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甘肃电力培训中心创新开展“实训大篷车”送培上门活动。大篷车车厢内装有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调试等实训教学设备,还有供学员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被员工亲切地称为“流动的培训教室”。
11月16日,一辆长10米,高4.5米的实训大篷车行驶在河西走廊沿途的高速公路上。11月的河西走廊,放眼望去,空旷寂寥,正如古诗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大篷车里载着的是甘肃电力培训中心的实训老师们。他们即将赶赴临夏州供电公司的供电所,开始新一轮的培训……
当面沟通 了解需求不脱节
11月5日一早,甘肃电力培训中心的实训大篷车停在了庄浪县供电公司通化供电所的门口。尽管在前一天晚上,这里下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大篷车应约前来。
“技能培训就像产品更新换代一样,年年推陈出新,但也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没什么新鲜的。”对于58岁的老员工董平安来说,技能培训早已是“家常便饭”。
“你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吧。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估计你都经历过……”培训中心实训老师高政权的出现,改变了董平安的想法。
在高政权的耐心引导下,这位在基层一线服务了33年的老员工敞开了心扉:“我就是觉得技能培训还是与现实工作有点脱节。今年6月份,我在一家私人面粉作坊里,检查表计箱时发现其中一只低压互感器坏了,但我只知道电能表计量不准确,却不会算应该向客户追补的电量和电费。”董平安说着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那我今天就给你讲讲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高政权听完董平安的话,有针对性地为他讲解了相关知识。
“培训真有用,以后有问题我就多问老师。”董平安笑了。
“培训工作中沟通最重要,让‘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已经从事20多年培训工作的高政权对此深有感触。
现场实践 学员老师同提高
9月12日17时,在实训大篷车上练习过两次“手艺”的黄亚运自信满满——他现在完全能够独立完成三相四线制的装表接电。“接线正确率达到100%,以后我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了。”黄亚运说。
黄亚运是今年入职国网甘肃电力的新员工,如今在金塔县供电公司金塔镇供电所工作。尽管实习期间老师们已经系统地讲解了许多电力知识,但黄亚运还是感觉自己没有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尤其是在电度表误接线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9月12日8时,实训大篷车的“两翼”在金塔镇供电所院内徐徐展开,一个流动的实训场地出现了。黄亚运和自己供电所的同事都异常兴奋。实训老师系统的理论讲解,让黄亚运豁然开朗,“这种培训形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上完课才真正明白了电度表误接线原来是这么回事。”黄亚运感到很满足。
实际上,“满足”的不光是黄亚运和他的同事,还有参与培训的授课老师。
这已经是任瑞军第9次跟随实训大篷车走进一线班组了。随着现场授课次数的增加,他最明显的感受是自己讲课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培训没有进班组之前,我一直在培训中心给学员讲课,都是书本上纯理论的知识。有了大篷车进班组活动,我边讲边在配电台区提取相关数据去帮助大家理解理论。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任瑞军说。
想学什么 员工可向老师“点菜”
“周主任,请不要介意,目前我们一线个别员工最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训……”
2017年年底,在开展一线员工培训需求侧调查时,甘肃电力培训中心培训管理部主任周利军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发信人是肃南县供电公司的人资部主任。这条短信让周利军有些意外:计算机在办公领域已经普及多年,各类系统的上线运行让电力行业的计算机发挥了很大作用,员工应用也得心应手,一线为什么还有计算机方面的培训需求?
在随后的调查中周利军得知,肃南县供电公司边远班组有的员工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导致收费等工作效率低下。在培训中心针对县供电公司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部分一线员工真实地表达了想学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愿望。
9月10日,实训大篷车按照员工点的“菜单”,来到了城关供电所。在实训老师为该所一线员工讲解了日常办公的文字处理、邮件收发等基本操作后,一位名叫安晓春的裕固族女员工却久久不愿离去。得知她想再学习一下计算机基本操作后,实训老师又为她单独培训了两个小时。
截至目前,实训大篷车的行驶里程已经接近5000公里,为7个地(市)供电公司的36个供电所送培上门。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今年,甘肃电力培训中心创新开展“实训大篷车”送培上门活动。大篷车车厢内装有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安装调试等实训教学设备,还有供学员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被员工亲切地称为“流动的培训教室”。
11月16日,一辆长10米,高4.5米的实训大篷车行驶在河西走廊沿途的高速公路上。11月的河西走廊,放眼望去,空旷寂寥,正如古诗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大篷车里载着的是甘肃电力培训中心的实训老师们。他们即将赶赴临夏州供电公司的供电所,开始新一轮的培训……
当面沟通 了解需求不脱节
11月5日一早,甘肃电力培训中心的实训大篷车停在了庄浪县供电公司通化供电所的门口。尽管在前一天晚上,这里下了2018年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大篷车应约前来。
“技能培训就像产品更新换代一样,年年推陈出新,但也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没什么新鲜的。”对于58岁的老员工董平安来说,技能培训早已是“家常便饭”。
“你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吧。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估计你都经历过……”培训中心实训老师高政权的出现,改变了董平安的想法。
在高政权的耐心引导下,这位在基层一线服务了33年的老员工敞开了心扉:“我就是觉得技能培训还是与现实工作有点脱节。今年6月份,我在一家私人面粉作坊里,检查表计箱时发现其中一只低压互感器坏了,但我只知道电能表计量不准确,却不会算应该向客户追补的电量和电费。”董平安说着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那我今天就给你讲讲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高政权听完董平安的话,有针对性地为他讲解了相关知识。
“培训真有用,以后有问题我就多问老师。”董平安笑了。
“培训工作中沟通最重要,让‘要我培训’变成‘我要培训’。”已经从事20多年培训工作的高政权对此深有感触。
现场实践 学员老师同提高
9月12日17时,在实训大篷车上练习过两次“手艺”的黄亚运自信满满——他现在完全能够独立完成三相四线制的装表接电。“接线正确率达到100%,以后我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了。”黄亚运说。
黄亚运是今年入职国网甘肃电力的新员工,如今在金塔县供电公司金塔镇供电所工作。尽管实习期间老师们已经系统地讲解了许多电力知识,但黄亚运还是感觉自己没有非常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尤其是在电度表误接线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9月12日8时,实训大篷车的“两翼”在金塔镇供电所院内徐徐展开,一个流动的实训场地出现了。黄亚运和自己供电所的同事都异常兴奋。实训老师系统的理论讲解,让黄亚运豁然开朗,“这种培训形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上完课才真正明白了电度表误接线原来是这么回事。”黄亚运感到很满足。
实际上,“满足”的不光是黄亚运和他的同事,还有参与培训的授课老师。
这已经是任瑞军第9次跟随实训大篷车走进一线班组了。随着现场授课次数的增加,他最明显的感受是自己讲课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了。“培训没有进班组之前,我一直在培训中心给学员讲课,都是书本上纯理论的知识。有了大篷车进班组活动,我边讲边在配电台区提取相关数据去帮助大家理解理论。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任瑞军说。
想学什么 员工可向老师“点菜”
“周主任,请不要介意,目前我们一线个别员工最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操作方面的实训……”
2017年年底,在开展一线员工培训需求侧调查时,甘肃电力培训中心培训管理部主任周利军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发信人是肃南县供电公司的人资部主任。这条短信让周利军有些意外:计算机在办公领域已经普及多年,各类系统的上线运行让电力行业的计算机发挥了很大作用,员工应用也得心应手,一线为什么还有计算机方面的培训需求?
在随后的调查中周利军得知,肃南县供电公司边远班组有的员工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导致收费等工作效率低下。在培训中心针对县供电公司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时,部分一线员工真实地表达了想学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愿望。
9月10日,实训大篷车按照员工点的“菜单”,来到了城关供电所。在实训老师为该所一线员工讲解了日常办公的文字处理、邮件收发等基本操作后,一位名叫安晓春的裕固族女员工却久久不愿离去。得知她想再学习一下计算机基本操作后,实训老师又为她单独培训了两个小时。
截至目前,实训大篷车的行驶里程已经接近5000公里,为7个地(市)供电公司的36个供电所送培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