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专家访谈

科技创新让核能利用更安全高效——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处长蔡晓红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16-11-28 00:00:00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核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能源科技创新中重要的一环。核能安全发展、小堆利用、乏燃料后处理等核领域相关技术都被提及。本报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处长蔡晓红,请她对核能领域“十三五”科技创新进行了解读。
 
  记者: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及稳步发展核能与核安全技术及其应用。您认为未来核能与核技术会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好的利用?为什么?
 
  蔡晓红:核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的有限性与高放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两个问题。新一代核技术的研发,可以把核燃料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把反应堆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通过嬗变等方式,把核废料从长寿命的废料变成稳定或者短寿命的同位素,这样可将核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很好的理念。在这个理念实施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新的技术,比如重离子治疗癌症、辐照育种、辐照保险等。
 
  我相信,核能作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复合体,其推进与应用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以   及未来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记者:科技进步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何实质性的帮助?
 
  蔡晓红:核作为自然的存在,具有双面性。和平利用核能、善于利用核能会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福利,但是如果用不好,核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国政府与核电企业非常清晰地分析了福岛核事故中的关键环节,并且针对这些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将其用于今后新的核电机组的设计研发当中。
 
  在用核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做到极致,把核利用好。在安全问题上,我们的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用“华龙一号”讲安全性,我们是有底气的。华龙一号采用的是“177堆芯”,与“157堆芯”相比功率容量增加了5%~7%,安全余量也相应提高了5%~7%,此外还有国际最先进的多重冗余的安全设计,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措施也进一步保障了“华龙一号”的安全。
 
  此外,“华龙一号”采用非能动技术简化设计。非能动技术实质上是利用自然法则给设计“瘦身”,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节省成本。通过采用革新型反应堆技术,利用反应堆自身安全特性从本质上加强安全。
 
  记者:我国核电站坚持“三步走”,目前大型先进压水堆、先进快堆都在稳步推进,同时也在进行聚变堆的相关研发,未来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上述堆型在我国未来核电发展中将分别占据何种地位?
 
  蔡晓红:压水堆与快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能量,聚变堆是利用原子核聚变的能量。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机组“华龙一号”。我国的核电企业多年来从无到有探出了许多路子,总结出的一整套核电的设计、建造与运营的方案,为相关工程的管理运营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此外,我国核能利用要把眼光放在未来,比如把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推向海外。作为我国具有分量的技术密集型大型装备制造业,能够推向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我觉得这是划时代的事情。
 
  第四代裂变反应堆是目前正在设计和研发的、在反应堆概念和燃料循环方面有重大创新的反应堆,如铅基反应堆。其主要特征为,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且安全性高、燃料增殖性能好、废物产生量小。新型核能系统是未来核能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核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
 
  记者:目前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都在开发小型核反应堆,小型堆在未来核能利用以及能源结构中会分别占据什么地位?
 
  蔡晓红:就岛屿开发来说,比如我国三沙的几个有人的岛屿,用小型堆都是比较合适的,包括海水淡化与核能发电。小型堆未来可运用于小型电网、热电水汽综合能源供给及海上能源。其中海上堆采用长周期换料方案,较海上常规能源具有竞争力,可作为海洋开发综合能源补给站;陆上堆则可实现功能定制,用于中小型电网和工业项目的供热、供电,以及城市供暖等分布式能源利用。
 
  记者:作为核电产业链的后端,我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如何?是否可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核电产业?
 
  蔡晓红:乏燃料后处理一定要考量其性价比。进一步安全高效地利用核能,在乏燃料与高放废料方面实现更好的处理,是近代物理所与大型核电企业未来的合作方向。相信,我们会在核能利用方面形成新的理念。
 
  核电的发展,安全是主角。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和考量,识别这些风险,同时找到防范措施,把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然而,并不是所有风险都会完全消除,未来核燃料的处理方式与我们现在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可以完全解决乏燃料的方式。我对引进技术处理乏燃料持保留态度,因为现阶段的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么大的投入,性价比是否合适,也需要考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