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北京电力员工巡查冬奥会跳台滑雪项目场地配电设施。石峻玮 摄
隆冬时节,北京延庆的夜间气温已经降至零下30摄氏度。天还没亮,冬奥延庆赛区就热闹起来。延庆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在临时电力工程建设现场忙碌,为即将到来的冬奥测试活动做足准备。
2月4日,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指引下,冰雪运动的“火炬”点燃奥运梦想,冬奥的辐射效应也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释放。
张北的一阵风化为点亮冬奥场馆的一缕光;冬奥核心区和沿线地区用上了清洁取暖;完善的充电站布局让新能源汽车在京冀两地畅行……从冬奥会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中国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百分之百的清洁电力让绿色冬奥的底色更加鲜明。
绿色之约:奥运会将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
在我国给出“绿色办奥”承诺之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环节早已布局:场馆设计融入绿色理念、制冰过程零排放、灯光照明既亮堂又环保、供暖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则给出了清洁供电的解决方案。
位于小海陀山的冬奥延庆赛区,山峦起伏、白雪皑皑。阳光在雪间跳跃,数条雪道从山上“飞驰”而下。延庆赛区在建设之初就对标冬奥“绿色”要求,注重保护生态、推动节能减排。系列措施之下,延庆PM2.5浓度由“十二五”末的61微克/立方米降到“十三五”末的31微克/立方米。美丽画卷中,清洁电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延庆换流站静静运转,张北地区的“风光”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输入这里。这些清洁电能并入北京电网,通过北京冬奥会相关配套电力设施进入冬奥场馆和北京市的千家万户。坚强、智能、清洁、高效的绿色大电网为京冀两地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能量。
依托张北柔性直流等工程,公司推动能源引入、输送、消纳、交易全链条绿色供应,确保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不只是能源生产侧的变革,用户侧节能减排的创新探索,同样给人们带来绿色畅想。
在首钢园区的“钢铁森林”中,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的几座办公楼的楼顶上布满了光伏发电装置。砖红色的冬奥供电服务中心大楼本身也是一个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微型综合能源示范系统,由分布式发电、冷热源管理、储能等系统和智慧家居构成。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力供应,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电网技术创新故事,成为绿色奥运的最大亮点,令全球瞩目和赞叹。”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对公司在“绿色办奥”方面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智慧之约:科技创新提升供电保障水平
冬日的首钢园区,在阳光的浸润下显出特有的年代感。随着冬奥广场办公区及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建成投用,奥运元素与工业特质完美融合,昔日的工业锈带华丽变身。
在园区西南角,原焦化厂办公区域塔吊林立,作业人员正在抓紧施工。这里将建成国家电网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中心平台(EOC)。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建成全景式电力运行平台。这个冬奥会供电保障的大脑,将应用云平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对电网侧、城市侧、场馆侧的全面监控、智慧感知以及全过程保障指挥。
科技的加持,为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添了底气。
公司将北京冬奥会作为展示能源互联网价值的窗口,从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将绿电送入冬奥场馆,到建设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再到赛场内的小发明、小创新,科技的价值充分彰显,创新的探索无限延伸。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实现了三个突破:首次突破柔性直流组网技术、首次将柔性直流的输电容量提升至常规直流水平、首次将柔性直流的可靠性提升至常规直流水平,为大规模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提供了“中国方案”。
赛区内,许多针对性强、接地气的发明创造让现场的电力保障人员有了好帮手。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冰雪项目为主,赛区所在地海拔高、天气严寒。在保电过程中,抗低温性能成为设备的选型购置、运行维护及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必要参考项。
在延庆赛区,一座像雪屋一样的“小房子”火了。这座充气式保障舱是供电应急保障人员的“家”,采用双层充气式设计,通过太阳能发电,还搭载了储能、取暖装置,能够抵御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
针对山地的特征,国网北京电力还研发了户外智能快接低压电缆分支箱、低压终端配电箱。设备配备恒温系统,在寒冷环境下仍能维持所需的运行温度,可广泛应用于户外严寒地区重要活动用户负荷电能分配使用。
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停车场也将迎来移动式“发充储放”示范充电站。充电站能实现能量在交直流配网、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充电设备、储能系统之间互动融合、灵活调配,提高赛区供电可靠性。
在更多的奥运场馆内,5G、智慧路灯、智能防疫设备和绿电溯源等科技项目将陆续应用。可以预见,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不仅有运动员的较量,也有他们身后科技的比拼;赛场外,能源、交通等各领域的众多最新科技成果会争相向世人展示魅力。
未来之约:后奥运效应更在于广阔世界
北京冬奥会愿景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让奥运盛会惠及发展进步,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以冬奥为媒,京冀两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水平全面提升。比赛还未开始,“冬奥效应”已逐步释放。
张家口市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区,也是我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京冬奥会给张家口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投产后,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每年将14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送至京津冀地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工程及其配套项目拉动投资达600亿元,在稳就业、稳投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筹办冬奥会和‘首都两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张家口乃至整个京津冀区域将迎来更长久的‘冬奥蓝’。”河北省张家口市发改委主任白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冬奥会期间兴建的滑雪小镇、滑雪赛场、奥运村等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也将在今后几年发挥更大的效应。
区域协同交融,绿色效应不止在赛场内。用上了“电采暖”,崇礼下四杆旗村村民郝月花感叹:“好使,干净又暖和!”如今,村民家里环境好了,煤灰少了,寒冬时节不再难熬。
目前,公司已完成冬奥核心区和沿线8.1万户“煤改电”改造任务、6座充电站建设任务,并在赛区场馆周边、城区及高速沿线完善充电网络布局,为绿色出行提供便捷充电服务。
着眼“可持续”,绿色冬奥与地方发展长期目标相契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更新,也将融入提升城市品质的“软实力”中。
北京110千伏首体输变电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它不仅将为承担冬奥会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项目比赛的首都体育馆提供稳定电能,还补强了海淀南部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将缓解周边变电站的重载情况,增强地区供电可靠性。
“绿色办奥”理念的影响也将继续延伸。“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变电站,将来都会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汇集站、消纳站。我们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已经在考虑‘后奥运’时期的问题了。”在国网冀北电力冬奥办副主任李国武眼中,冬奥供电工作并非简单的工程建设,更关乎区域经济形态与未来发展。
或许奥运精神正在于此,竞技的速度与激情,参与的快乐与体验,都将归于勇敢尝新、挑战极限、实现突破的满足感,转为成果共享的日常。
于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与奥运精神相融相通,每一次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出发,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致敬,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承诺。这一切,因每个人的努力而梦想成真,转化为走向未来的坚强基石。
期待,冬奥会!给力,电网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