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考察雄安 对疏解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作出重要指示
近日,北京举行了一场重要会议,引发了舆论关注。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要求,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首批转移8家央企总部
早在2016年,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集团重组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就率先将总部设在上海。2021年下半年,北京政府出台政策,着力推动非资本运营的核心功能向其他城市转移,以缓解北京的发展压力,自此开启第一批央企总部“离京潮”。
2021年至今,有6家央企新设立(重组)的总部在北京之外,另有2家央企将总部迁往其他地区。
中国船舶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上海;
中国中化控股集团经重组而成,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总部设在雄安新区;
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赣州;
三峡集团总部迁往湖北武汉;
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迁往深圳;
此外,一些还没有搬离北京的央企总部,已将核心子公司或重要部门迁出。例如,中国旅游集团将内地总部迁往海南;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将核能总部迁往烟台;中核集团将核建设集团总部迁往上海等。
第二批疏解北京的央企名单公布了吗?
目前,还没有公布第二批央企总部离京名单,也就是说第二批疏解雄安新区的名单还未公布。但根据通知内容来看,会涉及到部分央企的二级、三级子公司,一级是不会涉及到的。
截至目前,国资委旗下总共有98家央企,这些央企的总部分布具体如下:
实际上,这并非北京第一次提到疏散首都非核心功能,而是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最近几年,北京一直在推动非核心功能的转移,尤其是配合国家将一些央企总部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这些离京央企会搬去了哪?
外迁的央企总部,去哪里了?第一批外迁央企给出的答案是以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河北雄安新区为主。虽然第二批搬迁名单和选址信息尚未公布,但从整体看来,69家总部仍在北京的央企大概率是新一轮“离京潮”的重要对象,主要涉及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对于搬迁方向,一般出于多种因素考虑,由国家统一安排。从上一批的搬迁情况来看,央企总部换址主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重心,如电子信息类央企首选广东,能源类的更倾向湖北、四川,船舶工业则更适合上海等沿海城市。分析下来,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创新基础、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不同城市,各具优势。另一个则是雄安新区。落户雄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要驱动力。未来,雄安新区或将成为汇聚央企总部的“新高地”。
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不仅能够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也将有助于京津冀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因此许多央企青睐于将总部设立在雄安新区。
对于央企总部离京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聚了大量的资源和人才。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非核心功能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这是央企总部离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央企总部离京并非易事。除了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央企总部离京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另外,我们不妨再来深入思考,央企总部逐渐迁移出北京到底是利还是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