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电网人物

电力一线走出的发明家——记“三晋英才”市级拔尖骨干人才马维青

阳泉日报发布时间:2020-03-16 14:21:29  作者:吴 珊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干我们这行得不断学习,要不不出两年,准被淘汰。”1月13日,记者见到国网阳泉供电公司马维青时,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看书充电。第二天,他还要为公司一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把关。虽然年近六十,但他仍然坚持不断学习,并在岗位上发挥光和热。

  1985年,马维青从北京电力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阳泉供电局调度所载波班,从事载波通信技术工作。当时,电力系统的通信方式主要以载波通信为主,通信设备厂家多,设备的性能差异比较大,技术原理也各有特点。为了掌握各类设备的技术性能,他谦虚而认真地在工作中向老师傅学习请教,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不到两年就掌握了各类载波机的技术知识,可以及时处理日常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成长为班里的技术员。在1988年和1991年全省载波通信竞赛比武中,他两次获得了全省状元,得到了省公司的嘉奖。

  1993年阳泉供电公司成立了电星高科技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科技信息的管理以及新技术研究应用工作。马维青调入公司成为一名硬件开发工程师,从事电子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工作。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他以前掌握的专业技术在新岗位上没有了用武之地。为了尽快掌握电子和计算机的知识,他白天工作,晚上自学,不到一年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开发研制了“变电站安全记录显示屏”“输电线路绝缘子泄漏电流监测装置”“变电站红外智能语音防误操作警示装置”“变电站变压器分头位置指示装置”等5项科研产品,其中3项产品在全省各供电公司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马维青作为阳泉供电公司科技信息部的负责人,以强化科技信息管理、有效发挥科技攻关团队的力量为目标,积极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题,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马维青介绍,我市在煤炭的长期开采中形成了一些采空区,易引起输电通道不均匀位移、沉降、塌陷等情况,导致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撕裂甚至倒塔断线事故,严重威胁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虽然公司线路运行管理人员以及护线员对采空区上的杆塔进行周期性巡视,但因采空区塌陷的不确定性,巡视工作效率低、效果差。

  经过对采空区和输电线路运行情况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马维青带领攻关团队采用微电子技术研制了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告警装置。当确定杆塔倾斜角度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时,便通过短信将倾角数据发送到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使电力系统线路维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杆塔的报警信息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该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在全省电力系统广泛应用,为防止发生倒塔断线的重大电力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之路没有尽头。为了整合人才资源、提升创新攻关能力,以马维青为领头羊,2011年阳泉供电公司成立了“马维青职工创新工作室”,2014年工作室被省总工会正式命名。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和山西电力技术院专家,马维青带领技术人员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和一线创新工作,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供电企业输电、变电、配电各类生产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分散复杂,之前采用的是人工查现场、做暗访等传统手段,无法满足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控要求,生产作业现场风险日益增加,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马维青介绍。2017年,他和攻关团队采用移动互联、安全隔离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提出“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新模式,通过构建一个对生产作业现场重点环节、重要安全措施流程化管控的平台,实现作业现场的管控智能化、督查实时化、会诊多元化和存档电子化,开辟了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的新模式。

  系统投运后,阳泉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可通过该系统及时发现作业现场不规范等事件,现场安全措施规范率、人员到岗到位率提升至100%,158个小现场作业电子信息完整留存,管控效果日益显现。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省推广应用。

  多年来,马维青带领技术人员开发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两项,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16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地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在省部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培养了本单位技术专家30名。由于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马维青获得省职工创新优秀带头人光荣称号;2019年获得市第五届拔尖人才及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的光荣称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