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们坚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强化,2022年全国石油、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超过14亿吨、1.2万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201亿立方米,原煤产量达到45.6亿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超过5.2亿千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局良好,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逐步并网,跨省区特高压工程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煤价、上网电价、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三价联动”。能源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不断加强,能源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关键技术装备攻坚持续加快,高效清洁能源发电、先进核电、超低排放煤电、特高压输电、储能和制氢等一批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强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储量评估,对重要新能源基地、储备基地等进行中长期前瞻性布局,及时将新能源项目的空间信息按规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进一步强化新能源发展用地用海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地,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力度,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跨省区消纳和就近就地消纳创造良好条件。
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推动储能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提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联合调度智能化水平,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下,统筹优化电力市场运行与电网调度运行,健全完善电网企业相关业务流程和制度标准。充分发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作用,保障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和电力供需平衡。推动建立绿证(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并不断健全完善,积极支持交易机构组织开展绿证交易,合理增加绿证供给,引导绿证和绿电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速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优化开发流程,加快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鼓励电力企业建设一批集中式储能设施。鼓励建设各级各类能源数据中心,加强能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发挥能源大数据在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服务支撑作用。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引导供应链之间、供应链与市场之间协调发展。鼓励电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互相参股等方式,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产业链结构,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秩序,坚决打击扰乱市场行为。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器件、材料突破,持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程志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合作总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