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新闻

日系车三强销售集体“哑火” 新能源汽车在加速突围

证券时报发布时间:2023-02-09 10:15:07  作者:韩忠楠

  2023年首月,日系车三强在华销量集体“哑火”。

  数据显示,1月,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在华销量分别为11.38万辆、6.42万辆和4.75万辆,同比下滑23.5%、56.2%和64.4%。这当中,本田和日产的销量跌幅已腰斩。

  对于销量的滑铁卢,丰田等日系车企判断,这是春节假期经销门店顾客减少所致。再往前追溯,疫情和芯片短缺,是促使日系三强在华销量集体跌落“神坛”的关键因素。

  进一步探究,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最近这三年,几乎全球所有车企都在面临疫情和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却突出重围,实现了从销量到品牌的全面上行。根据中国质量协会昨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81分(满分100分),首次超过燃油汽车(80分),表明新能源汽车较燃油汽车的竞争优势显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动化转型滞后,才是日系车企竞争优势被稀释的核心。

  面对汹涌而至的汽车电动化趋势,日系车企并非毫无准备,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混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技术路线上。但现实情况下,这些“油改电”的产品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从产品定义到后续的迭代更新上,日系车企仍然固守着既有的模式,并未向市场交出具备革命化意义的产品“答卷”。

  日系车企转型之艰难,揭示了多数外资、合资车企在这一轮汽车产业变革中面临的共同困境和痛点,即“大象转身难”。

  曾几何时,这些车企牢牢掌握着有汽车产品灵魂之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在全球的汽车产业链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如今,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深度改变产业格局,三电技术、软硬件技术成为了汽车的新灵魂,继续固守传统的汽车赛道,只会面临淘汰。这个道理,很多外资与合资车企都已了然,但在实践中却仍缺乏动力。

  具体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首先,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是产业资源和利益重新分配重组的过程,多数外资、合资车企占据着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优势,让其大刀阔斧地改革,无异于割肉流血;其次,合资车企的决策权往往在外方,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均有所迟滞,进而错失市场机遇;最后,在以电动化、智能化为主场的新赛道上,中国的本土供应链全面崛起,外资、合资车企既有的供应链优势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的外资、合资车企集体折戟。如今,不少车企已然认识到产业变化的汹涌之势,纷纷加紧电动化转型,但最佳窗口期却似乎已然错失,后续再想反攻,可谓是难上加难。

  外资、合资车企的转型之痛,在某种程度上,也给势头正盛的中国车企做出了前瞻警示。汽车产业变化日新月异,既没有永恒不变的技术优势,也没有颠扑不破的销量神话,更没有金科玉律的商业逻辑。成就百年汽车品牌,不仅要有坚持,更要把握大势。(记者 韩忠楠)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