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电力朋友圈

三代跟党走!一位乌东德水电站皎平渡移民的故事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5-09 00:00:00

  本网讯(曹鹏飞)在距离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上游35.1公里的红军巧渡金沙江主战场皎平渡渡口北岸,有一户移民三代人听党话、跟党走,这户移民户主叫张庆胜,爷爷辈是帮助红军抢渡金沙江的船工,父辈是参加人民解放战争的军人,他是支持大国重器建设的移民。

  一家五人帮助红军抢渡金沙江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在云南寻甸哨口发布了《关于我军迅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的指示》,中央红军即兵分三路,以一军团为左路、军委纵队为中路、三军团为右路,五军团殿后掩护、九军团在滇东北策应,迅速奔袭金沙江。

  1935年5月2日,军委令干部团二营五连为先遣连,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指挥下抢占皎平渡口。5月3日晚,先遣连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奔袭皎平渡口并迅速控制了南岸渡口,俘获了北岸过江来打探情况的敌船一只。同时找到在地主家做长工的张朝寿(张庆胜的叔祖父)做向导和船工,迅速过江,智取厘金卡,歼灭北岸民团,控制了北岸渡口。红军在北岸又找到了6只木船,并请张朝寿帮忙找其他船工帮助红军渡江,张朝寿找来了哥哥张朝福、张朝禄(张庆胜的爷爷)以及弟弟张朝满、侄子张忠印等36名船工。渡江开始后,军委成立了渡江司令部,利用寻找到的7只木船,在37名船工的帮助下,昼夜不停地组织部队过江。一、三军团在龙街渡、洪门渡渡江受阻后,朱德总司令下令一、三军团赶来皎平渡渡江。从5月3日晚至9日止,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及军委纵队用了7天7夜的时间全部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中央红军成功巧渡金沙江,从而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同时,也为中央红军主力赢得了在会理进行休整的时机。

  

  皎平渡渡口及红军山洞遗址 本文摄影:曹鹏飞

  

  中央红军渡江使用的木船

  

  帮助红军渡江的部分船工照片

  子承父志踊跃加入人民军队

  张庆胜的父亲张忠志,11岁时目睹了父辈拼尽全力帮助红军抢渡金沙江以及红军帮助建立贫农团和赤卫队开展革命斗争,从此在内心埋下了参加红军的种子。因当时张忠志年龄太小,张朝禄没有让他跟着红军走,但张朝禄向他保证待他长大后亲自送他进红军队伍。1949年初,张忠志如愿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服役于14军41师战炮营。张忠志在部队里学习认真、技能过硬、战斗勇敢,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和西昌战役。在西昌战役中,张忠志作为班长组织士兵奋勇杀敌,充分发挥战炮的火力优势,猛烈突击预定目标,有力支援了步兵进攻,因此荣获了三等功。1954年,张忠志退伍后回到了家乡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后被选为大队支书带领家乡老百姓开山造地、修建灌渠、发展生产,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尊重。

  

  张忠志的退伍军人证书

  

  张忠志的学习笔记

  

  张忠志的戎装照

  举家搬迁支持建设大国重器

  乌东德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皎平渡渡口北岸会理县通安镇中武山村受乌东德水库淹没影响,张庆胜和其三兄弟被界定为搬迁及生产安置移民,张庆胜和两个哥哥安置到了半嵴地安置点,张庆胜的弟弟安置到了云兴安置点。为了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张庆胜一家不仅积极配合开展实物指标调查、安置协议签订、移民建房及搬迁等工作,还主动参与宣传移民政策,动员村组其他移民及时搬迁。张庆胜家有5口人,分配到了150平米的宅基地,修建了336平米的三层小洋房;他家选择了复合安置的生产安置方式,分配到了0.2亩的菜地、2.3亩的石榴地及10余万元生产安置费。

  搬迁后,一家人对新生活比较满意,对美好未来也充满期待。张庆胜说:“以前住在江边交通非常不便,离县城、乡镇都远,除了种地就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搬到半嵴地后离县城近多了,路都通到了家门口,现在种好地后还能去县城打打零工,“住宿条件也好多了,以前在江边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住的是小洋楼,还通了自来水。”他希望能够借富乐镇打造石榴小镇的契机再流转一些土地,扩大石榴种植规模,带动全家致富。张庆胜的两个儿子高中毕业,目前在白鹤滩会东县移民工程建设工地上做工。

  张庆胜常说:“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跟着党走绝不会错,我家上两代人都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我这一代不能落后,要继续跟紧党、贴近党,支持国家工程建设。”

  

  乌东德水电站半嵴地安置点

  

  半嵴地安置点配置的菜地

  

  张庆胜在自家门前的照片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