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中国好人”王娅的绚烂人生

捐资助学让王娅成为一个追梦的人。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成立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那年7月22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退休教授陈章武收到一封邮件:“我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了。你们若愿意接纳我,我很愿意持续地捐助下去。”在邮件中,王娅诉说了她朴素的心愿。

3天后,在甘肃走访受助学校的陈章武回复了基金会的账号。接棒管理基金会3年,陈章武头一次碰到这种捐赠方式。不久,王娅就汇去6000元,资助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一名高中生白云,6000元是三年的助学金。随后,王娅又拿出6000元捐助了另一名学生。这样的举动让陈章武记住了这个普通的电力退休女工,因为基金会的捐赠者大多数都是陈章武熟识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直接捐钱的并不多。

“我退休了,也还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到在西北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帮助继续完成学业,还能上大学甚至读研,真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和基金会有数十封邮件往来,让她与甘肃寒门学子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开启了一段暖心的追梦之旅。

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为赵家和专门制作的公益节目中,陈章武第一次见到王娅。陈章武说:“那天本来想请王娅作为捐赠者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肯,只坐在观众席上。听完赵老师的事迹后,她一直流泪,回去后又给我发了一封邮件:我只不过是捐了几千块钱,无法和你们比……我幸亏没有出镜,要不真得羞愧死了。”

这次见面后,王娅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陈章武告诉她,她资助的学生就坐在她身后一排,相距咫尺,征询她是不是见一面。王娅婉拒了。她说,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心理负担。

王娅尊重每一个受捐者,不彰个人名声献爱心的言行,凸显了她高尚的品行和价值追求。

“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除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外,王娅更希望孩子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有一次,王娅资助的一个孩子给她写信,说高考时想要报考师范专业。一向怕打扰孩子学习的王娅急了,她怕因为钱绊住了孩子追逐梦想的脚步。她想方设法要到了孩子妈妈的手机号,告诉孩子:“你想学什么、学到哪儿,我都资助你。”当听到孩子说已经报考了师范专业时,王娅的心才放下。

天妒王娅。2018年3月,王娅觉得胃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查出罹患胰腺癌。坚强乐观的王娅接受了残酷的现实,没有被绝症吓倒,住进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化疗。2018年4月,本来约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去甘肃考察受助学校的王娅却“失联”了。几天后,工作人员收到王娅发来的称自己已去新西兰旅游的短信。可谁也没想到,这是她的善意的谎言,此时,她得知自己已到了癌症晚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和病魔的抗争中,王娅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想:“我必须要跑赢死神,因为还要在捐资助学的路上追梦!”她加快了脚步:5月,王娅为基金会汇去了准备好的3万元捐款。8月,基金会每年一次的评审会即将举行,捐赠者将受邀到受助学子的家中家访。而此时,王娅决定暂停治疗,趁着还有力气,去甘肃看看她牵挂的孩子们。

忍受剧烈的病痛,她来到了甘肃贫困学子家中。“我就特别想去,见了那些学生就很高兴。我自己过得很幸福,唯一让我烦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资料,都觉得自己能力有限,真的是哪个都想帮。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最后一次了。”王娅说。看到受助的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很高兴,浑然忘了病痛。

与病魔抗争的过程痛苦而漫长。返津后,经过半年多的化疗,身高1米6左右的王娅体重骤减到70斤左右,头发大量脱落。化疗到第五个疗程,医生为她会诊下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时,王娅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身边的朋友都劝她,病魔无情,要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治疗费用。而王娅却说:“我有,别担心。”她说:“我生命的倒计时开始了,最后的心愿还是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即使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一个受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她还立即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捐给那个孩子。她念念不忘:“并不是我舍不得用昂贵的药物。主要是药物贵,副作用也让我难受,还不如把钱用在孩子们身上。省下治疗费,我愿意多资助几个学生。”

“最大的遗憾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参与基金会的活动,为孩子们做事了。”这是王娅临终前发给志愿者的一条短信。

早在两个月前的6月,王娅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就萌生了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念头。“我这一辈子就挣了30多万,但是房子值100多万,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娅将原本打算身后再办理的过户手续改为生前赠与。几经努力,她将70平方米的住房赠予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了身后。同时,她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连仅有的身体也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其实早在2016年11月王娅就在天津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大道之行,善行天下;微小善念,大爱无疆。

多年来,孑然一身的王娅没有子女。“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在她身上有着再形象不过的解释:她的一日三餐都是简单的白水煮菜;她衣着朴素,家里仅有一个衣柜,里面挂着数得上来的几件款式普通的衣裤,这些衣物伴着她走过67年的春夏秋冬,她连羽绒服都是自己做的,最贵的一件大衣也不过580元;她省吃俭用,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34英寸的电视机;她甘于清苦,自己绑了个竹竿当做输液的架子。

王娅坚持捐资助学三十余年,却从不以爱心人士自居,以安贫乐道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怡然豁达,淡泊从容。

倾尽毕生积蓄与房产捐资助学,王娅用生命之火,点亮了寒门学子求学路,温暖了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津城,感动了千千万万国人的心。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2019年2月20日,天津市各界群众举行“奉献者生命礼赞——王娅缅怀告别仪式”,深切缅怀和追思王娅。王娅一生奉献,曾获爱心证书无数。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亲属颁发了王娅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妇联、市红十字会、西青区委区政府,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负责人,王娅所在单位国网天津电力的领导,受助学生代表,王娅亲属、同事、生前友好、热心群众共2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告别会,一起向这位电力退休女工致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持续引发热议,各网站、新媒体新闻点击量达4.63亿次,获点赞近9000万次,被转发超过3100万次。

摇曳的树枝、被高楼遮挡的楼角、玻璃折射下蓝色的天空——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王娅,喜欢仰头望向窗外,她的主管医生吕宏程曾俯下身子,顺着王娅目光的方向望去,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

有一次,吕宏程忍不住问:“王姨,您在看什么?”收回目光的王娅笑着说:“我在看太阳,每天能够看到太阳的升起,我就觉得特别温暖。”

看到太阳就会觉得温暖吗?当听到王娅的故事时,我们会知道:一切的温暖都源于爱;只要心中有爱,这世界就会温暖如春。

圆梦之路——他们的幸福之花在爱心中绽放

2019年3月6日深夜11点,受助学生、曾和王娅有三次见面之缘的天津商业大学大二学生张宁宁,接受完笔者采访在回校的地铁上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配文:图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仍旧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文是“来到了您工作过的地方,又多了解了您一点。真好!”

张宁宁从高一开始成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受助学生。2017年,她考到天津商业大学。大一第一学期末,她在基金会“兴华之家大学生群”里看到基金会秘书长白瑞刚介绍王娅一直捐资助学的情况。

白瑞刚的微信是这样说的:王娅前不久检查出患有胰腺癌,但在病痛的折磨下,王娅并没有中断资助,还在一直坚持给基金会捐助。听到这一消息,张宁宁立即给白瑞刚打电话,说自己就在天津,想去看看这位王阿姨。拿到联系方式的张宁宁第一时间就给王娅发了短信:“王阿姨,我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受助学生,我现在就在天津上大学,我听说了您的消息,我特别想去看看您。”王娅回复:“孩子,谢谢你的关心。但我现在是一个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你来了我也没有办法招待你,谢谢你的好意。”

不久,张宁宁接到了王娅打来的电话:“我觉得我应该了解一下你们大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多和年轻人交流。我想去你们学校看看,感受一下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生活。”打完这通电话,王娅就和张宁宁约在一天的早上9点,在天津商业大学见面。

那天天气有点凉,但张宁宁却感到身上很暖和。她俩来到校内的青年湖旁聊天。张宁宁对笔者说:“王阿姨跟我聊得最多的就是担心我们山里乡下的孩子会有自卑感。她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多参加社团活动,要有自信。”她说,王娅阿姨也是很爱学习的人,在微信里经常跟我说要怎么学习,还给我发来文章,有一次发的是《好的教育是一场人与未来的博弈》。

与王娅的第二次见面是2018年9月学校刚开学时,张宁宁当时正在天津理工大学参加金工专业课程的实习。那天上午,白瑞刚给她发来了消息,说陈章武要来看王娅。过了一会,王娅打来了电话:“陈章武先生要来看我,你过来跟我们一起聊聊天吧。”但张宁宁因为上实习课实在走不开,就说:“阿姨,我现在在上课,我只能下午下课了过去,可能会很晚了。”王娅说:“没关系,我们等你过来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饭。”

张宁宁记得,那顿饺子是她吃得最香的饺子。基金会的杨志明为王娅带来了她在内蒙古插队时最爱的马头琴。王娅还唱了一曲蒙古族味道十足的长调。

张宁宁与王娅的第三次见面是央视记者在王娅家采访的时候。她说:“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天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一直对着王阿姨的脚。我定睛一看,原来她穿的是一只黑、一只蓝两只旧袜子,很明显,有一只还是经过缝补的。记者就一直问王阿姨为什么这样,但阿姨一直说,‘这对我来说很正常,没什么。你们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反复问了。’”在张宁宁眼里,王娅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

徐瑞也是天津商业大学的学生。2017年元旦刚过,他在“兴华之家大学生群”里看到了王娅病重的信息。他联系了张宁宁,说要去看看王阿姨。那是徐瑞第一次见到王娅,也是最后一次。(唐俊德 潘冬冬 李琳 冯新瑜)

关键词: 区块链, 甘肃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追梦人——“中国好人”王娅的绚烂人生

发布时间:2019-03-29   来源:电力网

捐资助学让王娅成为一个追梦的人。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成立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那年7月22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退休教授陈章武收到一封邮件:“我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了。你们若愿意接纳我,我很愿意持续地捐助下去。”在邮件中,王娅诉说了她朴素的心愿。

3天后,在甘肃走访受助学校的陈章武回复了基金会的账号。接棒管理基金会3年,陈章武头一次碰到这种捐赠方式。不久,王娅就汇去6000元,资助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一名高中生白云,6000元是三年的助学金。随后,王娅又拿出6000元捐助了另一名学生。这样的举动让陈章武记住了这个普通的电力退休女工,因为基金会的捐赠者大多数都是陈章武熟识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直接捐钱的并不多。

“我退休了,也还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到在西北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帮助继续完成学业,还能上大学甚至读研,真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和基金会有数十封邮件往来,让她与甘肃寒门学子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开启了一段暖心的追梦之旅。

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为赵家和专门制作的公益节目中,陈章武第一次见到王娅。陈章武说:“那天本来想请王娅作为捐赠者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肯,只坐在观众席上。听完赵老师的事迹后,她一直流泪,回去后又给我发了一封邮件:我只不过是捐了几千块钱,无法和你们比……我幸亏没有出镜,要不真得羞愧死了。”

这次见面后,王娅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陈章武告诉她,她资助的学生就坐在她身后一排,相距咫尺,征询她是不是见一面。王娅婉拒了。她说,见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心理负担。

王娅尊重每一个受捐者,不彰个人名声献爱心的言行,凸显了她高尚的品行和价值追求。

“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除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外,王娅更希望孩子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有一次,王娅资助的一个孩子给她写信,说高考时想要报考师范专业。一向怕打扰孩子学习的王娅急了,她怕因为钱绊住了孩子追逐梦想的脚步。她想方设法要到了孩子妈妈的手机号,告诉孩子:“你想学什么、学到哪儿,我都资助你。”当听到孩子说已经报考了师范专业时,王娅的心才放下。

天妒王娅。2018年3月,王娅觉得胃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查出罹患胰腺癌。坚强乐观的王娅接受了残酷的现实,没有被绝症吓倒,住进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化疗。2018年4月,本来约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去甘肃考察受助学校的王娅却“失联”了。几天后,工作人员收到王娅发来的称自己已去新西兰旅游的短信。可谁也没想到,这是她的善意的谎言,此时,她得知自己已到了癌症晚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和病魔的抗争中,王娅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想:“我必须要跑赢死神,因为还要在捐资助学的路上追梦!”她加快了脚步:5月,王娅为基金会汇去了准备好的3万元捐款。8月,基金会每年一次的评审会即将举行,捐赠者将受邀到受助学子的家中家访。而此时,王娅决定暂停治疗,趁着还有力气,去甘肃看看她牵挂的孩子们。

忍受剧烈的病痛,她来到了甘肃贫困学子家中。“我就特别想去,见了那些学生就很高兴。我自己过得很幸福,唯一让我烦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资料,都觉得自己能力有限,真的是哪个都想帮。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最后一次了。”王娅说。看到受助的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很高兴,浑然忘了病痛。

与病魔抗争的过程痛苦而漫长。返津后,经过半年多的化疗,身高1米6左右的王娅体重骤减到70斤左右,头发大量脱落。化疗到第五个疗程,医生为她会诊下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时,王娅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身边的朋友都劝她,病魔无情,要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治疗费用。而王娅却说:“我有,别担心。”她说:“我生命的倒计时开始了,最后的心愿还是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即使在弥留之际,王娅听说一个受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她还立即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捐给那个孩子。她念念不忘:“并不是我舍不得用昂贵的药物。主要是药物贵,副作用也让我难受,还不如把钱用在孩子们身上。省下治疗费,我愿意多资助几个学生。”

“最大的遗憾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参与基金会的活动,为孩子们做事了。”这是王娅临终前发给志愿者的一条短信。

早在两个月前的6月,王娅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就萌生了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念头。“我这一辈子就挣了30多万,但是房子值100多万,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娅将原本打算身后再办理的过户手续改为生前赠与。几经努力,她将70平方米的住房赠予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了身后。同时,她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连仅有的身体也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其实早在2016年11月王娅就在天津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大道之行,善行天下;微小善念,大爱无疆。

多年来,孑然一身的王娅没有子女。“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在她身上有着再形象不过的解释:她的一日三餐都是简单的白水煮菜;她衣着朴素,家里仅有一个衣柜,里面挂着数得上来的几件款式普通的衣裤,这些衣物伴着她走过67年的春夏秋冬,她连羽绒服都是自己做的,最贵的一件大衣也不过580元;她省吃俭用,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34英寸的电视机;她甘于清苦,自己绑了个竹竿当做输液的架子。

王娅坚持捐资助学三十余年,却从不以爱心人士自居,以安贫乐道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怡然豁达,淡泊从容。

倾尽毕生积蓄与房产捐资助学,王娅用生命之火,点亮了寒门学子求学路,温暖了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津城,感动了千千万万国人的心。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2019年2月20日,天津市各界群众举行“奉献者生命礼赞——王娅缅怀告别仪式”,深切缅怀和追思王娅。王娅一生奉献,曾获爱心证书无数。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亲属颁发了王娅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妇联、市红十字会、西青区委区政府,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负责人,王娅所在单位国网天津电力的领导,受助学生代表,王娅亲属、同事、生前友好、热心群众共2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告别会,一起向这位电力退休女工致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持续引发热议,各网站、新媒体新闻点击量达4.63亿次,获点赞近9000万次,被转发超过3100万次。

摇曳的树枝、被高楼遮挡的楼角、玻璃折射下蓝色的天空——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王娅,喜欢仰头望向窗外,她的主管医生吕宏程曾俯下身子,顺着王娅目光的方向望去,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

有一次,吕宏程忍不住问:“王姨,您在看什么?”收回目光的王娅笑着说:“我在看太阳,每天能够看到太阳的升起,我就觉得特别温暖。”

看到太阳就会觉得温暖吗?当听到王娅的故事时,我们会知道:一切的温暖都源于爱;只要心中有爱,这世界就会温暖如春。

圆梦之路——他们的幸福之花在爱心中绽放

2019年3月6日深夜11点,受助学生、曾和王娅有三次见面之缘的天津商业大学大二学生张宁宁,接受完笔者采访在回校的地铁上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配文:图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仍旧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文是“来到了您工作过的地方,又多了解了您一点。真好!”

张宁宁从高一开始成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受助学生。2017年,她考到天津商业大学。大一第一学期末,她在基金会“兴华之家大学生群”里看到基金会秘书长白瑞刚介绍王娅一直捐资助学的情况。

白瑞刚的微信是这样说的:王娅前不久检查出患有胰腺癌,但在病痛的折磨下,王娅并没有中断资助,还在一直坚持给基金会捐助。听到这一消息,张宁宁立即给白瑞刚打电话,说自己就在天津,想去看看这位王阿姨。拿到联系方式的张宁宁第一时间就给王娅发了短信:“王阿姨,我是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受助学生,我现在就在天津上大学,我听说了您的消息,我特别想去看看您。”王娅回复:“孩子,谢谢你的关心。但我现在是一个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你来了我也没有办法招待你,谢谢你的好意。”

不久,张宁宁接到了王娅打来的电话:“我觉得我应该了解一下你们大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多和年轻人交流。我想去你们学校看看,感受一下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生活。”打完这通电话,王娅就和张宁宁约在一天的早上9点,在天津商业大学见面。

那天天气有点凉,但张宁宁却感到身上很暖和。她俩来到校内的青年湖旁聊天。张宁宁对笔者说:“王阿姨跟我聊得最多的就是担心我们山里乡下的孩子会有自卑感。她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多参加社团活动,要有自信。”她说,王娅阿姨也是很爱学习的人,在微信里经常跟我说要怎么学习,还给我发来文章,有一次发的是《好的教育是一场人与未来的博弈》。

与王娅的第二次见面是2018年9月学校刚开学时,张宁宁当时正在天津理工大学参加金工专业课程的实习。那天上午,白瑞刚给她发来了消息,说陈章武要来看王娅。过了一会,王娅打来了电话:“陈章武先生要来看我,你过来跟我们一起聊聊天吧。”但张宁宁因为上实习课实在走不开,就说:“阿姨,我现在在上课,我只能下午下课了过去,可能会很晚了。”王娅说:“没关系,我们等你过来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饭。”

张宁宁记得,那顿饺子是她吃得最香的饺子。基金会的杨志明为王娅带来了她在内蒙古插队时最爱的马头琴。王娅还唱了一曲蒙古族味道十足的长调。

张宁宁与王娅的第三次见面是央视记者在王娅家采访的时候。她说:“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天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一直对着王阿姨的脚。我定睛一看,原来她穿的是一只黑、一只蓝两只旧袜子,很明显,有一只还是经过缝补的。记者就一直问王阿姨为什么这样,但阿姨一直说,‘这对我来说很正常,没什么。你们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反复问了。’”在张宁宁眼里,王娅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

徐瑞也是天津商业大学的学生。2017年元旦刚过,他在“兴华之家大学生群”里看到了王娅病重的信息。他联系了张宁宁,说要去看看王阿姨。那是徐瑞第一次见到王娅,也是最后一次。(唐俊德 潘冬冬 李琳 冯新瑜)

      关键词:电力, 甘肃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