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经济关键词是高速发展,那么,当下经济的关键词则是稳定。进入新常态后,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更趋平稳。
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电力,其数据也同样反映出这一显著变化。用电量、负荷等重要电力数据与GDP等经济数据之间呈现出的正相关性,折射出电力是支撑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南方五省区过去的五到十年里,每一刻的电光石火都是经济平稳跳跃的旋律,背后有南网人挥洒的智慧、汗水与深情。
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
——客观规律下转向平稳
人们说,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示了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速高达9.3%,平均每8年翻一番,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在持续数十年的高增长后,GDP增速开始放缓,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必然。在基数急剧扩大之后,百分比数据基本会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此前历史各经济体的发展,也是遵循同样的规律,概莫能外。
南方电网公司供电服务的南方五省区,经济增长情况与全国保持一致。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的20年间,前10年南方五省区GDP从2.0万亿元增至8.9万亿元,翻了两番。而后10年经济增速下降,但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到2022年末,五省区生产总值预计将超过21万亿元,再翻一番。”《南方电网20年发展报告(2002—2022年)》编写工作组成员、南网能源院电力规划中心主任黄豫称。
增速虽放缓,但在大基数的基础上,绝对量的增加仍旧保持高位。
结合主要用电数据看,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20年间年均增长8.8%,但前10年年均增速达11.4%;在2012年以前,最大负荷逐年增速均在10%以上(除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外),2012年以后年均增长6.3%。尤其在近5年间,平均每年用电量增长约900亿千瓦时,于平稳中展现出强大的动力。
倘若结合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的因素来看,这种稳健的经济和电力增长则更显难能可贵。
这些年来,南方五省区遭遇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从百年一遇的冰雪凝冻灾害,到各级台风、地震;也遭受过全球性危机、能源供需紧张的状况——从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到油价历史性高位等。
每一次灾难与危机中,都有南网人迎难而上的身影。他们想尽千方百计,保障万家灯火的通明,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以抗击冰雪灾害为例,有过2008年大规模冰灾中倒塔倒线的苦痛记忆,南网人蛰伏十年,研发技术,强化管理,形成常态化抗冰机制,让冰雪“大考”成为无需庞大阵仗、无需强力动员部署的“日常操作”。
经济和电力数据的增长,虽在危机时期有过短暂放缓,但终未影响大局。中国电量登顶全球首位,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电能支撑着中国经济,焕发出强大韧性。
电量占比三产升二产降
——经济结构调整中维持平稳
在坐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做到了尽可能少被“卡脖子”,这更增加了我国常年经济平稳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在所有工业产业中,汽车产业或许最能直观反映经济发展变化。曾几何时,我国是“自行车王国”,汽车是稀缺品。如今,每100户家庭中就有33辆汽车,城镇居民每10户家庭就有4户有车。
更值得说明的是,我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大国、强国。不仅产销量连续七年稳居全球第一,而且拥有诸多全球知名车企,掌握电池、充换电等核心技术,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弯道超车”。
而在南方五省区,无数企业完成了“腾笼换鸟”,广东的制造业向西部省份转移,在新常态下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着高附加值增长转型。
从电力数据看,度电产值这一指标或许最能体现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南方电网公司2017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方五省区度电产值由2013年的11.2元,提升到2017年的13.64元。
其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随着近年来高新产业集群式发展,度电产值持续保持高位,2021年平均每度电支撑起28元的GDP,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用电结构的变化也体现着产业的调整。近10年来,南方五省区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缓慢下降,占比由2010年前后稳定在72%左右,到去年已降至62%;取而代之的是第三产业电量占比提升,同期由12%升至19%。“与发达国家的数据作对比,我们三产电量占比还是小,能源电力与经济发展仍有强耦合。”黄豫分析,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三产电量的提升背后,更有用电的高品质保障。大数据产业方面,在规划建设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贵州贵安新区,南方电网公司已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满足大数据企业供电可靠率99.999%的高要求。“以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为例,我们从两个电源点各新建4回10千伏专供线路,线路‘八进八出’,停电概率几乎为零。”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廖东颖说。
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共同发展才是长久的稳定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耕耘20年,南方电网公司也逐步满足人民群众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的需要转变。2012年,南方电网公司实现了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在公司成立10年后,让所有人都“用上了电”。
在满足群众“用好电”的进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用电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仍然存在。城乡、东西部供电仍有明显差距。
过去5年内,东部发达城市核心区域年停电时间以分钟、甚至秒计,西部地区则仍有停电多达数十、甚至上百小时的县域。
南方电网公司采取了针对性举措,加强配电网、农村电网投资建设,改造升级,尽可能缩小区域差距,2019年完成中央投资农网项目、“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农网项目年度任务和广西新增80亿元农网项目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当年电网基建投资达106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有了可靠电力保障,乡村经济激活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全国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一些几年前想都想不到的东西,逐渐在乡村多了起来。譬如,在广西柳州乡村,已经能见到不少奔跑中的电动汽车及配套的充电服务设施。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总体出现下行,但中国逆势上扬,成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疫情中,身为央企的南方电网公司继续扛起“稳压器”“压舱石”的责任,通过连年降电价、阶段性欠费不停供、推广“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办电服务等举措,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同时,南方电网公司当好“链长”,加大电力投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今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建设的两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投产发电,总投资约150亿元,可拉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约30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约7.4万个。
一个核心企业稳住了,就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一条条链子互相缠绕扎紧、稳住了,就构成了庞大的中国经济大盘。身为央企,勇于承压,敢于担当,这是南方电网公司的使命和本色。(帅泉 董楠 肖天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