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分析

如何认识未来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3-01-30 11:52:10

最近几年来,尤其是2022年,全球能源格局和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供求格局在变,地缘政治在变,欧洲能源危机再现,国际能源价格跌宕起伏,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或震荡状态。

不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最大的人类议题背景下,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并最终实现碳中和这一美好愿望不会烟消云散,人类能源革命不可能戛然终止,能源转型还必将持续下去,以挽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全球能源市场还将充满不确定性

在过去几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造成社会活动停摆、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能源供需失衡、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引起人们对能源格局演变再认识,尤其是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对俄实施能源制裁,全球能源市场格局出现巨变。

如此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令全球围绕化石能源展开的博弈愈发激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安全问题再度引发恐慌,有人开始重新思考未来能源发展趋势,非化石能源发展强劲势头似乎被人们淡化。

客观上讲,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危机,这是事实,也确实让许多人开始重新认识化石能源的属性或功能,尤其是重新认识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和地位,人们开始辩论化石能源是否要推出全球能源市场,重新思考没有化石能源的能源市场情景将会如何?化石能源是否重新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基础能源?非化石能源是否可以堪当主体能源的大任。

如此等等,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思考,甚至导致能源界出现了剧烈的争论。

于是乎,世界各国甚至是长期坚持能源转型的欧洲国家开始出现了杂音,普遍怀疑以往制定的低碳转型之路是否可以持续下去,甚至有些人已经认为全球能源转型将成为难以实现之目标,很有可能停滞不前,或许终究可能会半途夭折。

能源发展确实存在“不可能三角”问题,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世界各国都无法摆脱能源安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可能伴随人类能源发展而长期存在。

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尤其是事关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如果没有能源安全的保障,那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遭受沉重打击,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把控能源安全这一基本底线,进而难免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重视化石能源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非化石能源尚未占据主体能源地位之前,贸然采取去化石能源化的步伐必将受到约束。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又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必须转变思路,调整能源发展步伐,确保未来的发展不会影响低碳转型的有序推进,尤其是还要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能源企业和投资机构都必须在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发展中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在资本配置方面更加倾向于谨慎平衡的方案,既要把握未来大趋势,也要注重眼前经济利益。

未来,化石能源价格走势,尤其是石油价格走势,将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步伐和节奏,过高的油价肯定不利于能源转型。

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时期,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将受到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重大调整。

对于石油市场来说,要使石油供需关系缓慢恢复到更加适宜的水平,客观上需要未来几年内石油供应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的经济增长前景和俄乌冲突何时或以何种方式结束,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石油资源国尤其是“欧佩克+”联盟的石油价格政策等等。

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国际石油价格还将持续动荡,并很有可能维持较高价格水平,或者说,有可能在较高位置上徘徊或震荡,当然也不排除国际油价出现崩盘暴跌的可能性。

从现实情况来看,国际上著名的投行高盛目前一直都是在看多国际油价走势,对未来几年国际油价变化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比如这家机构预测2023年前两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在在90—95美元/桶之间,美国WTI平均价格可能在85—89美元/桶之间。

另外,另外一家国际机构惠誉也基本对国际石油价格持乐观态度,预计在2023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可能达到95美元/桶,2024年和2025年为88美元/桶,2026年为85美元/桶。

对于天然气市场,伍德麦肯兹预计,在2023年,美国大约2/3的液化天然气将运往欧洲,以占据欧洲天然气市场份额,尽最大能力弥补欧洲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缺口,进而在能源领域与欧洲建立更加紧密的依附关系。

然而,在本人看来,国际机构的预测未必客观,因为这些机构本身就是国际能源市场的主要玩家,她们的预测结论难免夹杂着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结论很难避免其主观“诱导性”,然后在市场上通过买卖而获取利益。

而且,尽管美国可能增加对欧洲天然气出口,但是在今后几年内,欧洲或许都将继续面临天然气市场短缺的风险。

总体上,欧洲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可能并不乐观,短缺危机难以快速解决。

本人预料,在2023年,对欧洲而言可能必然遭遇更加严峻的天然气短缺的挑战,欧盟或将面临比较大的天然气缺口,进而冲击到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供需格局,导致天然气价格很难出现平稳状态。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催化下,各国都在巩固提升本土能源安全水平。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将继续快速增加,很有可能超过过去20年的装机总和,进而实现更加快速的增长态势。

然而,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预期乐观,但也存在不确定性,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背后当然也存在各种发展障碍,肯定也存在出现危机的可能性。

为何如此呢?我们需要考虑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变化复杂,比如可再生能源的原材料价格可能持续上涨、产业链有可能断裂、地缘政治事件还可能出现、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导致国家合作受阻等等,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可能出现成本上涨压力,甚至可能出现零部件生产中断等现象。

根据欧洲风能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欧洲风电机组订单规模同比跌幅高达两位数,恰恰是因为供应链出现了断链问题,可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确实有可能成为重要因素。

另外,世界之大,难以取得共识,国情不同,政策当然不同,国家利益永远是政策制定的基础。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国家,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仍然存在明显的动力不足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然,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绝对是一个例外,中国既要维护自身利益,更要考虑国际形象,既要稳定化石能源在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也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基于此,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远远走到了前沿,增长势头超出以往想象,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等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可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可谓毫无逊色之处。

总体而言,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是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主要国家,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发展阶段等因素制约,多数发达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存在力度不足的特征,进而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二、能源安全会更加刺激非化石能源发展

最近几年来,由于俄乌冲突和极端天气等原因导致国际化石能源市场波澜起伏,价格剧烈震荡,成本上升等,国际社会更加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客观上需要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应对化石能源供应安全带来的挑战。

回顾过去几年,尤其是2022年,本人认为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非常态的时间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的事件没有参照性,更不能说明人类社会的演变趋势,并不代表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因此以短暂的历史来分析长期的未来趋势具有逻辑思维的缺陷,需要人们辩证思考。

不过从短期来看,为应对当前的能源供给危机,尤其是因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得不出台了应急政策和措施。

具体而言,欧洲国家出台的应急政策和措施比较多,由于国情不同,政策手段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国家重新启动煤炭发电、推迟核电退出时间、提高天然气储备水平、为居民提供价格补贴等等。

在本人看来,但从长期来看,世界各国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比重,彻底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自2020年3月以来,世界上有67个国家出台了清洁能源支持政策,总计超过1600项金融支持措施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资金规模超过了1.2万亿美元,预示着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

在这些国家中,欧盟表现最为突出,持续出台政策和计划,并制定了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至45%的明确目标。

尽管美国在能源转型政策方面出现摇摆,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特立独行,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持保守、消极态度,但是自拜登总统上台之后,再度重视能源转型问题,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旨在推动本土清洁能源发展,助推既定的气候目标落地。

在此背景下,其他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比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也十分积极推动能源转型,而且包括印度和巴西等新型经济体也相继宣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力争推动能源转型。

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策支持,在能源转型政策的强劲推动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量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中国表现异常亮眼。

以2021年为例,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同比增长6%,达到了2.95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水电和生物质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51亿千瓦、9430万千瓦、3540万千瓦和1220万千瓦。

在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可突破3亿千瓦大关,其中海上风力发电增长迅速,装机容量达到1020万千瓦,而且大部分增量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也相当可观。

然而,道路曲折,并不意味着前途暗淡。

在本人看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波折难免,但因为出现某种特定时期的短暂或局部波折便否定未来趋势,显然没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当然也不符合辩证法之基本的哲学思维。

展望未来全球能源转型大趋缓,预期全球能源发展道路不太可能出现逆转,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滚滚潮流,必然是浩浩汤汤,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实现能源转型的决心不可改变,能源转型步伐将依然笃定前行,没有回转之可能。

三、全球化石能源博弈还将持续

尽管非化石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化石能源仍然引人瞩目,这是因为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日益复杂所致。

众所周知,2022年初,俄乌冲突突如其来,彻底打破了人们对能源安全议题缓和的认识,化石能源短缺导致欧洲爆发化石能源危机再次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人们不得不再次将焦点聚焦到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或许欧洲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俄罗斯竟然真的发动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也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俄乌冲突,而且这场意料之外的冲突竟然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剧烈冲击,影响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由于欧洲能源危机爆发并随着俄乌冲突加剧而不断加重和蔓延,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俄罗斯采取前所未有的各种制裁,包括实施的能源制裁,引起全球能源价格暴涨,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彻底扰乱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让备受新冠疫情苦难的世界再添变数,经济发展前景堪忧。

在此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国际化石能源市场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再次成为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的热点,全球化石能源地缘政治博弈超过了以往几十年时间的程度,大国能源博弈可谓愈演愈烈。

在化石能源价格方面,出现了自上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剧烈上行震荡,在2022年上半年,国际石油价格一度接近14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直到2022年下半年油价才开始逐渐回落,在整个2022年呈现了过“山车式”的演变。

对于油价异常剧烈波动,西方国家有其是美国希望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机制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以稳定油价,然而这个国际组织并没有如西方所愿,坚持了原有的产量配额政策,让油价回归合理区间的希望破产。

为打击俄罗斯经济,消耗俄罗斯的国力,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还采取了针对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上限政策,致使世界石油市场供需保持偏紧状态。

在天然气方面,俄乌冲突带来的市场冲击更加明显,由于欧洲制裁和俄罗斯实施反制裁措施,结果是让整个欧洲陷入天然气供应短缺,欧洲进入异常严峻的危机局面,经济和社会均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减供和断供,北溪2号管道被迫中止运营审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对欧洲供应出现减少甚至中断,这给欧洲天然气市场造成了巨大的供应缺口,欧洲人陷入历史上最为严酷的天然气危机。

根据伍德麦肯兹数据,2022年,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量仅为250亿立方米,不到此前一年出口量的1/4。

在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急剧下降的情景下,美国可谓受益匪浅,其长期追求遏制欧俄天然气密切合作关系的目标基本实现,而且美国液化天然气借机迅速抢占了欧洲一些市场份额。

在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驱使下,欧洲人不得不调整能源政策,比如被迫重新启动煤炭发电以解燃眉之急,导致欧洲煤炭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国际煤炭价格出现暴涨势头。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由于替代俄罗斯煤炭的需求增加,2022年,该国煤炭产量增长了大约4.5%,增量主要用于向欧洲出口。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创历史新高,增长了1.2%,首次单年超过了80亿吨,但是这显然与全球能源转型背道而驰。

有消费,必然就会刺激生产,这是基本经济规律。

由于煤炭消费需求增长,因此与此相对应,2022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长了5.4%,达到83亿吨,为历史最高的生产水平。

在本人看来,全球煤炭消费和生产增长,并不是未来煤炭产业发展趋势,而是在特点历史阶段的一个插曲而已,全球去煤化趋势在所难免。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或在未来较长时期,化石能源仍然是全球能源博弈的重点,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大国化石能源博弈还将难以减缓,但是总有那么一天,当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之时,便是化石能源博弈趋缓或终结之日,这是未来大趋势,对此本人充满信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