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云南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提速换挡 价值创造能力再跃升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5-01-15 12:17:02

  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牢牢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三个总”,强化改革攻坚,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着力提升核心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全力打造南方电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重要标杆,9项对标指标处于行业一流水平。

  引入“智慧大脑”,新能源调控更聪明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100%。然而,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对电网而言如同盲盒,难预测、难监测、难控制,如何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源网荷储充”智能调控平台应运而生。

图为云南玉溪供电局首创“RPA+AI”赋能变电站巡检,大大提升巡检效率。代薇/摄

  大理供电局将AI技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和控制管理,实时处理潮流断面的动态控制、风险自动识别、辅助电力系统快速响应等异常情况,快速精准完成潮流计算、潮流校核、运行建议,并进行运行方式自动调整等智能决策,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控制和自动化运行。

  在电力调度中心显示屏上,不同颜色的曲线清楚地显示源网荷储充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只需及时控制调整即可。从大理天峰山风电场接入220千伏祥云变电站的309.25兆瓦新能源,通过平台自动调控,仅用20秒便完成潮流计算、分析、校核全过程,快速高效地将绿电送往云南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

  大理是云南“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之一和滇西北清洁能源送出枢纽,大理供电局供电区域电源总装机超过1835万千瓦,新能源年发电量占比60%以上,灵活、高效的电网调控运行方式是新能源富集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

  “通过平台,潮流分析时间由以前的3小时减少至20秒,方式调整时间由30分钟降至6秒,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白天送不出、晚上不够用’的问题,也避免了误操作、误调度的风险,在南方区域率先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智能调控。”大理供电局水电及新能源组组长李玉江介绍。

  云南电网公司不仅在新能源调控领域植入“智慧大脑”,而且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一系列电力智能应用的新场景纷纷落地,让运行管理更高效、电力供应更安全稳定。

  全体系策划,创新构建云南特色智能巡维模式

  “在500千伏主变停电操作过程中,传统模式下,我们需要3个人在现场配合,整个操作过程大概需要4个半小时。采用智能运维模式以后,25分钟就能完成,操作由小时级迈入分钟级。”保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网调控组组长张华生介绍,“不仅如此,在迎峰度夏专项检查工作中,我们需要对3万多块压板进行检查,以往需要18个人连续干两天,智能运维模式下只需4秒钟就能完成。”

  从以天为单位,到分钟级、秒级,作业时间快速骤降的背后,是云南电网依托智能巡维模式的创新应用实现的快速蜕变。

  云南电网1937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分布在16州市,由于云南山高谷深,从巡维中心前往最远的变电站需要6小时车程,全省车程3小时以上的变电站占比超过20%。“路程3小时,操作5分钟”“一项作业,不同专业轮流等待”“人工核对压板,数量多、效率低、容易遗漏”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变电站员工。

  针对传统运维难度大、成本高等短板弱项,云南电网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及科技成果应用,全体系策划构建了涵盖“巡维操监控”“测评检修”运行检修专业9大核心指标的“SOMP”标准化智能巡检体系,实现智能运维标准化体系从0到1的重大突破;开展智能感知、智能识别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研发出变电生产运行支持系统,并在电网系统规模化推广应用;首创“视频+无人机+二次设备”联合巡检模式,融合在线监测、无人机、机器人等多源感知信息,实施“空天地”立体化的智慧巡检……一套具有云南电网特色的变电专业数字化转型和生产指挥建设模式逐渐成熟。

  在推进数字生产转型过程中,云南电网公司采取“集中力量攻难题”“花小钱办大事”“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管理策略,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在昆明、曲靖、保山等地开展试点,率先建设智能巡维中心,将各项智能技术连点成线,把单一技术向多技术融合应用转变;二是通过技术叠加管理,织线成面,全面构建数字生产管理体系,专业融合走向深入;三是把技术、管理、组织模式优化叠加,生产关系全面变革,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管理全过程,云南电网公司赋能基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西部追赶实现提速换挡。

  今年,云南电网建成30个智能巡维中心,实现16个地市供电单位“全覆盖”,同步构建“智能监控+区域运维”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生产业务集约化远程管理、值班方式灵活高效,实现“向管理要人”和“向技术要人”转变。强化数字赋能和数字驱动,推动数字化转型走实走深。

  通过集中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实现巡视无人化、维护精益化、操作程序化和监控区域化;构建“远方巡维为主、现场巡维为辅”的设备运维机制和“远方指挥、现场执行”的作业管控协同机制,进一步释放数字生产效能。设备巡视业务远程替代率达60%以上,维护业务替代率达30%以上,操作效率提升60%以上,班组业务承载能力提升最大达82%。

  研发硬核科技,服务城市数字化治理

  伴随数十台印刷机、打孔机、烫金机同步作业的轰隆声,云南玉溪水松纸厂生产车间的配电箱里,巴掌大小的“触角”实时感知生产设备的能耗、安全、温度、湿度等多元信息,在数秒内就能完成信息感知、存储和计算分析。

  “我们厂安装了68套智能感知装置,覆盖印刷、激光打孔、烫金、分切、复卷等所有生产作业流程,这些智能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并精确核算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数据,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指导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帮助我们降本增效。”玉溪水松纸厂总工程师王新华介绍,有了智能感知装置的加持,跨行业数据实现链接,大数据的价值得到挖掘和释放,传统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更有信心和底气。

  王新华提到的智能感知装置,是云南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感存算一体智能感知终端”,能实现表计数据智能识别,缺陷异常AI智能判断,入选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成果”。

  在万物互联的智慧化发展趋势下,这项自主创新项目旨在依托延伸千家万户的电力“一张网”,通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安防、环境、交通等行业领域数据互联、数据共享,构建一张万物“互联网”实现城市海量基础信息精准动态感知、风险提前预警和事件及时处置,为云南城市治理和政务服务提供智慧化支撑,助推高质量发展。

  目前,云南电网公司已在大理、玉溪安装完成5000套智能感知装置,为大理环洱海生态廊道的古城、喜洲、洱源、双廊挖色等区域,玉溪沿河公租房、沿河工业园区大工业用户等配备上了能实时感知分析多领域信息的“触角”,并通过智能感知平台让各场景数据可观、可测。(中国能源报李萌 王欣 刘斯扬 李琛 陈波 沙子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