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电网人物

河南范县供电公司董洪国:心中有民 扎根村庄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03 13:28:52  作者:霍鑫 王蕾

  驻村第一书记小档案

  姓名:董洪国

  单位:河南范县供电公司

  帮扶地点: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镇马棚村

  帮扶时间:2016年4月至今

  工作亮点: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帮扶老弱病残等特困群体,为贫困户选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方式;引进致富产业,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在范阳县委组织的驻村第一书记考核中,连续5年为“优秀”。

  河南与山东交界的黄河两岸零星分布着一些村落。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镇马棚村便是其中之一。黄河横在了马棚村村民的居住地和主要耕地之间。

  入夏后,马棚村里200亩的金银花盛开了,鹅黄的花朵露出了头。5月11日中午,满头大汗的董洪国走进村委会,对村党支部书记杨美荣说:“看样子,湿花就快能摘了。我们抓紧把用电的事弄好,让大家放心生产。”

  马棚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19户村民中有贫困户50户。2016年4月,董洪国被范县供电公司派到村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五年来,他坚守村里帮扶,让昔日贫穷的小村庄逐渐焕发生机。

  完善基础设施 村民种地不再难

  过去,马棚村村民大多靠打工或种些粮食作物为生。村里没有产业,2015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三分之二的耕地在黄河东边,村民多年来一直得跨河去耕种,浇地只能就近用山东的电,很不方便。

  “大家以前过河种地,走到渡河最近的浮桥也得40里地。”村民陈正建说,“过河的船是一艘特别旧的小铁船,围栏都锈了。有几次遇到大雨天,还有村民乘船时掉到河里,多亏后来得救了。”马棚村村集体经济为零,没有钱买新船。

  董洪国驻村后用两个月摸清楚了情况,对贫困户人口数、年收入、致贫原因做到了心中有数。走访中,有些村民不买账,一位村民说:“就俺村这样,谁来也办不成事。”还有人说,“来了也白来。”

  质疑声没让董洪国分神。他一心改变过河难的问题。董洪国多方联系,2018年5月申请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村里买了4条新船。新船动力足,安全设施也齐全,搭乘人数是旧船的两倍,满足了村民过河的需求。后来,董洪国还带着大家重修码头,村民过河再也没出过危险。

  过河的船有了,董洪国开始张罗河对岸灌溉用电的事。在他的争取下,范县供电公司于2019年5月投资300多万元,架设跨黄河铁塔和4.4千米输电线路,将电引到对岸,还新装2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村民浇地不用再用山东的电了。

  “这样还让对岸同属辛庄镇的苏庄村有了可靠电源。未来十几年,河对岸灌溉用电不愁了。”董洪国说。近两年,他带村民又陆续打了16口水井,还给水泵建了配套的电力设施。村民要浇地,刷卡后用手机就能交电费。

  马棚村地下水含盐碱物质多,发咸发苦。2017年年初,董洪国带着村民修建管道,把邻村深井的“甜水”引了过来。

  在董洪国的努力下,马棚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如今多年泥泞的小路也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

  扶危助残济困 当好村民贴心人

  董洪国狭小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还有一摞锦旗叠放在柜子顶上。“锦旗都是村民送的,有些推脱不了又挂不开,只能叠起来。”他说。

  脱贫户刘广克也曾给董洪国送锦旗,但被拒绝了。提起董洪国,刘广克说,“对董书记,我就两个字:感激。”

  刘广克的妻子因病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儿子上大学、女儿上中学,生活费和学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还有一个患病的小女儿。全家仅靠刘广克外出打工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过日子。

  了解情况后,董洪国送去3000元临时救助金,还把刘广克列入重点帮扶对象。之后,董洪国多次带着村委会的人帮刘广克家修危房,自己还帮他家申请残疾、教育等补贴、救助金。2019年,刘广克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2019年年底,刘广克家脱贫。

  患有精神类疾病的贫困户陈正委也在董洪国的帮助下住上了新房。在征得陈正委外地亲属同意后,董洪国到县残联、县康复中心寻求帮助,帮他争取到免费入住名额,将陈正委送到了康复中心。

  对马棚村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董洪国有针对性地帮扶,申请低保和医疗补助等,引导他们加入合作社、在公益岗位工作。2019年年底,除了3户兜底户,马棚村其余贫困户全部脱贫。

  引来增收产业 村子发展路更宽

  2016年,马棚村脱贫户、致富带头人陈思恩家人均收入1214元。董洪国认为陈思恩头脑灵活,还懂些养殖技术,只要好好引导,肯定有路子增收。后来,董洪国建议陈思恩养羊。刚开始,陈思恩买了4只羊,董洪国为他办理“到户增收”,申请来8000元养殖资助金,还带人帮他家垒羊圈。羊病了,董洪国还请兽医去治疗。

  2017年年底,陈思恩家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成为村里首批“摘帽”的贫困户。陈思恩将养羊规模扩大到15只。2020年,他家人均收入11399元。近两年,陈思恩还带动了4户村民养羊。这些村民人均年增收都超过了8000元。

  2018年5月,董洪国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扶贫产业号召,在村里推广“惠众合作社”金融扶贫项目,发动符合条件的2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社贫困户每人每年能拿到3000元分红。

  2019年,董洪国利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捐赠的20万元资金,与邻近的林楼村共同建设一座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马棚村村集体每年能收益6万~8万元,分给村里尚未脱贫的贫困户。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2020年10月,董洪国多方联系,引入某药业公司投资,在村里种上200亩金银花。“土地租金能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村民还能在药业公司打工,干些养护、采摘的活。金银花加工成花露水或干花后,药业公司还收购,不愁销路。”董洪国说。

  眼下,马棚村已经有村民在扶贫车间办起金银花加工厂。金银花成熟后,一亩纯收益5000元左右。董洪国琢磨着给车间的专用变压器增容,保障加工用电。

  “我希望把村里一切资源都利用起来。”董洪国说,他准备带大家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董洪国联系了一家企业负责人来村里考察。这家企业正计划在村里投资建民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