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数字赋能开启蒙电“云”时代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01-11 00:00:00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自治区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内蒙古”,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2021年,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形成专项行动方案13本,投资3.5亿元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部署生产精益化管理平台、移动报销及商旅平台、营财一体化管理系统等26项重点任务,统筹开展新闻门户升级改造、移动互联服务平台等18项前期建设工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朵云”绽放  打造一体化数字底座

 
    2021年12月24日,集团公司首个部署在“云平台”的新一代生产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投入运行,成功实现新生产MIS、地理GIS、通信TMS、航检HMS四项数字应用上“云”,构建起贯通集团公司到基层生产核心业务的“生产精益化管理平台”,全面开启从传统信息系统向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应用转型,生产运检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业务信息系统近百个,各系统存在硬件资源利用不合理、数据不同步、流转不畅通、系统升级不便等问题。
 
    “以大家最熟悉的交电费为例,随着用户需求提升,交易数据和交易请求也在增长。而原有信息系统资源分配相对固化,建设模式往往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不断购买服务器等硬件来被动应对。”笔者从集团公司生产科技部、数字化部了解到,该平台包括生产综合管理、航检信息管理、电网资源管理、系统管理4项一级应用、23项二级应用模块及87项三级应用功能,在实现资源安全可靠存储的同时降低重复建设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即需即享,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随着航检业务的拓展,大量无人机和直升机回传的图像和视频每年以数倍速率急速增长。目前,前端作业采集的数据都存储在PC端和移动硬盘,每年对全年作业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时往往只是通过Excel表从海量数据库中人工筛取,费时费力。“云平台”让数据存储在“云”端,按需取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此前,因电网设备体量庞大,加之设备信息变更频繁,日常运维靠人工录入,资料收集费时费力、流程繁琐。借助“云平台”,未来,生产管理将大量应用移动运检技术在线录入工作票、操作票、保供电信息、设备台账、巡视记录,实现“一指化、就地化”办公。此外,以“站-线-变”数据贯通为抓手,实现输、变、配全电压等级电网数据拼接,提供可视化展示及拓扑分析等能力,进一步强化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数字赋能 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十四五”期间,以打造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公司将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推进电网运营数字应用建设,实现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可视化运维、智能化管理。
 
    2021年6月1日,500千伏主网正式迈入集中监控新时代,内蒙古电网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全部实现调控一体化模式运行。未来,变电站将逐步实现少人乃至无人值守。      “近几年,集团公司大力推行设备智能升级改造,全面推广GIS设备,为今后打造智能电网奠定基础。”笔者从调控公司获悉,自2019年集团公司调控中心率先应用D5000智能调度控制系统以来,截至2021年底,5家供电单位已上线运行此系统,其余4家单位正在抓紧推进开发建设。 
 
    相比于较早的OPEN3000系统,D5000系统利用一体化平台接口,集成了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依托广域传输总线、变电站浏览、远程调阅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省地纵向数据流通,提高驾驭大电网的能力。不同于以往的逐级下令,调度员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完成设备远程操作,降低现场误操作发生率。
 
    2021年,公司在所属单位推广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一期工程覆盖6家供电单位的172座变电站(主站),该系统以智能控制为核心,采用网络通信和视频压缩等技术,以全景运行、动态监测为目标,对无人或少人值守变电站关键设备、消防照明设施、门禁安防、气象环境等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在线监视,真正为变电站装上“电子眼”。
 
    2020年以来,公司大力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蒙电运检助手”手机APP配电急修功能应用在基层实现“全覆盖”。配网调度可以主动发现和定位配电网故障区域,快速安排抢修处理,派发工单实现全程闭环,提升供电可靠性。2021年,9家供电单位配电自动化主站全部上线运行,安装配电自动化终端2.6万套,敷设光缆0.3万公里,自动化覆盖率达93.6%。
 
    打造高可靠性配电网是提升供电服务能力的应有之意。呼和浩特党政新区,薛家湾大陆新区、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34条配电线路具备自愈功能,在发生故障数十秒内迅速判断故障区间并下达控制指令,自动隔离故障区间并恢复对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故障处理时间由之前的120分钟下降至54秒。
 

“黑科技”加持 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刷脸进工地、噪声扬尘实时监测、构件吊装可视化,自动识别安全帽佩戴情况……在包头市青山区应益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现场,以往施工常态化管理有了“黑科技”的加持,工地长出了“耳朵”和“眼睛”,“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粉尘。智慧工地构建起无死角、全过程的多级联动管理体系。
 
    项目部内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9宫格的监控画面,站内外道路及场地硬化、围墙及大门、建筑物内外装饰等各环节工程进度一目了然,不时变换的温度、湿度、pm值、噪声、风速数据,帮助负责人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和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智慧工地”成为推动建设方式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智慧工地”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和AI(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集成安全、质量、绿色施工、劳务实名制等多个模块,支撑现场管理、协同联动、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让工地管理“耳聪目明”,推动公司工程建设向“管理智能化、工地智慧化”方向高质量发展,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新建设环境。
 

大数据“领跑”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1年,“深化大数据应用”是优化用电环境的“关键词”。营销数据打破行业、专业壁垒,对内与财务、生产、交易系统数据实现“一体融合”,对外打通与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互联通道,为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工信厅、应急管理厅等近20家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行业用电数据。
 
    在集团公司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局的共同推动下,“内蒙古电力集团用电服务”业务模块在“蒙速办”APP上“亮相”,成为继网站、APP、公众号后的线上办电新渠道。点击进入用电服务模块,可以看到,目前“蒙速办”支持缴费、查询等用户常办6大类业务,在办电模块下设(高、低压)企业、个人、报装、增容、新能源并网选项,客户可以随时查阅办电指南,了解办电进度。 
 
    “蒙电e家”APP作为客户线上办电的主渠道,在开通“我要缴费”“我要办电”“我要变更”“我要查询”4项线上业务基础上,新增“我要报修”“签署用电协议”模块,客户通过登录系统可上传报修信息,方便抢修人员高效精准定位,在手机上可以审签远程费控协议,真正让数据多跑腿,让服务“再加速”。2021年,公司线上办电率达到83.13%,百万客户投诉量完成51次/百万客户,同比下降15%,客户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未来,基于数字化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办电可以“刷脸”,在停电时都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看到“抢修小哥”飞奔而来的轨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