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纳入到“新基建”的充电桩市场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2020年以来,包括国家电网,特锐德、ABB等多家国内外电气企业纷纷加大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的投入。然而,面对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如何盈利依然是摆在众多充电桩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制约充电桩盈利的关键是其使用率问题。”充电桩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很多充电桩的使用率甚至不足5%,再加上后期的维护成本、设备的折旧,以及持续的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想要盈利确实有难度。”
“新基建”带动充电桩
“新基建”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均涉其中。
“‘新基建’对充电桩市场是有带动作用的,希望在‘新基建’的带动下市场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同比增长46.05%。快速爆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了对充电桩的需求。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开放充换电运营设施市场,民间资本开始进入充电桩运营领域。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及,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台,私人充电桩430万台,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众多企业纷纷加大了在新能源充电桩方面的投入。
3月16日,国家电网董事长毛伟明在强调“新基建”工作时提出:除了抓好特高压在建项目建设以外,要加快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此前,国家电网在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曾多次提到充电行业。2019年11月,国网电动车(国家电网子公司)与广汇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据了解,合资公司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了私人充电桩市场。
特锐德(300001.SZ)子公司特来电以28%的市场份额在公共充电桩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3月2日,特来电完成13.5亿元的增资计划。特锐德在公告中提到,通过本次增资,将大幅提升特来电的资本实力和未来业务开拓能力,进一步推进及完善公司在充电领域的战略布局。
除了国家电网、特锐德之外,一些外资企业也在争夺充电桩市场。
日前,ABB宣布完成收购上海联桩新能源公司60%股份,以借此增加ABB直流充电设备在中国地区的占有率。
直流与交流之争
在企业纷纷布局的同时,关于充电桩的“路线”之争也此起彼伏。
目前,充电桩有交流、直流两种技术方案。相对直流充电桩而言,交流充电桩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更为方便,但是充电速度相对较慢。而直流充电桩则是以充电速度见长。
在价格方面,交流、直流同样存在差异。特锐德证券部人士表示,“交流充电桩的价格基本上保持在2000~3000元之间,而直流充电桩平均成本要达到数万元。”
由于交流充电桩的成本较低,从而让企业可以迅速抢占更多的市场。2017年前后,市场上投放了许多交流充电桩,这直接导致充电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原本考虑到公司附近有充电桩才买了电动汽车,但是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现充电非常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最后索性就不去公共充电桩充电了。”新能源汽车车主张林(化名)说道。
如今,随着直流充电桩的占有率提升,充电慢的问题逐渐改善。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国内交流桩数量为301238台,占比为58.33%,直流桩214670台,占比为41.57%,交直流一体桩(同时具备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功能)仅为488台。
“直流充电桩可以实现快充。为了更好地调度充电资源,我们研发的云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去调整充电方案。比如用户如果停车充电一天的时间,那么我们会在电价低谷时把电充满,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性。如果用户急需用车,那么可以调动资源以最大功率实现快速充电。”特锐德证券部人士说道。
目前,特锐德、万马股份(002276.SZ)等多家充电桩企业在建设公共充电桩时,纷纷选择直流充电桩的解决方案。
而在私人充电桩市场则呈现出另一种景象。“买车之时销售曾经反复问过小区的电力系统是不是已经达到载荷,如果已经满载,充电桩是无法安装的。”张林说道。
记者了解到,虽然直流充电桩可以实现快充,但同时对配电网端的要求也会更高。
“我国目前终端配电网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用电设备增多会加大电网的负荷。此外,用户还会考虑价格问题,相对而言快充价格会高一些。高电价无形中会抑制充电消费,充电桩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新基建’不能成为‘新包袱’。”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道。
上述特锐德证券部人士表示,“和我们合作的一些电动汽车企业,会向我们采购交流充电桩产品。在为用户安装私人充电桩时会选择交流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未来的用途会更加具象。公共充电桩领域,直流充电桩有望持续攀升,2025年公共充电桩中直流占比将达到60%。私人充电桩领域,交流充电桩会成为主流。在‘新基建’的带动下,预计到2025年充电桩设备市场将达到百亿级水平。”充电桩业内人士说道。
市场寡头效应明显
纵然充电桩再次站在“风口”之上,但业内企业羸弱的盈利能力依然难解。
此前,在2018年,被誉为充电桩第一股的北京富电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退市。当年8月,深圳容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容一电动”)发布解散公告。
容一电动在解散公告中提到,因研发资金投入过多和融资方式不当,运营财务成本过高,容一电动近年来持续亏损,已无法继续经营。
事实上,行业内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现在还是亏损的。主要是因为充电桩领域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量会比较大。”一家充电桩企业的人士向记者说道。
而作为充电桩领域的龙头企业,特锐德方面表示,“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我们也希望在‘新基建’的带动下可以有所改观。”
记者了解到,直流充电的核心部件——直流充电桩模块的最低生产价格正在不断下跌,2019年,其成本价格最低降至0.4元/W,相较2017年减少了50%。然而,即便如此,充电桩领域仍有企业迟迟无法盈利。
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充电桩企业靠充电服务挣不到钱成为了普遍现象。
“制约充电桩盈利的关键是充电桩的使用率问题,很多充电桩的使用率甚至不足5%。再加上后期的维护成本、设备的折旧,以及持续的扩大规模对资金的需求,想要盈利确实有难度。”充电桩业内人士说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充电桩的寡头效应愈加明显。市场占有率和融资能力成为了企业能够持续下去的重要因素。
截至2019年底,公共充电桩运营数量超过1万台的充电运营商共有八家,达到465658台,占比达90.17%,前三大充电运营商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形成了第一梯队,共运营充电桩356333台,占比达68%。其中,特来电占比约28%,星星充电占比约23%,国家电网占比约1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