1000万千瓦的水电好?”

这个问题在会上引发热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力主西电东送,他当即站起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请辞!”

凭借着这份魄力,西电东送的伟大战略决策,也在这个会议上得到最终敲定,清洁水电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西部的资源优势也由此转换为经济优势。这是一次东西部能源的“大迁徙”,也是云南地区的能源“大变现”。

“新的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之前仅有天生桥向广东送电的输电线路还在建设中,要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南方电网公司的输电工程建设是一个重头戏。”2016年,回首往事,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不无感慨。

谁曾想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当年1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竟足足翻了5倍,一路飙升到5000万千瓦,年送电量由1993年的5.5亿千瓦时提高至约1350亿千瓦时。电力生产和供应对云南省GDP的贡献更是高达8.3%,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云南电网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送端大电网之一,国内“西电东送”面向华东、华南,国际辐射东南亚,省内建成“三横两纵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交直流混合并与四省区电网异步联网运行。

这张庞大的电网,既组成了国家西电东送的南通道,更是搭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大平台,发挥着组织、集成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今年11月,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提出公司新的企业愿景和战略构想,同样离不开对平台思维的运用。他认为南方电网要打造平台和生态系统,居于价值链整合者、集成者的市场地位,成为能源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商。

环顾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各类平台——阿里巴巴的购物平台、微信的社交平台、滴滴的出行平台、携程的旅游平台……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平台思维异军突起,挖掘平台的变现潜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潮起彩云边,梦回雪山下。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山河岁月,云南电网的发展亦将紧紧融入时代潮流,正如云南文人赵藩为云南水电事业撰写的一副对联:“水炼火生,首出五形神运用;天工人代,放开一线大光明。”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电力体制改革永不止步

“卖电啦!卖电啦!免费提供灯泡、灯头、花线!”1915年的昆明,一位名叫左益轩的男子正走在大街小巷,一边敲打着手里的锣鼓,一边叫喊着。他是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水电当成寻常商品叫卖的人。

云南虽然偏居一隅,但其市场化思维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78年,历史长河里的那个春天,中国正酝酿着一个时代的伟大巨变。云贵交界处的鲁布革水电站,则是这个春天孕育出的一粒种子,向世界市场发射出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冲击波。

鲁布革水电站先是开启了中国恢复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大门,其后又闯破了不得利用外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禁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云南电力建设从封闭走向了全面开放。

这一番“冲击波”,很快掀起了云南电力事业的一波波巨浪。随之而来的“漫湾模式”,全面实行招投标制,成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营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招投标竞争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彻底改变了电能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996年9月,滇东北高原的会泽县大海子乡,一位村民在省领导踏进他屋里探望时,飞快地将领导刚打开的电灯拉熄,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是他家的电价每千瓦时14元人民币。不仅高电价令人咋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以礼河水电站就建在距离大海子乡不远的地方。那些电力杆塔就立在这些村民的承包土地里,那些高高的电力绞股线,就悬在这些村民用茅草搭建而成的屋顶上。

云南农村的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4年时间,云南电网在全国范围率先致力于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主要内容的“两改一同价”工作,云南农村的平均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8元,过往那些架空而过的却“一毛不拔”的电线,终于将实惠降落到普通农民的身上。

无论在鸡犬相闻的乡村,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都市,电价改革正大面积落地开花,这体现的正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另一场冲击波。

仿佛当年左益轩敲锣打鼓卖电的声音仍回荡在耳畔,整整100年后的2014年,云南电网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当年即完成市场交易电量近200亿千瓦时,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开辟了电力体制改革的“云南模式”。

2015年11月,云南被确立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省份和国家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2016年8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2017年,云南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700亿千瓦时,占云南电网公司省内售电量的58%,远高于25%的全国最高水平……

发展无穷期,改革不止步。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

今年以来,云南电网先后4次推出降电价举措,云南省一般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累计降低6.75分,在降幅达10%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改革红利。

时至今日,云南电网的市场规模连续3年呈两位数增长,全省62%的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云南省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由改革前的每千瓦时0.522元下降至0.414元,平均电价水平是全国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过215亿元。

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哪里能实现利益就去到哪里,一如蜿蜒流转的澜沧江,一路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串联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

“目前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还很低,要由以南方五省区为中心的思维转向以全球为中心的思维,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孟振平董事长的话语开拓视野、振奋人心。

2018年上半年,云南电网累计向越南、老挝送电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4%,从大江大河的山水相连,到共同去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云南电网投身“一带一路”延续繁荣发展之路。

发展理念重塑现代国企 一流企业打造绿色基地

1978年冬,一个叫赵培华的普通青年,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年中最短的一个白天又过去了。虽近深冬,天气却以暖为主,人心振奋。由于政策的放宽,这里自由市场也活跃空前,卖什么的都有,一时造成一种繁华景象,人们的表情也不同了。”

40年风云激荡,时间来到2017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前,向着亿万中华儿女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无论是个体生命的情感抒发,还是国家领袖的宏伟誓言,都一再映射出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神州大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前,云南电网该何去何从?

今年初春,云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云南省能源局局长丁兴忠也表示,“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是云南最具比较优势的新动能,要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面对云南省的这张“绿色能源牌”,云南电网又该扮演什么角色?

云南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武告诉记者,“到2030年,云南省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时,最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电力行业将成为我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说起绿色能源,可能人们生活中最直观可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几年前,昆明的街头几乎见不到一辆新能源汽车,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车、旅游客车和出租车中的占比已经不低于80%。

据悉,云南电网公司在2018年投入近8000万元,新建集中式充电站6座、分散式充电桩403个,预计到2020年建成公共充电站33座、城际快充站60座、充电桩3200个,确保新能源汽车出行无忧。

对云南电网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甚至还会导致数年亏损,但看似不计回报的投资,却是在为我们的未来买单。这仅仅是一个侧影,却也折射出云南电网发展绿色能源的坚定理念。

一叶知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云南电网的指挥棒、红绿灯。

2018年3月,云南电网在全国率先开创省级电网与铁塔公司“共享铁塔”新模式,促成“共享铁塔”在全国推广运用,实现了跨行业资源整合,推动了商业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

据初步测算,2018年云南电网可匹配共享1624座铁塔、杆塔资源用于加建通信基站,累计节约土地资源近2万平方米,少消耗塔材2万余吨,缩短建设周期3万多天,减少重复建设成本上亿元。

“一流企业要有一流的创新能力”,正如孟振平董事长所言,“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创新不仅体现在翻山越岭的重大工程,也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曾经是南网海拔最高的110千伏东川海子头变电站,每年都会发生大雪封山或塌方路断的情况,值班人员有一次在站上连续吃了40天洋芋。如今,变电站变成了无人值班,调控员在千里之外都可以实现远程操控。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云南电网的清洁能源事业蹄疾步稳。截至2018年9月,云南全省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装机比例达到82.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高达93.6%,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源自大自然的绿色能源,点亮了苍山下、滇池畔的万家灯火,也一路翻山越岭,照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车水马龙。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汹涌的江水既卷起了激昂淙淙的百年水电,却也卷起了清洁能源的消纳难题,如何避免一股股“真金白银”般的水电付诸东流?如何让每一度清洁能源都能点亮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历史满载辉煌,挑战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的第一道考题,云南电网人正奋笔疾书,擘画历史的又一个春天。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山川映日月 奔流四十年——云南电网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作者:何石 窦小兵 殷浩钦  发布时间:2018-12-05   来源:电力网

1912年5月28日,这一天,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上滚滚而来的五百里滇池之水,重重地砸落在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水轮机转轮上,千古流淌的江河水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变成电能,点亮了昆明夜空数万只白炽灯泡。

电力不仅照亮了云南的夜空,更是照进了民众的心灵。

风云际会中,云南的电力事业在接连不断的战火纷飞与艰难困苦中忽明忽暗。

1978年,改革开放大潮开始奔涌。此后40年间,云南电网飞速发展,其售电量从1978年的38.82亿千瓦时飞跃到2017年的2212.5亿千瓦时,足足增长60倍之多。电力已经从一个“稀罕玩意儿”,变成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四十年水资源“变现战” 搭建能源产业大平台

从天空俯瞰云南,一半的地表都被江川湖泊所覆盖,徐霞客亦曾立在这山水间感慨:“或跨石之顶,或窜石之肋,通过一层复腾跃一层,半星之间,连坠五六级。”

然而,这个水电资源蕴藏总量1.04亿千瓦排名全国第二的省份,却被一连数十年的“电荒”扼住了经济发展的咽喉,1978年的人均GDP仅有135美元,排在全国倒数第三。

丰沛的水资源就这么白白流走,省内大限电却时有发生,人民群众也在受苦受穷。“这怎么能行?一定要办电!就从漫湾电站开始!”1983年,时任云南省长普朝柱多次到金沙江、澜沧江流域调研,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展云南的水电事业。

但是,这个“水资源变现战”还没开场,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建设电站,别人说你没有大工业;搞大工业,别人又说你没有电。”参与漫湾电站建设的云南电网公司老员工陈毓骐回忆说。

当时,国家计委的领导在评审会前,给这个项目判了死刑:“现在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投资顾不过来,这个项目肯定排不上队。”

普朝柱却拍着胸脯说:“就是卖掉裤子,我们也要把电站修起来。你只管放心,国家一两年拿不出钱来也不怕,先用省里的钱干起来!”

这一番雄言壮语,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评审,云南人用自己的创新魄力硬是在夹缝中突围,闯出了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相结合的第一步,成就了我国深化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案例,也标志着云南水电开发进入了“大江大河”时代。

然而,想要真正打赢这场“水资源变现战”,不仅要建设大型水电站,更是要思考如何让电能在云南各地流转起来。

追忆改革开放之初,云南电网仍是七零八落、各自为战,直到1982年,随着滇南电网和滇中电网通过一条85.5公里的110千伏巡检司电厂送出线路实现并列运行,才初步建成了统一调度的云南电网。

历史长河中的1988年,对云南电网来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起始自东西南北各地大中型电源点的输电线路,以昆明地区为中心,阡陌纵横地连在一起,正式形成了全省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的骨干电网结构,供电范围涵盖昆明、东川、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文山8个地州市共57个县,一张巨大的网络开始覆盖滇中高原。

仿佛千呼万唤始出来,1993年6月30日,在苦苦支撑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和半年时间的大规模缺电梦魇后,历经8年建设的漫湾电站首台机组终于投产发电,不仅一举改变了云南连年缺电的局面,更是让西电东送有了可能。

据《云南电力史》(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2000年8月,在北戴河的碧海蓝天下,国家领导人聚在一起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究竟是在广东建设10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好,还是从云南向广东输1000万千瓦的水电好?”

这个问题在会上引发热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力主西电东送,他当即站起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请辞!”

凭借着这份魄力,西电东送的伟大战略决策,也在这个会议上得到最终敲定,清洁水电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西部的资源优势也由此转换为经济优势。这是一次东西部能源的“大迁徙”,也是云南地区的能源“大变现”。

“新的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之前仅有天生桥向广东送电的输电线路还在建设中,要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南方电网公司的输电工程建设是一个重头戏。”2016年,回首往事,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不无感慨。

谁曾想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当年1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竟足足翻了5倍,一路飙升到5000万千瓦,年送电量由1993年的5.5亿千瓦时提高至约1350亿千瓦时。电力生产和供应对云南省GDP的贡献更是高达8.3%,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云南电网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送端大电网之一,国内“西电东送”面向华东、华南,国际辐射东南亚,省内建成“三横两纵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交直流混合并与四省区电网异步联网运行。

这张庞大的电网,既组成了国家西电东送的南通道,更是搭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大平台,发挥着组织、集成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个“大平台”,进一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今年11月,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提出公司新的企业愿景和战略构想,同样离不开对平台思维的运用。他认为南方电网要打造平台和生态系统,居于价值链整合者、集成者的市场地位,成为能源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商。

环顾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各类平台——阿里巴巴的购物平台、微信的社交平台、滴滴的出行平台、携程的旅游平台……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平台思维异军突起,挖掘平台的变现潜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潮起彩云边,梦回雪山下。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山河岁月,云南电网的发展亦将紧紧融入时代潮流,正如云南文人赵藩为云南水电事业撰写的一副对联:“水炼火生,首出五形神运用;天工人代,放开一线大光明。”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电力体制改革永不止步

“卖电啦!卖电啦!免费提供灯泡、灯头、花线!”1915年的昆明,一位名叫左益轩的男子正走在大街小巷,一边敲打着手里的锣鼓,一边叫喊着。他是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水电当成寻常商品叫卖的人。

云南虽然偏居一隅,但其市场化思维却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978年,历史长河里的那个春天,中国正酝酿着一个时代的伟大巨变。云贵交界处的鲁布革水电站,则是这个春天孕育出的一粒种子,向世界市场发射出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冲击波。

鲁布革水电站先是开启了中国恢复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大门,其后又闯破了不得利用外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禁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云南电力建设从封闭走向了全面开放。

这一番“冲击波”,很快掀起了云南电力事业的一波波巨浪。随之而来的“漫湾模式”,全面实行招投标制,成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营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招投标竞争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彻底改变了电能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996年9月,滇东北高原的会泽县大海子乡,一位村民在省领导踏进他屋里探望时,飞快地将领导刚打开的电灯拉熄,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原因是他家的电价每千瓦时14元人民币。不仅高电价令人咋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以礼河水电站就建在距离大海子乡不远的地方。那些电力杆塔就立在这些村民的承包土地里,那些高高的电力绞股线,就悬在这些村民用茅草搭建而成的屋顶上。

云南农村的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4年时间,云南电网在全国范围率先致力于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主要内容的“两改一同价”工作,云南农村的平均电价降至每千瓦时0.8元,过往那些架空而过的却“一毛不拔”的电线,终于将实惠降落到普通农民的身上。

无论在鸡犬相闻的乡村,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都市,电价改革正大面积落地开花,这体现的正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另一场冲击波。

仿佛当年左益轩敲锣打鼓卖电的声音仍回荡在耳畔,整整100年后的2014年,云南电网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试点,当年即完成市场交易电量近200亿千瓦时,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开辟了电力体制改革的“云南模式”。

2015年11月,云南被确立为全国首批电改综合试点省份和国家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2016年8月,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2017年,云南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700亿千瓦时,占云南电网公司省内售电量的58%,远高于25%的全国最高水平……

发展无穷期,改革不止步。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

今年以来,云南电网先后4次推出降电价举措,云南省一般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累计降低6.75分,在降幅达10%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改革红利。

时至今日,云南电网的市场规模连续3年呈两位数增长,全省62%的电量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云南省大工业平均用电价格由改革前的每千瓦时0.522元下降至0.414元,平均电价水平是全国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超过215亿元。

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哪里能实现利益就去到哪里,一如蜿蜒流转的澜沧江,一路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串联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

“目前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还很低,要由以南方五省区为中心的思维转向以全球为中心的思维,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孟振平董事长的话语开拓视野、振奋人心。

2018年上半年,云南电网累计向越南、老挝送电1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4%,从大江大河的山水相连,到共同去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云南电网投身“一带一路”延续繁荣发展之路。

发展理念重塑现代国企 一流企业打造绿色基地

1978年冬,一个叫赵培华的普通青年,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年中最短的一个白天又过去了。虽近深冬,天气却以暖为主,人心振奋。由于政策的放宽,这里自由市场也活跃空前,卖什么的都有,一时造成一种繁华景象,人们的表情也不同了。”

40年风云激荡,时间来到2017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前,向着亿万中华儿女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无论是个体生命的情感抒发,还是国家领袖的宏伟誓言,都一再映射出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神州大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前,云南电网该何去何从?

今年初春,云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云南省能源局局长丁兴忠也表示,“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是云南最具比较优势的新动能,要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面对云南省的这张“绿色能源牌”,云南电网又该扮演什么角色?

云南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武告诉记者,“到2030年,云南省清洁能源总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时,最大电力外送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之一,电力行业将成为我省打造绿色能源牌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说起绿色能源,可能人们生活中最直观可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几年前,昆明的街头几乎见不到一辆新能源汽车,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车、旅游客车和出租车中的占比已经不低于80%。

据悉,云南电网公司在2018年投入近8000万元,新建集中式充电站6座、分散式充电桩403个,预计到2020年建成公共充电站33座、城际快充站60座、充电桩3200个,确保新能源汽车出行无忧。

对云南电网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甚至还会导致数年亏损,但看似不计回报的投资,却是在为我们的未来买单。这仅仅是一个侧影,却也折射出云南电网发展绿色能源的坚定理念。

一叶知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云南电网的指挥棒、红绿灯。

2018年3月,云南电网在全国率先开创省级电网与铁塔公司“共享铁塔”新模式,促成“共享铁塔”在全国推广运用,实现了跨行业资源整合,推动了商业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

据初步测算,2018年云南电网可匹配共享1624座铁塔、杆塔资源用于加建通信基站,累计节约土地资源近2万平方米,少消耗塔材2万余吨,缩短建设周期3万多天,减少重复建设成本上亿元。

“一流企业要有一流的创新能力”,正如孟振平董事长所言,“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创新不仅体现在翻山越岭的重大工程,也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曾经是南网海拔最高的110千伏东川海子头变电站,每年都会发生大雪封山或塌方路断的情况,值班人员有一次在站上连续吃了40天洋芋。如今,变电站变成了无人值班,调控员在千里之外都可以实现远程操控。

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云南电网的清洁能源事业蹄疾步稳。截至2018年9月,云南全省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全省发电装机比例达到82.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高达93.6%,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源自大自然的绿色能源,点亮了苍山下、滇池畔的万家灯火,也一路翻山越岭,照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车水马龙。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汹涌的江水既卷起了激昂淙淙的百年水电,却也卷起了清洁能源的消纳难题,如何避免一股股“真金白银”般的水电付诸东流?如何让每一度清洁能源都能点亮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历史满载辉煌,挑战永无止境。面对新时代的第一道考题,云南电网人正奋笔疾书,擘画历史的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电力, 云南电力,绿色能源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