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焦点新闻

南方电网公司助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02-02 14:04:03

  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一条条输电银线,自西向东,跨越山海,串联起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也照亮了生活于此的35个民族。

  南方五省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超过4800万人,占总人口的20%。壮、瑶、苗等民族广泛居住于此,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在漫长时间的淘洗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大趋势。南方电网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央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从历史走向未来

  西电东送架起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桥梁

  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有个名叫隆林的小县城。它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1992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一座国家级水电站——天生桥二级水电站1号机组投运发电,成为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首个电源点。次年,西电开始东送。

  根据当时的电力送出协议,黔、桂、粤三省区每年按41%、41%、18%的比例分配留存电量,用于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自此,西电东送与民族地区发展牢牢联系在一起。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电东送是标志性工程之一。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南方五省区电力发展开始提速。

  此后,一条条西电东送线路在南方五省区规划、建设、投产、送电。如今,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内已形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共19条500千伏及以上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为保障2.72亿用电人口可靠用电作出贡献,其中近1/5是少数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西电东送全部4个特高压输电工程,都与民族地区有直接联系。云南—广东、滇西北—广东工程送端分别位于楚雄、大理,这里分别是彝族、白族聚居地;糯扎渡—广东工程则起于普洱,这里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群众;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送端同样是彝族聚居地,其中一个受端位于广西柳州,这里居住着壮、苗、侗等民族。

  当滚滚水流转换成电能,输送至千家万户,各族群众共享着能源电力发展为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水流、电流、情感都已完全融合,再也无法分割。西电东送架起了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桥梁,地理边界被电网打破,民族情感的纽带维系起来。

  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央企担当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中,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提升电网保障能力,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工作,不断助力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这里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独龙族群众靠溜索过江,攀“天梯”出山,几乎与世隔绝。2008年,南方电网公司选派骨干工程队挺进独龙江,翻山越岭立电杆、架电线。4年后,独龙江乡实现“户户通电”。2022年,南方电网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投运,独龙江乡结束了历时8年独立电网的历史,与南方电网主网连通,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足电、用好电的新跨越。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对于能源电力企业而言,就是要做到可靠用电“不漏一村,不落一户”。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这里居住着约40户少数民族。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南方电网公司在花茂村架设了旅游区专线,实施电缆入地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益于可靠供电,村里草莓大棚的温度能一直保持在15摄氏度,村民的收益也有了保障。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古生村,为了保留白族民居特色,保护古建筑,南方电网公司除了开展电缆入地工程,还将台式变压器改为了景观式变压箱。走进古生村,街巷干净整洁,民居青瓦白墙,这让当地成为热播剧的取景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毛竹山村,这里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当地流传一段顺口溜:“一天三顿南瓜汤,住的都是泥砖房,有女不嫁毛竹郎。”如今,毛竹山村家家户户种植葡萄,全村拥有300多亩葡萄园,成为有名的“葡萄村”。村民们说,是“幸福电”成就了这一亮丽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切实发挥脱贫攻坚“国家队”作用,推进电力行业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助力南方五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5月,对口帮扶的云南维西、广西东兰退出贫困县序列,傈僳族、壮族等群众奔向小康。

  从多元凝聚为一体

  优质电力服务点亮民族文化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

  在南方五省区,电能如同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南方电网与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南方电网员工在民族地区用心用情的服务,都不断化作感动人心的强大力量,强化着各民族群众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光明与爱”志愿助学团队,15年资助当地学龄儿童。在他们的资助下,已经有80多名学生考进了自己心仪的中学、大学。

  云南电网公司“电耀阿佤山”团队,从2020年以来,大力提升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配网供电质量,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

  雪域之巅的“南网雄鹰”,从广西十万大山走出来的“南网兄弟”……他们都是南方电网公司服务民族地区用能用电的典范。

  而今,民族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民族文化的弘扬、传播注入了新的力量。一些沉寂多年的民族特色文化,在电力的有力支撑下,焕发新的光彩。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非遗侗绣采用机械化作业。精美的侗族服饰不再价格高昂,日常生活中穿着精美侗绣服装的侗族群众越来越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BA”“村超”火爆出圈,带动乡村振兴、民族振兴发展,百姓的欢喜、村庄的命运、国家的兴旺都在这里得以窥见。

  乡村收获的关注,不仅有文化繁荣的一份骄傲,也有一张张电网人自豪的笑脸,与你我一起,共命运,心连心。

  南网报记者 帅泉 高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