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电力朋友圈

【一带一路故事】奔涌的“后浪”三兄弟

电建海投公司发布时间:2022-08-02 11:17:00  作者:孙跃 胡哲

夜幕降临,达卡的街头华灯初上,穿梭不息的车流勾勒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中国电建巴瑞萨发电公司的达卡办公室里,副主任胡哲正在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安排。“明天上午9点,凯明和我去电力发展局,法瑞和达睿去电网公司,我们分头把倒送电前的工作细节敲定,拿到审批。”

“保证完成任务!”凯明、达睿、法瑞三人异口同声回答道。作为发电公司为数不多的90后“后浪”青年,这可不是他们第一次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

终于,在现场团队和达卡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历时多轮谈判、澄清和资料提交,巴瑞萨电站400千伏倒送电方案顺利通过电力发展局审批。

回到办公室三个人高兴地抱在一起,让他们高兴的是自己参与建设的电站离投产发电越来越近了。

“别看他们平时总是嘻嘻哈哈,但是一回到工作他们就一丝不苟。”每次说起他们,同事们总是忍不住夸奖,“三人平时形影不离,就像亲兄弟哩!”

“我是老大凯明!”

“我是老二达睿!”

“我是老三法瑞!”

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旁人如果不知道,还真以为是哪位中国同事在说话呢!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去年中秋节期间,三兄弟自编自导自演了文化短片《外籍员工话中秋》,一时间刷爆了朋友圈,引发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平台持续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讲述给全世界。

之所以他们对中国文化如此了解,是因为三兄弟都有留学中国的经历。凯明在中央财经大学就读期间成绩名列前茅,达睿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法瑞则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经历,让他们对建设好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强烈的期待。

“我们都很喜欢中国文化,大学毕业后选择加入中国公司,就是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建设家乡,让家乡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法瑞说道。

老大凯明为人严谨细致,一身西装透出沉稳干练。从小就对中国非常向往的他,终于在22岁那年实现了愿望。

“我出生在孟加拉国南部的巴瑞萨地区,由于博多河的分割,南北交通不畅,南部地区电力供应更是严重短缺,能在电灯下读书是这里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凯明说,“近些年,陆续有中国电建等企业到孟加拉国建设电站,我们才逐渐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正是亲身见证了这些变化,留学归国的凯明,选择在一家中国企业当了一名翻译。“我那时想,做一名翻译能够迅速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当听说中国电建在孟加拉国投资建设电站时,三兄弟想都没想就直接投出了简历。经过层层筛选考核,他们如愿以偿成为了中国电建的一员。

巴瑞萨电站是中国电建在孟控股投资建设的第一个IPP电力项目,装机容量为35万千瓦,投产后年上网发电量约为23亿千瓦时,可以满足当地500余万人的使用。

后浪奔涌,“萌新”起航,面对如此重要的项目,三兄弟不敢有丝毫马虎。

“再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我都放心!”入职后,胡哲对他们如是评价。

达卡办公室是巴瑞萨发电公司与孟加拉国各级单位进行沟通和商务合作的桥梁。为了确保现场工作合规进行,达卡办的同事几乎每天都要奔走于电力部、电力发展局、能源管理委员会以及电网公司等部门,进行商务谈判和许可办理。

达卡的交通拥堵,为了能够按时开会,三兄弟常常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出发了,等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公司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

“即使是再辛苦,他们也没有抱怨,‘90后’的积极阳光是三兄弟的真实写照!”同事称赞道。

随着在中国电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三兄弟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在和他们一样的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巴瑞萨电站即将投产发电,源源不断的电力将为孟加拉国注入新发展动能。

“随着电站的并网发电,巴瑞萨地区的电力稳定供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电灯下读书。”凯明欣慰地说道。

在法瑞看来,“这是一座采用中国标准、由中国资金支持、中国企业建设的科技型电站,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孟加拉国提供了安全、绿色、稳定的电力能源供应。”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建给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在这里我可以一展抱负,为我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达睿如是说。

在中国电建,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为三兄弟提供了一展拳脚的舞台,而中国电建的同事们也将外籍员工视为家人。三兄弟将公司的全家福贴在自己的工位上,有时周末也会带家人来公司参观。在他们看来,这些中国电建的建设者不仅仅是同事,更是值得深交的朋友。

“三兄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胡哲说,“因材施用,相辅相成,就能达到1+1+1>3的效果。”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在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共赢的建设中,中外“后浪”青年不分国籍、不分种族,携手用奋斗绘就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