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能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储能行业崭露头角。
楚能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是一个新能源赛道的新兵,其主要业务涵盖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气化货运通道等新能源项目。但从成立至今,楚能新能源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产品破局,开发了40余款电池产品,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新能源民企。
截至目前,楚能新能源2024年已斩获超30GWh储能订单,其中包括与意大利Cestari战略合作协议的20GWh-30GWh储能项目合作,以及在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览会上斩获的1.6GWh海外订单。此外,楚能新能源在国内也狂揽订单,累计订单近20GWh,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
另外楚能新能源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央企以及大型上市企业的项目中。据悉国家电投、三峡能源、新华水电、中国石油、金风零碳、中国电气装备、阳光电源、阿特斯等大型新能源项目都有楚能新能源产品的影子。
技术创新方面,楚能新能源正在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精准快速迭代。
今年2月,楚能率先实现新一代5MWh电池预制舱量产,跻身行业5MWh+产品量产第一梯队;4月,发布5年1800次零衰减long π314Ah储能电池,率先完成补锂技术系统化应用;6月,又重磅发布625Ah储能专用电池,加速布局超大容量电池技术创新。
此外,在动力电池方面,楚能新能源更是闯入行业前十五名。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今年10月,楚能新能源以0.16GWh的装车量,首次上榜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前十五名。
看到这里不禁奇怪,这么一家企业短短三年是怎么达到这个成就的?
进一步查询资料可知,楚能新能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里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背后的掌舵人代德明密不可分。
代德明,恒信汽车集团的董事长,位列湖北宜昌的富豪榜首位,他曾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代德明的创业历程颇具传奇色彩。他22岁成为国企经理,29岁辞职创业,36岁在武汉创立了湖北恒信德龙实业,38岁开始涉足汽车销售领域,48岁成立了恒信汽车集团。
如今,恒信汽车集团年营收已超过800亿,2023年恒信销售汽车近40万台,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全国第121位,目前是湖北的第三大企业。
此外,恒信汽车集团不仅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乘用车经销商集团,还涉足酒店、商场、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因此,楚能新能源在代德明的带领以及恒信汽车集团资金支持下,能够达到如此成就也就说得通了。
然而,楚能新能源的快速成长,除了代德明的资金支持外,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公开报道显示,楚能新能源的三大生产基地均落在湖北,分别是武汉、孝感、宜昌。并且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配套等方面为其整合最优招商政策。湖北省政府网站在其热点关注板块中发文支持,并用“黑马”、“新势力”等词形容楚能新能源。
在政策的东风下,楚能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强劲。资料显示,孝感基地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宜昌项目从签约到一期土地规划动工仅用了48天,一年内便完成了厂房搭建、设备进场、产线调试,并最终实现正式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4年,楚能新能源的发展仍势头不减,1月24日,楚能新能源与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授信协议,获得100亿元授信支持。随后不久,楚能新能源又获得了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动力电池总成项目定点通知书。
目前,楚能新能源已完成武汉、孝感、宜昌三大基地建设并全面投产,形成超过100GWh有效产能,拥有超40条智能制造产线,自主研发超40款储能、动力电池产品,获得全球超100项产品认证,申报全球专利超3100项,目前服务网络已覆盖亚洲、欧美等多个国家及地区。
按照楚能新能源规划,未来五年内,其项目投资将达到1375亿元,研发人员突破4000人,规划产能350GWh。
掌门人代德明在多个场合强调:“现在是最好的未来,楚能新能源下定了决心,储备了资源,凝聚了人才,将全力以赴扎根锂电池赛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