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动汽车 > 新闻

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拐点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11-17 09:30:27  作者:刘瑾

  11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汽车销量突破233万辆,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约10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均为1.3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拐点。

  市场需求仍旺盛

  中汽协数据显示,10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3万辆和233.3万辆,环比增长12.2%和12.8%,同比下降8.8%和9.4%。1月至10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058.7万辆和2097万辆,同比增长5.4%和6.4%,增速比1月至9月继续小幅回落。

  10月,汽车产销环比继续增长、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说,10月芯片供给情况较9月略有好转,尽管国庆长假有效工作日相对减少,但汽车产销继续呈现恢复状态,总体形势有好转迹象。

  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2万辆和3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0%和2.5%;同比分别下降26.9%和29.7%,降幅比9月有所收窄。

  对于年底的汽车市场行情,中汽协分析认为,后两个月汽车行业仍然面临芯片压力,但预估全年总体行情还是会呈现累计增长。

  新能源车增势迅猛

  新能源汽车增速更为明显。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延续了良好表现,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3万辆,环比增长12.5%和7.2%,同比增长均为1.3倍。

  与上月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保持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增势依旧迅猛。

  11月10日,蔚来汽车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蔚来总共交付汽车24439辆,同比增长100.2%。10月新增订单创历史新高。

  小鹏汽车克服行业性芯片供应短缺挑战,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万辆,10月总交付量同比大增233%。

  陈士华分析,现在不仅是大城市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对新能源汽车也是认可的。

  “年初以来,不管是车展还是发布会,很少有车企发布传统车,基本都是发布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汽车已成气候。”陈士华表示。

  许海东表示,今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历史拐点。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6%的历史高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我国汽车出口也再次刷新历史纪录。10月份,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3万辆,同比增长1.1倍。

  对此,许海东分析说,海外有市场需求,并且我们的产品也能够和国外品牌竞争。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树立中国汽车的品牌,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都会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微型车和小型车,即A00级车和A0级车,与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代表的中型车即B级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力,15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紧凑型车即A级车仍缺少王牌车型。

  专家分析认为,A级车既需要长距离续航,还要有比较高的性价比,对于汽车厂家来说难度非常大,在国外也是一样。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A级车销量没有大爆发的主要原因。

  “希望有类似于刀片电池这样的一些改进技术,把电池的成本降下来,能够让A级车在成本和性能上更符合消费者需求。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许海东表示。

  自主品牌市场反转

  10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次呈现增长行情。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95.2万辆,同比增长9.2%,市场份额上升6.2个百分点,达到47.5%。

  从累计数据来看,1月至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738.7万辆,同比增长28.1%,市场份额升至43.8%。

  事实上,这也是自2018年汽车产销出现下滑以来,自主品牌第一次有望实现全年总销量及市占率双反弹。陈士华表示,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占率继续上升,主要原因是今年自主品牌企业在行业面临较大压力情况下,策略更加灵活,产品开发力度加大,以及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新能源汽车对市场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是绝对的市场增量,自主品牌占据80%的销量。

  “四季度自主品牌会继续保持反弹势头。”崔东树预计,自主品牌此轮的反弹将会持续下去。

  崔东树认为,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已经处于明显优势,这会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优势。与其说反弹不如说是反转,市场反转意味着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将会迈过50%的门槛,在未来占据60%甚至更高的市场份额。

  陈士华表示对未来市占率很有信心,自主品牌占比可以再提高。新能源汽车是新赛道,排名前几位的自主品牌有足够的竞争力,造车新势力也会持续发力。

  他同时提醒说,自主品牌企业在新能源方面转变比较早,今年以来外资合资企业也在力推新能源汽车产品,这对于自主品牌会造成很大压力。以产品供应链为例,各家企业都在做产业链方面的工作,外资企业的全球化采购相对来讲更有优势,自主品牌要着重在二级三级供应商层面做一些工作,确保供应链安全。

  (原载11月12日《经济日报》6版)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