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企业 > 基层声音

【一带一路故事】 雅万“巨龙”昂首向天歌

水电八局 发布时间:2020-12-22 08:53:09  作者: 熊云洁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地下20多米的接收井,不断传来金属刀盘切割混凝土的声音。

井口护栏两侧,身着电建工装的人们屏息以待,终于盼来东南亚最大盾构隧洞贯穿洞口的一刻。

 烈日下的“先遣队”

2016年3月,川流不息的雅加达市区,身穿巴迪服、头戴方帽或头巾的男男女女正为生计奔走。常年拥堵的车道,已经让当地人习以为常。他们会在等待时摇下车窗,招呼着流动商贩,购买一些物件儿打发时光。

而有那么几辆车,却截然不同。车窗摇下时,他们的神情并不悠哉,紧锁眉头,一边张望一边讨论着。

视线所及之处,是车道旁的居民区。

这里,正是图纸上规划的1号隧道施工区域。

这条隧道将成为改善整个印尼交通现状的关键。

由中国电建水电八局相关专家、技术骨干所组成的“先遣队”,根据雅万高铁的规划路线,长途跋涉来到1号隧道施工区域,他们同时在做两件事,一是根据地貌确定施工方式,二是商讨实际施工用地范围。

在规划中,雅万高铁1号隧道需要穿越轻轨、高速路、跨高速路互通和居民区。经过大量考察,2016年7月,“先遣队”将调研情况汇集形成材料,上报至北京召开的“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案”论证会。根据调研信息,会议确认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敲定了“盾构+明挖”方案。此方案结合地面观测,能有效控制沉降,并且无须大面积拆迁,交通不会阻断,施工无噪音。

由于雅加达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且土地私有化,因此在规划路线中,多有难以征用的土地。为能早日入场施工,“先遣队”日夜不停奔波在规划区每一个角落,不断收集信息分析整理。

2017年12月,经过“先遣队”一年多的沟通与交涉,终于与业主单位达成一致,1号隧道进口的施工用地获得批复,成为雅万高铁项目全线最早一批施工的场地。2018年8月,出口施工用地得到批复,1号隧道前期土建工程全面展开。

驻场监造的“调配师”

2017年9月2日,在经过多次设计联络会后,确定了隧道盾构机的各种参数。2018年1月中旬,盾构技术专家驻场监造,负责为这条巨型“地龙”调配“基因”。

生产过程中,驻厂监造人员记录下每天的进展情况,实时监督着这条“巨龙”每个部分的生产工序,严格把控质量进度,确保它能够准时“健康孵化”。

2018年9月29日,历时8.5 个月,这台刀盘直径达13.19米、长100米、重2600余吨、东南亚最大直径的盾构机成功下线,刷新了中国在南亚创造的纪录——雅万“巨龙”就此出世。

2019年1月初,这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漂洋过海,从中国上海运抵雅加达。1月29日,盾构机开始在现场进行组装。3月20日,盾构机在井下组装完成。3月31日,盾构机开始缓缓转动。至此,雅万高铁1号隧道盾构已具备始发条件。2019年6月19日,印尼劳工部验收盾构机办理安全许可证。2019年10月5日,8根立在隧道线内的轻轨桩基拔除完成。2019年10月15日,盾构正式始发……

这条来自中国的“巨龙”,就这样开启了它的漫漫征程,而驻场监造专员也随它一同转入施工现场,成为“驯龙队”的一员。

攻坚克难的“驯龙队”

有“龙”,自然有“驯龙”队。

为驾驭这台东南亚直径最大的“地龙”,水电八局集结了一批盾构人才组成“驯龙队”。盾构施工期间,所有人员24小时轮值,确保全天不间断组织施工。从2019年1月29日盾构机下井组装调试起,1号隧道所有管理者、施工员就开启了的“隧道人生”。

室外平均温度28-32度的印尼,隧道内温度常常能达到40度。为了缓解高温湿热,两台风筒昼夜不停工作着,为井下提供循环流动的空气。饶是如此,施工员从隧道内出来时仍是大汗淋漓、筋疲力竭。

盾构机与风筒运转时的轰鸣声,时刻回荡在隧道中,就像“巨龙”的咆哮,不停敲击着人们的耳膜与神经。将近400个日夜,“驯龙队”分工有序,紧密配合,日复一日,不知疲倦。

掘进班,盾构机每掘进一环就将管片、箱涵、管路及临时轨道一一延接;管片预制厂,昼夜不停产出管片箱涵并运送至拼装点;测量队,架着各类工具,详细记录着观测点沉降数据……还有综合班、拌合站、运渣队、泥浆站、维修班、调度室等等。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印尼采取了大规模社会出行限制及各项防控举措,1号隧道第一时间封闭式管理,回国休假的中方员工无法返岗。原本人员充足的“驯龙队”瞬间缩水,施工人数由原本的百人,锐减至40余人。

在如此艰难的施工条件下,项目部鼎力支持,提供充足的防疫资源,帮助“驯龙队”担起防疫施工的大旗。在各个进出口值班,严格把控人员进出,全力做好消毒防控。每日尽力推进盾构机的同时,慢慢召回短缺人员,在科学防疫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复产复工。

2019年1月29日,盾构机到达现场进行拼装,“驯龙队”仅用50天便完成了现场组装调试;3月31日,盾构机刀盘转动,331可视化目标圆满达成;2020年1月16日,掘进突破100环;10月13日,管片厂完成全部管片箱涵生产;10月30日,掘进达到666环;11月24日,1号隧道完成贯通目标……

昂然出洞的“巨龙”

雅万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标志性项目,国家对外投资优先项目,中国高铁全要素“走出去”的先行项目,也是中国成套技术整体走出去首条高铁,东南亚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

1号隧道,就是整个雅万高铁的“咽喉”工程。从开工建设至今,1号隧道备受中印尼两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常委吉炳轩、中国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中国驻印尼大使肖千、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印尼劳工部部长伊达(Ida Fauziyah)女士、前国企部部长莉尼(Rini)女士、印尼财政部和税务局代表、西爪哇省省长利德万(Ridwan)先生、印尼万隆理工大学学生参观团、中国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团等均到访过1号隧道。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秉持“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理念,通过培训+实战模式,带出了近200名印尼技术工人,完成了盾构施工、操作的知识共享。另一方面,中国电建充分尊重印尼本土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20年初,印尼突遇极端暴雨,中国电建免费为当地村民修路、疏通河道、捐赠粮食和皮筏艇。在印尼疫情爆发之际,中国电建又主动向当地医院捐赠口罩、消毒酒精、洗手液、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并对工地周边村镇、交警队、清真寺、社会公益组织进行力所能及的捐赠与帮助……在中印尼两国的同心奋战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1号隧道“驯龙队”驾驭着这条“巨龙”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今天,“驯龙队”站在这里,往昔奋斗岁月与现实交织,刀盘转动声响与齐力呐喊交叠:“看!我们的巨龙出来了!”

最后一面墙壁终于被刀盘磨碎,埋在地下将近400个昼夜的“巨龙”终于重见天日。看,它的牙齿依旧锋利!看,它的“头颅”依然高昂!看,它的气势更加蓬勃充盈!因为,这也是它期盼已久的——出洞之日!

掌声雷动,欢呼不绝。

 

这是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抵不过这一刻的欣喜。

有朝一日,雅万高铁全线完工时,人们将发现:雅加达不再拥堵。那时,从“先遣队”到“驯龙队”,所有参建雅万高铁1号隧道的奋斗者,都将被铭记。

雅万高铁1号隧道,不仅是艰苦建设的历练之途,亦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荣耀之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