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坐标,云图创建完毕,可以开始执行任务。”5月10日,新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班成员郭宽宽对达坂城区的220千伏达盐Ⅰ线开展周期性巡检。他打开无人机巡检系统,选定任务执行设备、巡检模式和任务航线,无人机随即开始执行自主精细巡检任务。
当天,郭宽宽要巡检25基铁塔。该区段线路复杂,无人机巡检大约需要3小时,为此他特地准备了2箱电池。正午时分,气温达27摄氏度,郭宽宽说:“现在我们只需要在现场管控,无人机自主巡检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工作负担,安全性也更高了。”
新疆电网的输电线路有许多在戈壁无人区。过去,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不论是在高山上还是低洼处,巡检人员都要爬塔巡检,巡检难度大。“同样的时间,人工巡检10基铁塔,无人机就能巡30到50基,而且受天气的影响也小得多。”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班班长卓培杰说。人工巡检不仅存在较高的人身风险,有时还存在缺陷判定不准的情况。
新疆电网覆盖面积大,输电线路长度逾10万千米,电网运行环境复杂,线路运维保障难度大。为此,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检优势,制订“无人机定巡、可视化监控、人员现场管控”的线路运维策略。相比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检效率更高,可以弥补人工巡检的盲区,及时发现缺陷,并建立起完备的设备运维档案。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和巡检工作强度的提升,无人机产生的数据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巡检人员单日筛查图片量高达数千张。这给巡检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2020年5月起,国网新疆电力应用“人工智能+远程视频图像遥测”技术,优化输电线路巡检模式,完成“统一视频+无人机”“无信号区微波接力装置改造”“应急巡检手机接入”三项创新,构建了多个“无人机+人工智能”巡检模型。同时,该公司推广应用输电专业智能手机客户端,完善了输电线路抓拍、历史图像查看、线路异常提醒等功能,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视频监测。
无人机自主巡检效率高,人员可远程操控,在崎岖难行的山区优势更明显。在通信信号良好的情况下,无人机飞行距离可达10千米。国网新疆电力还研发了与无人机配合使用的输电缺陷平台,可通过自动识别系统实时智能分析无人机回传的视频、图片、数据,同时以短信方式将缺陷名称、部位、地点告知相关人员,确保及时消除缺陷。这推动了新疆输电线路巡检模式由“图像人工处理”向“飞行自动控制、图像AI处理”转变。
国网新疆电力设备管理部输电处副处长付豪介绍,针对每一基铁塔,普通无人机巡检一般拍摄5张全景外观照片,而精细化巡检则需要对塔上主要设备要件接头、连接点及周边自然环境全方位拍摄记录,一基铁塔巡检一遍至少需要拍摄25张照片。“按照设备精益化运维和管理要求,无人机巡检回传的照片先由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一遍,有些照片再由人工检查一遍。自动识别系统作为辅助工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会建立设备缺陷台账,为后期设备运维提供重要参考。”付豪介绍。
目前,输电缺陷平台已推广至巴州、伊犁等10个地州,试点应用期间完成在线巡线任务48次、离线巡线任务80次,识别缺陷12960处,其中严重缺陷8640处、一般缺陷4320处,为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提供科技手段。(周广科 蔡敏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