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新型储能的南方瞭望:“制造业高地”如何抢抓市场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时间:2023-08-22 14:54:25  作者:费心懿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用电量第一大省,已经密集发布多条储能产业相关政策,包括《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为储能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广东省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全国注册存续的储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2万家。其中,广东省的现存储能企业数量领跑全国,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为何需要新型储能?

  从2021年以来,国家部委频频出台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2021年7月出台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2022年1月出台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将新型储能产业正式推向产业化的进程。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庆前谈到,新能源具有天然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需要电力系统维持短时的功率平衡和长时限的电量平衡,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多重挑战。因此,新能源+储能是解决大比例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时空分布不平衡的最佳方案。储能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储能也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储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储能价值本质上是能量的时间价值。”陈庆前还强调,储能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均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是未来智能柔性电网的核心支撑。

  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李海涛谈到,多种形态储能技术给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了更多优势,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储能,与储能密不可分。易事特(300376)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何思模指出,储能是为新能源而生。储能对稳定电网、错峰调电、减少弃风弃光具有重要作用。

  光储之间的关系如唇齿相依,在实际的案例中亦是如此。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黄丹宇谈到,作为光伏企业,光储企业之间往往采用资源互换的模式互相拓展业务。

  当前中国储能市场仍以抽水蓄能为主,新型储能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技术路线多元丰富。

  2023年6月21日,《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在广州发布,从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8个领域、39个技术方向,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从性能来看,不同的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其中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已有大规模示范项目落地,确定性较强。诚然,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速,何思模介绍,易事特钠电产线已于今年6月30日投产,钠电技术及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预计到2024年,将达成总计10GWh产能。坎德拉副总经理龙文鸿谈到,飞轮储能作为一种功率型的储能技术,可以做到短时高频的应用场景,具有综合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尽管储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在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新型储能重点标准,到2023年2月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等目标,以及《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新型储能进入以及退出商业运营条件、并网调试运行期上网电量的结算方式方法等文件的提出,新型储能产业的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助力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陈庆前也就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研究设立新的辅助服务品种,出台和完善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规划;二是允许储能参与各细分市场并进行收益叠加;三是制定完善发电侧储能参与现货市场规则;四是以市场手段引导储能实现多重经济效益;五是尽快建立和完善体现储能绿色价值的政策体系。

  储能投融资机会锚点何在?

  据中国储能网的数据,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成为全球共识,储能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到2030年,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元以上。

  广东粤科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汉钿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共有接近60支基金将储能作为主要投资或关注领域,累计募集资金717.39亿元。从时间分布来看,2017年和2021年的募集数量和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且多数大额基金出现在2021年及之后,这与国家制定的“由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阶段过渡”,以及“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产业发展规划时间节点大体重合,反映出国家政策对于储能产业的引导性作用。

  产业投资方面,近年来储能行业的表现也呈阶梯式上升。2016年后,随着储能在国家能源规划中地位提升,与基金募集规模增加同时,市场中对于储能项目的投资显著增多,年投资项目数量达到40家,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2021年,储能领域投资项目数量和规模水平进一步抬升,年投资项目数量超过50家,投资规模在200亿元以上。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陈汉钿将市场的投资态度概括为,上游受市场关注高、中游起量快、下游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阿军谈到,储能行业因为发展迅速当前的市场足够大。其实我们现在储能的技术迭代很快。在郑阿军看来,储能的安全可靠性是排在第一位的,同时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也受到关注。

  李海涛认为,储能一定发生底层逻辑的革命技术,带来产业的全新升级。未来,储能产业要素要以新型技术带动传统产业革新。随着新兴能源发展,必然会带动传统能源会引发“双碳”经济新业态爆发。

  从生产要素的地域角度来分析,李海涛认为,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心在西部。这类地区整体所拥有的发电资源丰裕,其能源下游加工业目前的发展水平仍不足,与东部下游行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产业链的延伸度不够,行业附加值仍较低,经济效益十分有限。其次,与储能产业相关联的储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绩效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化表现。储能设备制造业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要素供给,是储能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针对西部地区储能产业和储能设备制造业的差异化发展绩效,需采取差异化的储能产业政策以实现产业高级化。因此,储能要素配置包括储能站址选择、容量设计、系统接入服务等通过科学的决策和优化,实现电能的有效储存和利用,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国能广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为在圆桌讨论时谈到,新能源建设的本质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投的,不是什么地方都需要投的,而是需要科学规划管理。例如,独立储能的应用管理一定是在新能源扎堆聚集的地方和负荷特别重的地方。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费心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