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广场上彩旗迎风飘扬,清澈的天空蓝得一尘不染。高原、雪山、牛羊、湖泊,这里阳光与地热充足,这里冻土和草原光布,这里有着数不尽的生灵草木,这里是西藏。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在考察尼洋河流域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八个字勾勒出祖国西南门户的丰富地貌。遐想间隙,一个“冰”字提醒了我们,这里的生灵草木既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在西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难度似乎比其他地区要更上一个台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公司所属华东院有智慧、有经验、有力量。
缘起尼洋河
尼洋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这条全长307.5公里、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的五大支流之一,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母亲河”。尼洋河流域有30%以上的物种属于西藏地区特有物种,其环境质量对于廊道连通性、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尼洋河林芝市中心城区段位于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上游,这里是动物栖息及鱼类洄游的停歇节点,是林芝市重要的生态廊道。然而,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近年来该河段防洪安全遭遇挑战,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第一次到尼洋河是冬天,天气很冷、风比较大,城区中枯水期的尼洋河河滩裸露,两岸的植被不是很多,河槽有很多支岔,有些工作人员在对上一次洪水冲坏的堤防做加固处理”,项目成员说道。
2018年下半年,本着助力林芝市国际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初衷,华东院团队经过详细调研和精心研究,提出了尼洋河林芝市八一镇河段综合整治的规划建议。在林芝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华东院承担起尼洋河林芝市中心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任务。作为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点项目,尼洋河林芝市中心城区段项目,围绕水安全、水生态就此展开。
守护尼洋河
从上游八一三桥,到下游八一二桥附近的尼洋阁,都是尼洋河中心城区段的范围,全长约13.2公里。一方面,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尼洋河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夏秋汛期降水量大且集中,春冬季节雨雪稀少、枯水期长。另一方面,尼洋河城区段属于山区河道交汇附近的游荡型河段,河底泥沙堆积物多、运动速度快,主流经常改道,河床经常变动,河道曲折变化大。当遍布急弯卡口的河道遭遇来势汹汹的暴雨,城市防洪的压力大大增加。
“尼洋河中心城区段短短十几公里长,河道最窄的地方只有400多米,最宽的地方却达到了1.6公里”,项目成员说道,河道相对较宽的河段,被堆积物分隔出了很多不规则、多变化的小河汊。在枯水期流量较小的时候,河水沿着这些小河汊分别流向四面八方,像辫子一样发散开来。如此一来,两岸堤坡、河岸受到河水的直接冲刷、淘刷,经常面临损毁的威胁。
同时,由于近年来气温上升、冰川退化、蒸发量增加,尼洋河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枯水期沙滩裸露,不仅不利于动物栖息和植物生长,冬季的林芝多大风天气,吹得河滩风沙四散飘扬,也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守护尼洋河美好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些局部存在的问题,在林芝市水利局的领导下,华东院团队开展了大量实地勘察、走访工作,并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河道模型试验论证,对症下药,提出对策:从堤防加固、水面补湿、护滩塑形、生态筑境、人文体验等多方面着手,为城区筑牢水安全、水生态屏障,通过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保障尼洋河生态廊道完整性,全面助推林芝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尼洋河
因地制宜,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在治理方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地形影响,林芝市城区主要集中在该河段的下游位置,上游人类活动较少、河道较宽,生物栖息空间广阔。基于“最小干预”的原则,项目团队将城区河段上游设为保育区,通过模型试验,计算出保育区受洪水冲刷影响较大的洲滩和河岸部位,仅针对这些重点部位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防护过程中所用到的骨料,基本来自河床疏浚产生的砂卵砾石,切实做到“取之于河道,用之于河道”,将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卫星影像分析,对保育区相对稳固的河洲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将人类活动较多的下游设为生态建设区,运用生态化的工程措施对河流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控和优化,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提升流域生物保育、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休闲游憩等多样的服务功能,实现尼洋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项目团队还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生态调查和生态评价,对拉萨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等尼洋河主要鱼类进行了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悉心呵护尼洋河河川湿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在此基础上,项目计划通过生态工程稳固洲滩滨水空间,实现“护滩塑形”的效果。由于河中洲滩常常在汛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水面,项目团队根据这一特点,在对比多种植被群落的各项指标后,优先选择米林杨、藏川杨、长花柳等耐水湿、根系发达、根蘖力强的尼洋河流域树种作为护岸林,并且尽可能多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护岸林的景观设计则采用树木、灌丛、草本三层立体构造,可以为更多种属的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栖息地,对提升流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植被群落的完善稳固了河岸、洲滩的作用,防沙固土;另一方面,河岸、洲滩的稳固也为植被群落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基质条件,有利于河川湿地生态系统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安全尼洋河
三年多来,华东院团队不仅围绕尼洋河中心城区段的综合治理出谋划策,为保障水安全、水生态,促进城市生态发展,还承担起位于尼洋河中心城区段下游八一镇的防洪工程(孜热段)总包任务。防洪工程是城市发展的百年大计,而八一镇防洪工程对于林芝市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右岸既守护着林芝至米林机场公路,又保护建设中的林芝火车站免受洪涝影响。
“原来的防洪工程,未形成封闭的防洪圈,极大威胁着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林芝这样城区沿河拓展的城市而言,限制了城区的可拓展空间”项目成员说道。通过建设共计8条总长14公里的堤线,城市防洪体系得以巩固、完善,容纳聚集能力得以提升,有效减轻了洪水对沿岸植被的损毁,为河段农作物生长提供防洪保障,对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项目建设过程中,百般呵护着尼洋河流域的一草一木,尊重河流的自然走势、保持河流自然风貌,通过河道护岸、堤脚加固、滩地加固等方式,对现有河线河岸充分利用。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不外排。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声环境敏感堤段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噪音影响降到最低。
雪域高原,美不胜收。丰富的动、植物种,纯净的山河湖泊是西藏最靓丽的底色。华东院在推动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进程中,将继续“建好一方工程,守护一方生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每一寸美好而脆弱的生境,做“守护生灵草木、万水千山”的忠诚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林芝尼洋河大桥
尼洋河林芝市中心城区段
尼洋河城区段工程范围
西藏林芝市尼洋河八一镇防洪工程(孜热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