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新闻

建设能源互联网 充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3-11 08:43:55  作者:本报记者 王颂

  

  记者: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被列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实现这个目标,您认为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应如何调整优化?

  武钢:在能源供给侧,应加快构建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健全能源储运调峰体系,促进区域多能互补协调发展。在能源消费侧,建议国家将绿电消纳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健全绿电消纳保障机制,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同时,应该建立公平公开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及绿电相关认证标准与认购机制,提高全社会绿电消费意识和积极性;鼓励绿电企业使用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使用、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碳中和示范工程,构建百个绿色城市、千个绿色园区、万个绿色乡村,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绿色城市发展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供经验,全面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记者: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您认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上将发挥什么作用?您对能源互联网建设有何建议?

  武钢:电网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系统碳减排的核心枢纽。既要保障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效利用,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就要求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

  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能充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同时,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能源互联网建设能够带动全球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投资、建设、运营和技术、标准、装备“走出去”。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政府统一引导,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全国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发展布局,将能源互联网规划深度融入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加大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着力攻关突破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同时可以在重点区域率先试点建设能源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经验总结和示范作用。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您看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武钢:截至2020年年底,风光发电量在我国发电总量占比不到10%,与其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力军的地位不相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

  风光发电已进入平价时代,健全强化绿电消纳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绿电消费意识等政策迫在眉睫。碳排放认证机制仍有待优化,当前电力行业采取的碳排放认证方式为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认证。这种方式难以准确量化新能源绿色属性,掣肘着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改善新能源资源禀赋和平衡用电负荷分布。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突破技术壁垒,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筑”“低碳能源+旅游”“低碳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共同体,构建新形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议企业层面从三个方面推动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发展和实现“碳排放、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一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二是促进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风电结合创新,三是加快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融合创新。

  未来,装备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完善碳数据监控与披露,加强碳排放管控能力,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企业低碳转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