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市萌山水库管理中心,一架无人机从机巢中起飞。按照预定航线,这台无人机将在20分钟内完成大坝智能巡检工作,而采取传统人工巡检方式至少要花费90分钟,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的引入,让萌山水库工作人员的巡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智洋创新的展厅(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据介绍,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可以实现从起飞、巡视、降落、换电池全程无人自主化操作。无人机通过挂载摄像头,实时采集巡检画面,实现“眼”的功能;借助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对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和违规钓鱼现象进行有效识别和监督,实现“脑”的功能;隐患结果回传系统后,通过搭配无人机上挂载的喊话器,对钓鱼人员进行喊话驱离,实现“手”的功能。通过“眼、脑、手”一系列措施,实现无人机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场景中的应用。
公司研发的系统还可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的背后是优秀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深耕电力领域多年的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洋创新”),早在2017年就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并率先将“AI技术”应用于电力智能运维领域。“我们的产品加入智能化的能力以后,就从一个录像监拍的装置,变成了一个智能处理的装置。”智洋创新副总经理胡志坤表示,通过AI算力芯片和AI算法,智洋创新的智能可视化巡检装置可实现对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智能决策,从而让输电运检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研发的智能巡视系统(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用产品说话是智洋创新最大的底气,在“AI+电力”赛道,智洋创新始终保持领先。智洋创新副总经理王书堂认为,如何“定义”一款产品,是研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每解决一个痛点的背后,需要深刻把握需求场景、领域知识以及大量数据,而一旦定义成功并创造出一款新产品,完美满足客户需求,便意味着抢占市场先机。”
无人机和它的“停机坪”(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无人机管控平台(央广网记者 唐磊 摄)
目前,智洋创新在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成功落地应用多款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社会效益。智洋创新董事长刘国永表示:“公司未来会在这三个方向上持续发力,为这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提供智洋的解决方案。”(记者唐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