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46岁,中共党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模,四川喜德县供电公司党建部副主任,2017年1月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委派担任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曾获得中国民生发展论坛“2017年精准扶贫带头人”、凉山州“十佳帮扶队员”称号。
劳模心语
扶贫很苦,但苦中作乐是我的态度,看到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一切付出都值得。
3月27日,四川省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的民族文化坝子异常热闹,驻村第一书记王小兵正在搬运从汉源县买回来的“大红袍”花椒苗,并按照阿吼村“一户一产业”帮扶措施分发花椒苗。
王小兵自2017年担任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团结带领阿吼村村民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阿吼人,乱石滩上建新村”的奋斗之歌,在海拔2500~3200米的阿吼村探索出一条“山上兴产业,山下修新房;群众搬出去,新村建起来;土地转出去,产业活起来;企业带出去,收入稳起来”的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发展新路子。
创新产业模式,谋出路实现脱贫
“目前阿吼村的脱贫攻坚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防止阿吼村返贫是现在最主要的任务。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要全面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3月19日,为进一步推进阿吼村脱贫攻坚工作,王小兵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召开脱贫攻坚推进暨作风整顿会。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的首要责任。2017年年初,王小兵通过深入摸排和走访了解,形成了有关脱贫致富的初步想法:打造村支柱产业,围绕支柱产业打造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构建村产业体系。征求村支两委意见后,他总结提出“334”帮扶模式,即“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
思路有了,推进落实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为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王小兵和村支两委经过考察,决定种植川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药材。然而在建议提出之初,却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和不理解,阿吼村村民认为,这里祖祖辈辈都是种马铃薯(洋芋),怎么能种中药材?
为发展集约种植,王小兵准备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这又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对。王小兵就带着村支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地一趟趟宣传讲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王小兵第七次来到村民曲木阿各莫家时,曲木阿各莫被说动了,答应流转自家的土地。逐渐地,其他村民也被王小兵说服,答应流转土地。
合作社建起来了,王小兵又有了新想法——阿吼村有高寒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可以发展养殖业。为此,王小兵四处寻找优质猪苗、鸡苗等。为确保质量,在炎热的8月,他走进种猪场挑选猪苗。种猪场里遍地是粪便,臭味逼人,但他并未退缩,一只一只地挑选。
2018年年底,阿吼村合作社销售盈利60余万元。2019年元宵节,阿吼村合作社实现第一次分红,非贫困户人均分到860元,贫困户人均分到了1450元。
构建阿吼村的产业体系是王小兵的心愿。今年1月8日,第二届阿吼村农特产品交易大会在西昌市拉开帷幕,许多市民纷纷赶来购买阿吼村的生态农产品。目前,像阿吼村农特产品交易大会这样的村级农产品交易会模式正在凉山得到推广。通过产业帮扶,2017年年底,阿吼村成功脱贫,全村73户贫困户全部摘帽;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79元,实现了73户贫困户异地搬迁后住得下、可就业、可发展。
坚持身体力行,组织防疫与复工
“老乡你好,有没有想过今年要种什么?”3月22日,王小兵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走访、入户再排查工作,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外出务工需求、产业发展意愿等情况,及时确定村民需要种植的花椒数量,做好走访记录,为复工复产做准备。
为了选择优质花椒品种,王小兵先后联系西昌市、喜德县、汉源县的花椒销售商,仔细了解花椒的品质、价格,最终确定了汉源县的花椒品种。为保障花椒种植成活率,3月26日,王小兵带领驻村工作队员、阿吼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人一起赶往汉源县现场考察。
3月27日一大早,王小兵就来到汉源县海拔2200米的大山里,现场监督挖苗、选苗、包扎、装车的全过程。花椒苗装车后,他又当天返回阿吼村,将花椒苗发放到村民的手中。
“大家请看我手里的花椒苗,栽种之前,先将根须较长的苗根剪去一段……”3月27日16时左右,王小兵邀请的西昌学院农学院专家陈建宾来到阿吼村,为村民现场讲解汉源“大红袍”花椒苗的特性和种植要求。王小兵和村民一起学习、提问,并动手实践,及时排除自己的疑问。
3月初,王小兵为彻底解决阿吼村的环境卫生问题,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村保洁员和护林员对村道路和异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等开展环境整治。如今,村里集中安置点的白色垃圾不见了,道路也更加干净了。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开展,王小兵除了每天检测记录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体温以外,还带领驻村工作队督促阿吼村村民戴好口罩、勤洗手,并通过村里的“阿吼之声”广播告诉大家,察觉身体异常时一定及时向驻村工作队报告。他在抓好抓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做着阿吼村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