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电力朋友圈

南亚次大陆的最美“口罩印”

中国能建发布时间:2020-11-02 00:00:00  作者:陈文
  从杨柳依依到秋风叶落纷纷,在极不平凡的今年,孟加拉国博杜阿卡利2×660兆瓦燃煤电站项目(以下简称“博杜项目”)员工坚持生产与防疫两手抓,风雨无阻、烈日前行,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疫情防控稳扎稳打。挂在他们脸上深深浅浅的“口罩印”,便是最直接的证据。

  伴着清晨响起的清真寺祈祷声,项目紧张有序的一天工作开始了。项目工程管理部副部长吴文昊准备赶往工地现场,新戴上的口罩,把他风吹日晒的脸庞遮了大半,也“完美”盖上因为长久佩戴口罩留下的“口罩印”。刚过“而立之年”的吴文昊,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技术,他常驻一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是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孟加拉疫情全面暴发的危险时刻,赶赴现场,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组织生产。天气骄阳似火,风沙扑面,口罩外面的面孔越发黝黑、粗糙,被口罩遮挡住的脸庞白白净净,这是吴文昊驻守现场留下的特别印记。


吴文昊脸上的“口罩印”

  “安全是天,质量是地。”这是项目副总工程师、安全保卫部部长李海龙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每天一大早,他带着属地安全员阿兰开始盘点安全问题,在早站班会上点名批评,违规操作、口罩佩戴不合格、安全设备佩戴不规范……但凡有一点不安全的行为,都会被批评得面红耳赤。为了不被当众批评,大家会互相提醒、指出安全问题。渐渐地,大家安全意识就提高了,违章的行为慢慢消失了。孟加拉夏季的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能达到40摄氏度,李海龙的工装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口罩外的脸上总是爆出一层层晒伤的死皮。只要现场建设在开展、工人的安全装备还没卸下,他就仍然坚守在工地现场。无论是中国工人,还是属地工人,看着他摘下口罩下黑白相间的面孔,都会感觉到格外安全。“李是一个严厉的人,但是每当他在现场我们就会很放心。”属地工程师王立说。
  “90后”测量工程师胡大钊,每天带着属地工程师,拿着测量仪器穿梭在现场。即使孟加拉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胡大钊坚守在岗位上,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克服困难,全力抗击疫情,彰显出青年职工的青春力量。渐渐地,胡大钊清秀的面孔,也被晒出了一个黑白分明的“口罩印”。
  博杜项目还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疫情期间坚守现场、不离岗位,为项目履约贡献着一份份平凡的力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逆行的勇敢,谱写出能建人的奉献精神。布满灰尘的口罩,遮挡不住坚毅的双眼,脸庞勒出的痕迹演化为“口罩印”,成为他们最美的印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