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互联网 > 典型应用案例

湖南长沙供电公司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5-01-07 11:52:07  作者:刘敏学 王思柔

  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在电网规划、电网运维、电网运行、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为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本版今起开设“人工智能+”栏目,报道各单位在电网业务中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特色实践和典型成果。

  “当前时间19时45分,监测到10千伏荷塘变电站金星一回线路负荷快速增长,预计15分钟后出现过载,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和设备安全,已为您推荐负荷转供方案,请确认。”2024年12月30日,湖南长沙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调度员陈明收到“光明”的提示,随后根据它推荐的方案执行调度操作,快速消除了该线路重过载风险,整个过程用时约1分钟。

  “以前负荷转供策略制订主要依靠调度员的个人经验,耗时较长,有了‘光明’后,调度决策效率高多了。”陈明说。

  给陈明提供预警信息及负荷转供方案的“光明”是长沙供电公司自主开发的可解释人工智能应用,在2024年12月19日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光明电力大模型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并在长沙供电公司“上岗”。

  可解释人工智能具有呈现人工智能过程逻辑、提高人工智能结果可信度等能力,其应用可以进一步推进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业务中的落地应用。

  2024年,长沙供电公司依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配电网智能化应用技术实验室,组建人工智能应用课题攻关团队,提出了“数学机理+人工智能”研究思路,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与配网相关人工智能模型,应用检索增强生成、提示词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发了具备交互迭代反馈能力的可解释人工智能应用“光明”。

  “光明”学习了大量的电网调度规程规定、事故预案、调度日志等内容,能自动获取量测、气象等多源数据,分析出影响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经过模型训练,“光明”可以线上智能巡检配网线路和设备,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线路重过载等异常情况,做到配网正常运行、故障停电、计划检修等场景下负荷转供策略秒级自动生成,辅助运维人员作出更优决策,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长沙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技术员张亚介绍,与人工调度相比,“光明”的应用使单次转供决策时长由30分钟缩短至1分钟内,大型保供电方案编制时长由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有经验的调度员制订负荷转供策略时综合考虑的因素通常不超过10个,而“光明”综合研判时考虑到的因素目前已达35个,决策考虑更全面。

  2024年迎峰度冬以来,长沙供电公司根据“光明”生成的方案提前开展了14条线路运行方式调整,完成91户双电源客户电源倒换。

  长沙供电公司根据应用情况,持续迭代升级“光明”的负荷转供功能,并探索光明电力大模型在有源配电网控制、微网控制、主配协同等调度场景中的应用,推进电网调度运行由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向决策智能转型升级。(刘敏学 王思柔)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