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热议全球能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6-04-11   来源:国家电网报

  3月30~31日,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五大洲26个国家的300多家单位,共600多位代表参会。这次国际盛会,吸引了众多知名中外媒体的目光,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带着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构想,在世界范围内展露锋芒,展示了开创世界能源清洁绿色发展新格局、开启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能力和决心。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为这颗星球上七分之一的人口提供电力服务,足迹遍布全球。“如果铁路、公路和互联网能将全世界连接起来,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能源网络呢?”据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眼下的问题是,人们需要接受新理念,不让旧思维妨碍创新。”彭博新闻社表示,目前支撑中国宏伟设想的特高压技术正改变着现在及今后几十年内的发电和输电方式。扩展电网范围,使之超越国界限制,已经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进程。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日不落”系统,电力将不分昼夜、全天候供应,类似于互联网的智能电网将按需分配电力,并随着地球转动及不同地区达到白天能源需求高峰而自动调整。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前总干事乔治·科尔曾撰文表示,重建能源系统的时刻到了,需要现在就开始投入建设一个新的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实现长距离低损耗输送电力,将可再生能源从资源丰富地区送往负荷中心。《赫芬顿邮报》认为,我们已拥有由化石燃料驱动的工业时代走向清洁能源后工业时代所需要的解决方案。我们甚至可以预见一个更清洁、健康和安全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崛起、交通电气化及零排放,建筑、可持续农业、智能技术及其他循环经济的驱动力都可通过清洁能源联系起来,并以之为动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已经存在。中国国家电网已成功构建长距离输电线路,年输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成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

  英国《金融时报》发文称,向中亚、甚至更远的地区出口电力,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抱负一致。而特高压输电技术使中国可以建设与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电力需求中心相距遥远的大型能源项目。The Hindu网站也提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与“一带一路”的倡议相呼应。中国已经掌握特电压技术,因此中国国家电网能够将电力从西部的电力生产中心输送到遥远东部的沿海工业中心,为实现全球能源互联提供有力支撑。

  毋庸置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解决资源稀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方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一构想并非不着边际,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计划非常直接且大部分已经技术可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通过特高压将来自边远地区清洁能源基地的电力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中国特高压工程的成功运营已经证明了建设跨越国界输电工程的可行性。“它的大部分前提和基础都是正确的。”美国前任能源部常务副秘书长大卫·桑德罗这样评价。随着可再生能源和输电技术的发展,不久后,人类将能用上来自赤道巨型太阳能基地和北极风电基地的电能。

  与《华尔街日报》不谋而合的是,香港《文汇报》认为,关于如何破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重大挑战,中国已经给出了答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力为中心,全球优化配置资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对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域性和战略性意义,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治本之策,是造福人类的超级工程,全人类应当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同样地,德国《能源与管理》杂志刊文表示,中国是目前新能源发展最快和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在推动世界能源变革和能源市场建立方面提出了能源互联的创新方案。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已经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推动能源变革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中国建设新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厂,能实现节能减排,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环球时报》英文版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能源配置将使世界更加绿色环保。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门负责人保罗·弗兰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帮助全世界节能减排,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议程。国际能源署官员则说:“更灵活的电力系统,需要利用可靠高效的方式来集成大量的风能和太阳能,需要依赖更好的电网,包括远距离输电和智能配电网,这是提供这种灵活性的基础。”

  谈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大利好,新华社发文称,由于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到那时,弃风、弃光现象将成为历史。同时,终端用户面对来自全球供给的能源,将有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未来,以“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为实质的能源互联网,将美好的智能生活想象变成现实。可见,破解世界能源和环境难题,是全球能源互联网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引领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光明日报》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创新模式解决能源永续供应问题的良策。《经济日报》称,构建以电为中心、电网为平台的全球能源保障体系,以清洁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方向,电网必将成为集能源开发、输送、配置、使用于一体的能源网。电气化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有力推动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科技日报》则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开启了“实战”模式,这是“改变人类命运的大棋局”,蕴含着巨大商业价值,具有广阔的投资机会。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美通社、自由新闻、韩国电力网站、美国WRCB电视台、美国市场观察网站等中外媒体,纷纷对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与报道。全球能源互联网,这幅描绘人类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蓝图,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道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启了新时代。

      关键词: 全球能源互联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