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闭幕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浙江乌镇。对于互联网基因发达的浙江来说,“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而是行业产业的再造。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未来20~30年,最有机会的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经济的结合。”而“互联网+电力”带来的不仅是更加美好的用电体验,也意味着更多可能会变为现实。
指尖上办电,提前10天通电
电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间更广泛、更实时的连接,所谓的“互联网+供电服务”,可以说是供电服务的互联网化。
浙江嘉兴,水乡乌镇。半个多月前,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刚在这座水系纵横的千年古镇闭幕。白墙青瓦,不仅记录了水乡氤氲千年的悠久历史,更见证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现代气息。在这里,每一个创意的显现,每一次思想的交流,都可能给未来人们的生活带来或多或少的改变。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概念被频繁使用并备受瞩目。4个月后的7月4日,国务院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
作为传统行业,电力同样需要与“互联网+”融合。在浙江这样一个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地区,当供电服务遇上“互联网+”,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嘉兴,位于乌镇东北方向50公里外的王江泾镇,古塘纺织厂厂长卜林荣便体会到了“互联网+供电服务”的好处。
身为土生土长的王江泾人,卜林荣18岁就从事纺织行业,如今已有38个年头,近年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初的一间小作坊,到如今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每年有2500吨的产品远销海外。”
然而,随着每一次工厂规模的扩大,办电就成了大问题。“工厂距离市中心15公里,到市区的电力营业厅办电,来回车程需要一两个小时。排队办理业务,一旦资料准备不全,还要重新返回厂里取,费时费力。”卜林荣告诉记者。
如今的情况,变得大不一样。浙江嘉兴供电公司推出“互联网+业扩服务”服务,客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掌上电力”APP,填写基本信息,提交办电申请,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联系预约上门办电。今年9月,卜林荣第一次体会到了这样的便捷服务。在嘉兴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李文涛的指导下,卜林荣在手机上下载了“掌上电力”APP,并在线提交了办电申请。仅仅10分钟后,嘉兴供电公司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便打来电话,与卜林荣预约时间,上门勘查。
这样的“神速”令卜林荣惊讶不已。从9月2日申请用电,到12月2日正式通电,除去厂房建设、购买相关设备等时间,嘉兴供电公司仅用了半个月便完成了纺织厂此次的业扩报装服务,比传统渠道办电减少了近10个工作日,大大提升了服务速度。
嘉兴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适应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嘉兴供电公司在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构建“线上全天候受理、线下一站式办电”营销服务模式,客户可通过在线电子渠道24小时自助完成用电业务申请,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可申办用电业务。
不仅是在嘉兴,放眼整个浙江,“指尖办电”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据国网浙江电力营销部营业处处长涂莹介绍,11月份,浙江全省通过电子渠道办理新装、变更用电的9类业务达到4.2万笔,占到业务总量的56.7%%。12月底以前,在浙江省范围内,低压办电业务将可以全部通过线上办理。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业扩报装业务,一方面减少了客户的跑腿次数,另一方面也将客户从办电的时间约束中解放出来。以往,用电客户必须在电力营业厅上班期间,现场提交办电材料,办理业扩报装业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了很大约束,如今的‘互联网+业扩服务’,则从渠道上给予了用电客户更多的便利。”涂莹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就像电商平台连接起生产商和网购客户一样,电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间更广泛、更实时的连接,所谓的“互联网+供电服务”,可以说是供电服务的互联网化。
充电地图在手,交费、找桩不费劲
“互联网+充电服务”的一大优势便是为电动汽车绘制“充电地图”,方便车主找桩交费,并节省电网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
在浙江省省会杭州,互联网的基因同样发达。过去的几年中,这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中国东部城市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聚集地,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的蓬勃发展,使杭州拥有了中国“互联网之城”的美誉。
2015年3月31日,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不到一个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便召开实施“一号工程”加快实体经济提升发展大会。会上,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指出:“‘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加,而是行业产业的再造,是一个质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杭州提升发展实体经济,尤其要抓住‘一号工程’(即‘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这个突破口。”
突破口来自何处?杭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思考,电网企业则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找准了方向。
如今的杭州,马路上驰骋着超过3.5万辆新能源汽车,如何为电动汽车提供快捷便利的充电服务,成为杭州供电公司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借助“互联网+”思维,这项工作很快有了起色。
42岁的专车司机王忠海怎么都没有想到,生活在杭州的自己,会像今天这样离不开手机、离不开互联网。
“网上支付、手机导航、网络社交……我感觉自己如今已经寄生在了互联网上。”11月30日,记者在杭州市富春路附近的一座国家电网快速充电站见到了正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王忠海。
王忠海供职于杭州当地的一家网络专车服务公司,该公司所有的运营车辆都是电动汽车。谈起自己开专车的经历,王忠海更是感觉到了“互联网+”的便利。
“坦白来讲,要是没有连接到网络的充电服务,我是不会选择开电动汽车的。”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忠海打开了话匣子。
王忠海原来开的是传统能源汽车,近年来,网约车的兴起引发了他的强烈兴趣,加上汽油车运营成本较高,王忠海便想尝试一下电动汽车专车服务。
“按照目前每度电1.6元的充电服务费计算,电动汽车每跑100公里的成本为30元左右,这仅仅相当于传统能源汽车的一半。”王忠海告诉记者。
然而,王忠海也有顾虑。“当时我考察了好长时间,发现电动汽车的充电是一个大问题,杭州市区虽不算大,但并不能随时随地找到充电桩,即便附近有充电站,往往也不知道具体地点,这是我当时最大的担忧……直到几个月前,我从同事口中听说了‘e充电’这个手机APP。”说罢,王忠海便打开手机为记者介绍,在“e充电”APP中,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地图,它可以帮助车主定位,寻找出距离车主最近的国家电网充电站,再利用导航功能,引领车主找到充电桩。除此之外,“e充电”APP还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手段挂钩,客户无需购买充电卡,便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相关费用。
作为一名专车司机,充电时间的长短也是王忠海关注的问题之一,这直接关系到每一天的运营效率。对此,王忠海表示,自己对国家电网快充电站已经有了较为牢靠的用户忠诚度:“较社会上其他充电设施相比,国家电网快充电站的充电速度具有明显优势,一辆普通电动汽车充80%的电,大概只需要40分钟,这比社会上其他充电设施快了将近一倍。”
“杭州市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和网络专车领域。”杭州供电公司营销部综合室副主任张鹏飞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市范围内,杭州供电公司共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108座,充电桩1264个。
“以环西湖区域为例,该区域共建有充电站12座,包括98个充电桩,可以想象,如果没有‘e充电’APP,我们只能通过发放手册等传统的方式告诉电动汽车车主充电设施的分布,随着充电设施的增多,这样的手册也需要不断更新,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且效果也不好。”张鹏飞说,“互联网+充电服务”的一大优势便是为电动汽车绘制“充电地图”,并节省电网企业的相关运营成本。
“互联网+充电服务”的另一个优势是便捷的移动支付手段。据蚂蚁金服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杭州的餐饮门店有4万多家,有2.2万家可用支付宝买单,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能使用支付宝付款,超过98%的出租车都支持移动支付。“在杭州,充电服务的移动支付同样普遍。”张鹏飞介绍道,截至今年11月底,杭州范围内电动汽车日充电量突破4万度,其中八成左右用户选择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支付充电费用。
截至10月底,浙江全省范围内已累计建成投运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356座,充电桩2369个;累计对外开展快充服务17.81万次。车联网平台的搭建与“e充电”APP的推广,本身就是对“互联网+供电服务”的良好实践。据悉,下一步,国网浙江电力将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充电服务”,将车联网平台与“掌上电力”APP相结合,进一步为市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利用大数据,私人定制智能用电计划
供电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建模,为每一户居民提供适合其生活习惯的用电建议,可以说是“私人定制”式的智能服务。
在国家层面“互联网+”行动的号召下,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鼓励建设以智能终端和能源灵活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和智能工厂,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这也成为供电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绍兴,由绍兴供电公司推出的《居民家庭科学用电建议书》便使居民的日常用电生活更加智能化。
“我们家现在都改用节能灯了,电热水器基本设定在谷电时间段开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把开水烧好。”12月1日一大早,家住绍兴市越城区香莲公寓的包女士便开始了一天的“节电生活”,细心的她还保存着去年收到的《居民家庭科学用电建议书》,经过对比,她发现今年家中使用谷电的比例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全年电费有所下降。
家住金宇苑的陈先生有着相似的经历。去年11月,他根据《居民家庭科学用电建议书》上的建议,申请开通了峰谷电价,并改善了用电习惯。今年他使用的谷电比例达到了31.6%,一年下来减少电费支出约350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等大量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了我们的营销服务工作之中。”绍兴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彭飞告诉记者,用电建议书看似简单,但它包含了电网企业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智能电表将采集过来的用电数据传输到相关系统,供电企业便可以利用大数据建模,为每一户居民提供适合其生活习惯的用电建议,可以说是“私人定制”式的智能服务。
“虽然现在电力供应相对充足,但每一位用电客户的用电习惯并不一定十分科学。例如同样的两家纺织厂企业,生产设备相同,用电容量相同,用电效率却有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可能是用电设备老化、班次安排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涂莹告诉记者,“互联网+供电服务”中的一项工作便是结合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用电建议。
“过去,供电公司也有用电建议,但大多是通过纸质版或者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用电客户。现在结合‘互联网+’思维,客户可以通过网上营业厅、掌上电力APP等多种渠道随时查询自己的用电情况以及供电公司给出的用电建议,这样的服务模式使客户拥有了更透明的信息,并且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与选择权。”涂莹说。
随着智能用电服务的不断发展,基于“源—网—荷—储”系统下的能源互联网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一种全天候的、随时随地的、移动互动的能源互联模式,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涂莹脑海中拥有对未来的畅想,但她同时告诉记者,目前电网企业的“互联网+供电服务”仍然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工作:“电力行业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行业,刚需、低频,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不断深入,细节即是美。在未来的工作中,国网浙江电力仍然会不断完善现有的智能用电服务,尤其注意细节品质提升,增加客户服务过程中的便捷度。”
“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范围仍在扩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互联网+供电服务”并非仅在浙江有所实践,将供电服务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也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互联网客户移动应用门户(又称“电力一点通”)更新了新版本,改进了UI风格和交互方式,用户可定制门户首页,将电e宝、国网商城、电力市场等互联网服务类移动应用选择性添加到门户首页并制定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方便快捷地使用应用、办理所需业务。
“‘电力一点通’是国家电网公司面向社会大众统一的移动应用门户,是国家电网公司各专业移动端‘互联网+’服务渠道和品牌,在未来,‘电力一点通’更是国家电网公司公共服务云对外服务的主要门户、渠道和入口。”国家电网公司信通部负责人说道。
以前,一条线、一只表、一个客户,是传统电力。如今,一张网、一个智能电表、一个移动终端,客户用电情况实时掌握,电费交纳方式听凭客户选择,客户手机每周收到优化用电解决方案,办电、出行效率大大提升。这就是“互联网+电力”,这样的办电效率和服务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