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阅读

适应“双碳”目标的“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仍处于独立运行状态,二者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协同合力尚未形成。“电-碳”市场在参与主体、价格影响、交易品种等方面存在关联,但两大市场在市场建设进程、配额考核目标等方面协同性不足,需
深度阅读2021-12-03

新疆“煤电+CCS”发展模式分析及建议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必经之路。新疆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三基地一通道”,其中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兜底与保障作用。然而煤电的碳排放量约
深度阅读2021-12-03

COP26会议:核能发展的“转折点”?

原创 李颖 杜铭海 021-11-29 17:2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当地时间11月13日深夜,“加时”一天之后,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近200个国家达成
深度阅读2021-12-03

能源保供取得阶段性成效 供需失衡原因复杂

  大风、降温、暴雪!11月下旬,今冬第三轮寒潮到访全国多地。位
深度阅读2021-12-02

多元化水电融资探索

水电融资,尤其是农村小水电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水电市场的主要融资主体包括国有大行、地方性农商行及城商行,融资租赁公司。本文就近年来出现的水电投资基金为例,简要分析基金投资水电行业的基本脉络。01基
深度阅读2021-11-30

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序加强新能源参与力度

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全网电力余缺互济,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推动
深度阅读2021-11-27

储能 | 在场景中寻找“钱景”

就商业化而言,目前的新型储能市场,“期望”与“现实”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ID:CEO_ER)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
深度阅读2021-11-26

新型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建设需求与建议

为了落实“双碳”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新能源将进一步发展,消纳压力也将持续增长。为确保新能源的高效消纳利用并发挥主体电源的电力支撑作用,有必要总结“十三五”以来的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经验,研
深度阅读2021-11-26

周孝信院士:“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始终坚持能源转型战略。2014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行业
深度阅读2021-11-26

全球能源危机背后的逻辑

危机或许意味着能源进入波动期。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转型必须优先考虑供应的稳定性。2021年的冬天还未到来,欧美国家就已经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能源成本不断上升带来的影响已经蔓延到经济领域,威胁到工业生产并
深度阅读2021-11-26

世界资源研究所:评估各国净零目标需要看这5个关键指标!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网站发表署名Clea Schumer 的文章,题目是:How National Net-Zero Targets Stack Up After the COP26 Climate Summit(COP26气候峰会后国家净零目标综述),摘要如下:今年早些时候,联合国秘书长为11月为期两周
深度阅读2021-11-26

电力系统如何逐步零碳化?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近23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实现碳达峰需要电力零碳先行,能源系统的碳中和也必须建立以零碳电力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所以电力系统要力争2040—2045年实现零碳化。”国家发改委
深度阅读2021-11-26

能源系统应“三步走”实现双碳目标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将呈现何种走势?包括火电在内的高耗能行业怎样进行节能减排?电力系统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韧性如何解决?11月20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建院65周年之际召开的“碳中和与能
深度阅读2021-11-26

《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解读

  11月2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的复函》(发改办体改〔2021〕837号)要求,正式印发《省间电力现货交易规则(试行)》。规则的印发标志着我国
深度阅读2021-11-26

三峡热评:在科技创新中充分释放青年活力

  本网讯(王璐)前不久,共青团中央公布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大坝项目部副主任杨宁荣获“创新创业好青年”称号。  是时代的后浪,也是创新的前浪。同杨宁一道,从智能建造到智慧水
深度阅读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