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拉萨,亲切会见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勉励大家“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刻,荣耀无限,中国电建两名优秀援藏干部代表白永生、邱波受到接见。无独有偶,中国电建与西藏建工建材集团的合资合作事迹,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认可,正在全区大力推广。
西藏变迁波澜壮阔,在“世界屋脊”创造“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无不凝聚每位援藏干部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深情厚谊!
弘扬“老西藏精神”
历经千年朝晖的西藏,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沸腾了。
他在拉萨见到了很多不平凡的普通人,中国电建优秀援藏干部代表白永生就是其中之一。
“生逢盛世,万分荣耀。当总书记走进接见厅时,掌声如雷。他从队列一端一边挥手问候,一边缓步走向另一端,我们就不停地鼓掌。”回忆当时,难掩激动。
2019年7月29日,经过3000多公里飞行,47岁的白永生从首都北京,飞抵西藏拉萨。
披上圣洁哈达,喝过青稞美酒,望着五彩经幡,他从此有了一个新身份——援藏干部,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
改变,始于一个跨国电话。
“永生,有个事情你考虑一下。电建集团按照中央援藏要求,需要推荐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前往西藏担任援藏干部。你和家人商量一下,等你回话。”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挂掉电话,身处尼泊尔水电站,督导履约的白永生有些懵了。
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电建怀有一份深厚感情。尤其是近十年,他所从事的水电七局国际业务发展良好,市场营销连续多年破百亿,年营业收入近40亿元,发展蓝图正在铺开,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
新的使命,意味着要放弃目前正干的风生水起的国际业务。他没有丝毫犹豫。因为他知道,援藏,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或者工作,更是一种来自组织的信任与考验,是一种自觉践行的责任和使命。去,一定要去!还要圆满完成任务!
车出贡嘎机场,罕见人烟。这是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他常年奔波施工一线,已经练就了结实的肌肉,总是健步如飞。但很快,头昏胸闷的感觉一阵阵袭来……
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对援藏干部的叮嘱,在他的耳畔响起:“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奉献多少。援藏工作将成为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经历,祝福大家,保重身体。”
而中国电建的“西藏情结”,还可以前推65年。早在1956年,中国电建各前身机构就进藏开展昌都地区鄂穆楚河(昂曲)的水资源普查工作,拉开服务西藏、建设西藏、援助西藏的历史大幕。
弹指一挥间,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登上雪域高原,每一寸土地,都印着他们的足迹。累计选派援藏干部60余人开展“组团式人才援藏”,携手藏属国企合作项目4个,解决当地农牧民4万余人次就业,结对帮扶县乡村13个,吸纳藏籍大学毕业生数百人。在西藏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完成工程项目共600余个,合同规模520多亿元,参与投资数亿元。
风云际会六十载,一代代电建人一路走来,投身援藏伟大事业,踏遍千山万水,青丝变白发,在此奉献青春,甚至生命。
八年援藏成绩单
西藏,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人间圣地。
在这里,有着全中国的牵挂。拉萨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见证着全国各地援藏干部与300余万高原儿女一道奋斗的情感积淀,也讲述着中央以对口援藏机制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自2013年开始,中国电建和西藏自治区国资委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书》,正式与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开展对口支援及联合合作事宜,建立以“对口人才援助”为主平台的央地企业合作关系,派出刘光华、万晓林、郭习葵、肖雨龙、杨光辉等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进入天路集团核心企业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拉开对口人才援藏的帷幕。
与贫瘠的命运抗争,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使命,也是援藏干部的初心。
通过与受援单位深度融合,坚持“三同三实”,按照“同一个目标、同一项事业、同一个标准”和“任实职、赋实权、担实责”,全方位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并“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进入党委和董事会,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西藏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左右,是不少人眼中的“生命禁区”。和白永生一样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们,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视为灯塔,指引前行。
时势造英雄,英雄同样创造时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央支持、全国支援”的援藏行动从未间断过,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来到雪域高原。
他们,是吃苦的人们、战斗的人们、忍耐的人们、团结的人们、奉献的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建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援藏理念,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做强、做优、做大”的总体要求,注重增强受援单位的内生动力,把单个项目支援与培养自身能力提升同步推进,标本兼治。
经营管理团队以稳增长、优模式、深改革、精管理、化风险、重科技为目标,从速度、广度和深度上全面推进企业业务转型。通过项目支援、产业合作、股权合作等方式,推进援藏各项工作,以支撑受援单位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这是他们援藏八年交出的成绩单:
——企业经营效益快速提升。受援单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走深、走实,建立了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内控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到2020年底,援助的天路股份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较2013年来分别增长328%、306%和1477%。援助的藏建集团用占区国资系统38.7%的职工人数,创造了占区国资系统76.13%的营业收入、82.6%的利润总额。排名中国建材企业50强第43位。
——摸清西藏清洁能源家底。参与“十三五”、“十四五”能源规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助力西藏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参与“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阿里与藏中联网工程、区内骨干电源点建设,积极援建边坝、新荣、双湖可再生局域网等电源点项目,助力边疆地区脱贫攻坚。
——助力能源产业取得新成效。参与藏区流域水电规划工作及水电站立项审批,为藏区水电开发创造了必要条件;参与备案核准光伏35座,总装机容量超60万千瓦;协助推动羊易地热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有序推进措美风电建设等;助力外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应对金沙江堰塞湖灾害处置工作;积极参与推动澜沧江上游梯级水电站前期工作,努力助力接续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助力西藏统一电网建设,参与推动藏中电网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拉林铁路供电工程、阿里电网与藏中联网工程开发建设,实现主电网已覆盖全区74个县和主要乡镇,助力西藏能源高质量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加强。援藏干部全方位负责受援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先后到受援单位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和经营负责人等,有力推动企业发展。累计选派200多名青年骨干到中央企业对标学习,每年选派100名员工到区外合作项目工作。对受援单位职称进行委托评审,为受援单位成功代评正高级职称评审1人,中级职称37人,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难的问题。
——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受援单位先后承担区外施工项目总量超过20亿元,实现从单一的区内市场到共享全国市场的转变。与中国电建成功组建两家股权合作国有企业,全方位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参与尼泊尔公路建设,初步实现“走出去”发展愿景;以“PPP股权合作+EPC+运营补贴”模式,投资建设贵州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北段项目,实现央地联合共同开拓市场;合作实施江西萍乡海绵城市PPP项目,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参与中国最大砂石骨料项目——中电建安徽神山长九砂石项目,供应长江下游沿线的砂石骨料;积极参与西藏新能源开发,推动昌都、日喀则、山南等地市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开发。
——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中国电建及所属企业多次荣获“援藏工作先进单位”、“援藏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援藏干部多人被授予“优秀援藏人员”、“人才援藏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受到中组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29岁的旺修,一名来自西藏昌都的康巴汉子,亲眼见证并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担任西藏天路公司长九矿山项目部民工管理办公室主任的他,负责长九(神山)物流廊道土建工程二标段和长九陆域堆场码头一期工程两个项目现场的施工管理及协调工作。来到内地工作后,旺修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认识了安徽姑娘,组建了民族团结家庭。
这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在项目上传为佳话,成了藏汉两个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最典型的代表,用自己甜美幸福的爱情,描绘着一幅藏汉一家亲的美丽画卷。
一生最宝贵的经历
在拉萨,总书记见到晒成古铜色的援藏干部们,十分动情:“援藏应该是你们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他们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用坚守诠释家国情怀,在巍巍高原铸就了精神高地。
在中国电建2020年援藏工作干部座谈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丁焰章看望慰问中国电建援藏干部,与援藏干部及在藏工作人员进行亲切交流。
他们详细了解援藏干部们的生活、工作情况,询问他们的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加油打气,并代表公司党委向援藏干部表示诚挚的慰问、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要求完成好“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历史考卷。
“援藏是一次历练,不畏艰苦才能担起使命;援藏是一种洗礼,真诚奉献才能进化心灵。”“作为90后援藏干部,始终秉持‘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请中国电建放心。”“我们是中共党员,是央企一员,承担着神圣的责任,是西藏赋予中国电建援藏干部的宝贵财富……”援藏干部分享收获与成长。
日月星辰是天空的光彩,而援藏干部则是中国电建的光彩。他们坚定地守护着祖国的西南,一茬接着一茬、一批跟着一批,在不同岗位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西藏自治区第八批优秀援藏干部”,赵宋担任西藏自治区能源局发展规划处(产业处)副处长,积极参与推进西藏能源发展,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被评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2018年度先进工作者。
苟旭在西藏自治区能源局电力处处长助理期间,负责西藏电网主网架、城市配电网及火电等有关工作,配合做好农村电网管理、电力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安全监管、市场监管等工作。长期驻守西藏,三年在藏时间超过900天,足迹遍布7个地市,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参与编制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综合能源规划、电力发展规划等,为指导西藏“十三五”能源电力事业发展起好引领作用。入选西藏自治区节能监察中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专家库,参与西藏涉电项目的节能审查。
在援藏干部考核大会上,藏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多吉罗布动情表示:中国电建的援藏担当,以及与藏建集团的央地合作成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已经作为成功模式、作为典型经验正在推广。
在他眼中,搭档白永生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为参与区内项目,获取市场份额,紧跟国家战略主动对接、积极推进,颇有成效!在与多吉罗布的朝夕相处中,两人求同存异,画出最大的同心圆,慢慢成了彼此牵挂的朋友。西藏拉萨,不知不觉中成了白永生的又一个故乡。
“与时代脉搏共振,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是我的追求。”心之所向,就是根之所系。白永生,对口支援西藏建工建材集团,出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全面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梳理人才培养成长通道,加强人才成长梯队建设,藏建集团经营指标快速增长,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发展理念有效转变,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支撑一切”,援藏已达四年的刘丹明,成为中国电建援藏时间最长的人。踏着西藏天路人修筑的“天路”,入职天路股份,立足财务负责人岗位,在管理理念、制度、流程、手段等全要素管控提升,见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初步实现“立足西藏、融入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
在高争集团担任财务总监的陈劲华,全面执行公司发展战略,完成高争吸收合并西藏藏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一批优质项目,筹建一批战略性项目,更是目光长远,思索尝试行业外新的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从而精细化管理,优化成本管控费用等途径。
当前,中国电建的20余名援藏干部,他们是熊斌、邱波、詹永福、蒋长春、张辉、李硕、夏忠喜、沈大伟……分布在西藏建工建材集团、天路股份、高争集团,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水利厅、环保厅等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带领高原人民向着建设现代化新西藏奋进。
一位位援藏干部好比一颗颗种子,而西藏人民好比大地。
不管风雨兼程,种子与大地,始终紧紧相依,互相依靠。
让这片高原不断焕发时代荣光。
晏志勇、丁焰章在拉萨看望公司援藏干部
公司援藏干部在作培训
援藏干部开展助学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