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中国石油:书写与祖国同行的石油史诗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发布时间:2024-10-09 10:12:3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资央企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引领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就。国资委网站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系列报道,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敬请关注。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石油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油气产量、利润和上缴税金等保持稳定增长,支撑和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石油正加快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毅前行,续写辉煌。

  这是一部奉献能源的报国史

  在中国的油气版图中,中国石油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展现出强国路上的石油力量。

  油脉紧连国脉,油运关乎国运。新中国成立之初,迫切需要“工业血液”——石油。然而,1949年的国家“石油账单”显示,石油年产量仅为12万吨,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

  胸怀“国之大者”,石油工业奋起直追,石油人在新中国的旗帜下集结。

  接手玉门,建成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鏖战戈壁,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战略东移,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大庆油田横空出世,“贫油国”的帽子被扔进太平洋。

  一场场石油大会战在大江南北打响。挥师渤海湾、北赴陕甘宁……石油工业迅速崛起。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石油在特殊时期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挺进塔里木,“油气并举”。同时,管道运输、炼油化工等蓬勃发展,推动现代石油工业体系逐步完善。

  新征程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依旧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石油向前奋进的脚步更加铿锵。

  打好勘探开发进攻仗——中国石油实施高效勘探,挖掘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抢抓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新机遇。从长庆油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到万米“双子星”闪耀中国深地,中国石油稳定供应能力更强、保障能源安全成色更足。

  坚守国内原油年产1亿吨的效益稳产线——大庆油田创造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玛湖10亿吨级砾岩油田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中国石油加大找油力度,强化老油田稳产和新区效益建产,进一步夯实原油“基本盘”。

  保持天然气产量“箭头向上”良好态势——从油气并举到油气并重,从优先发展天然气到快速发展天然气,2023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达1529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66.6%。各大气区“粮仓”殷实,为千家万户送去源源不断的“福气”。

  着力打造全产业链保供阵营——炼化与新材料业务加快转型升级,生产特色石油石化产品,助力我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从加油站到综合能源站,2万余座“宝石花”站点绽放全国,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一项项重点工程绘就能源发展新画卷,托举产业报国的石油担当。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能源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1949年增长200倍以上,中国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作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中国石油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2023年油气产量当量达17.6亿桶,同比增长4.4%,奏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时代乐章!

  这是一部勇攀高峰的创新史

  从跟跑到并跑,中国石油技术立企、创新强企的步伐持续加快,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当人们在为陆相地质地貌可否生油、茫茫大地到何处找油而苦苦求索时,可曾想到,75年后,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正在指导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

  当人们因“五朵金花”为新中国炼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而振臂欢呼时,可曾预见,75年后,国产大乙烯技术已然迈入2.0时代,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提质升级。

  当人们为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而埋头苦干时,可曾设想,75年后,“深地塔科1井”钻头成功穿越万米“地宫”,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我国超深井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了腾飞。

  新中国吹响“向科学进军”号角以来,中国石油工业一路爬坡过坎,高举技术利器,持续攻坚。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石油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首,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统领,瞄准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取得了众多赶超世界水平的首创成果。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唯有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奋楫争先。

  高举科技创新旗帜,促勘探开发提效益——四次采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实现地质认识、驱油机理等多方面突破,老油田仍在创造新奇迹;东方物探不懈攻关,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宽一高”技术,引领全球陆上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新疆油田凹陷区砾岩油藏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让“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成为现实……中国石油深挖油气藏潜力,为“稳油增气”提供技术支持。

  高扬科技创新风帆,助炼油化工谋转型——从大庆炼化生产的MPP专用料H2464成为中国电力电缆导管行业唯一推荐的国产材料,到兰州石化联合华北化工销售和医药生产企业,自主开发生产系列医用聚烯烃产品,填补国产医用药包材料空白,中国石油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高擎科技创新之剑,为新兴产业赋动能——中国石油信息化补强工程全面实施,大集中ERP建设稳步推进,昆仑数智勘探开发梦想云4.0“上新”,广东石化装上“智慧大脑”,勘探开发研究院“智能岩芯技术”一举摘得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未来已来,数智技术正赋能油气储运全产业链,倾力打造“数智中国石油”。

  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史

  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中国石油改革引擎轰鸣,夯实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根基,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是一场革命,核心是一个“变”字。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石油工业立即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拥抱奔涌的大潮,开始了大胆尝试与探索。

  从石油工业部到总公司,从行业重组到改制上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行政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一次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让中国石油工业始终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改革要放得下、接得住,还要可持续。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改革有破有立,硕果累累。

  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不断优化完善——2021年,中国石油优化调整总部组织体系,总部部门减少25%、处室压减20%、人员精减10%,并组建4个业务板块(子集团);2023年,在油气新能源业务、炼化新材料业务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按照做精总部、做优板块、做强企业的方向,中国石油破除深层次体制障碍,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提速——从宝石花医疗并入通用技术集团,到全面推进车用加气终端一体化运营改革,再到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划归至大庆炼化……中国石油实现了资源的更优配置,油气产业链集中度稳步提升、产业控制力不断增强。

  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为企业注入活力——围绕“二十四字”营销工作方针,中国石油加快建设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完善产业链市场化价格传导机制,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三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石油逐步啃下“下、出、减”等“硬骨头”,全员劳动生产率迈上100万元/人新台阶并持续提高。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成效显著——一方面,中国石油压缩、退出低端低效业务,完成总量约占国有企业1/10、中央企业1/5的“剥离”任务;另一方面,连续10年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亏损企业治理和法人压减三年攻坚行动首战告捷。

  通过深化改革,中国石油做了很多以前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大事、要事、难事,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作出贡献。

  这是一部绿能奔涌的进化史

  中国石油能源结构调整全面提速,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奏响激荡人心的“绿色协奏曲”。

  循迹溯源,擘画“能源安全新战略”蓝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尤其是我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天然气、水电、核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消费增长加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14.5%提高到2023年的26.4%。

  抢抓绿色转型的“风口”,中国石油以节能减排和清洁替代为重要抓手,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绿色低碳能源,争做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

  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布局——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之一,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加快从传统油气企业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变。

  推动一系列变革性实践——中国石油组建新能源新材料事业发展领导小组,上海、深圳、迪拜、日本4家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先后成立,蓝海新材料(通州湾)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开工,新能源新材料被纳入公司主营业务。

  采取一系列突破性举措——中国石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持续加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大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布局,不断做大“零碳”“负碳”产业。

  一个个新实践和新创造,开辟出能源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一个个顶层设计和制度决策,释放出绿色发展的动力活力,标定了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高度。

  从构想到行动,我们开拓了新的可能性,走出了一条“双碳”承诺下的石油路径。

  天然气产量占比过半,实现非凡跨越。中国石油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力度,以长庆、西南、塔里木为代表的三大主力气区“气”力全开。自2020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突破1亿吨并历史性地超过原油产量以来,天然气产量当量占比持续攀升。

  新能源业务从无到有,实现蓬勃发展。从塔里木油田1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新疆油田新能源及配套煤电、碳捕集一体化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到玉门油田16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投产,再到建成北京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中国石油追“新”逐“绿”,动能澎湃,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CCUS项目接连落地,助力驱油利用阔步向前。“四大六小”CCUS-EOR方案启动实施,能源行业战略转型的路径愈发清晰;推进鄂尔多斯盆地千万吨级CCUS产业建设;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石油CCUS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产业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正在提速,绿色版图持续扩展。中国石油书写绿色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脚步正在加快:在黑龙江,510亩马鞍山碳中和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超7000吨;在新疆,长436公里、宽70多米的防护林带成为沙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辽宁,井场与红海滩交相呼应,碧水蓝天与石油开采和谐共生……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中国石油在奋进中发展,以发展“含绿量”提升能源行业“含金量”,正向着更开阔的绿色领域破浪前行。

  这是一部共建共享的开放史

  中国石油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作用,勾勒出合作共赢的绚丽画卷。

  把时间线拉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石油工业始终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

  这是一段攻坚克难的征途——1949年至1977年,面对贫油论的压力和微薄的工业基础,石油工业积极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请来石油钻井、采油等方面的专家,提升自身实力。

  这是一次风雨兼程的行进——1978年至1992年,海洋石油的国际油气开发,成为石油工业对外开放的“海上窗口”;陆上石油工业走出国门勘探开发,成为中国从产油大国变成石油强国的推进器。

  这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1993年至今,中国石油全面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健全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时间的巨笔绘就了令人惊叹的壮美画卷。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中国石油以饱满昂扬的姿态,写下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

  炼厂升级,丝路古镇换新颜。得益于中哈共建的奇姆肯特炼厂的现代化改造,奇姆肯特这座哈萨克斯坦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该厂成为哈萨克斯坦首家具备生产欧Ⅳ、欧Ⅴ标准成品油的企业,结束了其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

  能源明珠,镶嵌于北极圈内。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建成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集天然气和凝析油开发、天然气液化、海上运输和销售于一体,是目前北极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程,被称为“北极地区国际能源合作的典范”。

  绿色低碳业务,挺进深海。巴西里贝拉项目是中国石油第一个超深海油气项目,通过“控碳”和“低碳”开发的注采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低碳生产,让中国石油逐步成为深海油气开发的行家里手。

  海外业务蓬勃发展,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建立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建成横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海上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拥有1200多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服务全球300多个油气公司……一串串数字,承载着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量化了中国石油国际能源合作的非凡之旅。

  30余年来,中国石油与世界各地伙伴携手并进,深度融入全球油气市场,在海外形成了集勘探、开发、管道、炼化与工程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了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格局和多元互补的能源保障体系。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谋共享之福,中国石油不断通过能源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30余年来,中国石油通过油气合作,累计给东道国上缴税费超过700亿美元,创造了超过30万个就业岗位,捐赠大量用于架桥修路、改善医疗、慈善助学、培养人才的公益事业资金,发展惠及当地人口超过1000万。

  世界石油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石油更离不开世界。在持久的耕耘中、在新开启的年轮里,中国石油播下的一粒粒种子不断生根抽芽、开花结果。未来,中国石油将努力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让“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合作的路越走越宽。

  这是一部生生不息的传承史

  中国石油人以胼手胝足的勤劳奋斗、奋勇向前的铿锵步履、为民造福的赤诚情怀,将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牢镌刻在历史的碑石上。

  一部石油工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风雨75载,石油人继往开来,以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强烈的家国情怀,挺起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脊梁,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踏着铁人脚步走!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阻止石油井喷,树立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标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与大庆新铁人李新民接过接力棒,为新中国建设不断“加油”。

  我为祖国找石油!八十油龄、四海为家,李德生于世纪年华间几乎踏遍祖国每一个油区;耄耋之年的王德民用自己的青春一次次留住油田的“青春”,引领世界采油技术发展……为油而战的脚步永不停歇,能源报国之志生生不息。

  危难时刻显担当!新冠疫情暴发,加油站经理马婷坚守抗疫战线,为生命加油;鄱阳湖水位高涨,江西销售10名抢险突击队志愿者坚守大堤,筑起“生命防线”……关山万千重,石油人用行动守护“山河无恙”。

  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家!”……梁楠郁、卜鹏洲、于晨光,以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汇聚起决胜脱贫攻坚的石油力量。

  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更有数不尽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以共同的名字扛起国计民生的重担,端稳端牢能源饭碗,他们是——石油人。

  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上,历久弥新的石油精神赋予石油人以创造历史的激情、实现梦想的能力,续写奇迹的信心。

  这是石油人的精神,亦是民族的精神——百万石油人秉承着“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等坚定信念,挺进荒原、奋战沙海、叩问地宫、进军海洋,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新篇章。

  这是石油人的足迹,亦是时代的答卷——倾力圆大国乙烯成套技术国产化之梦的张来勇,12年间驰骋于“世界屋脊”、为西藏拉萨配送清洁能源的“天路送气人”郑有录,立足平凡岗位、矢志技能报国的“大国工匠”刘丽……2届“感动石油人物”的评选,让石油榜样的力量不断迸发,用一个行业和群体的坚持与执着印证能源央企的担当。

  这是百万石油人的形象,亦是亿万中国人的品格——为了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超1万人次的石油驻村干部用真情诠释大爱,穿梭在深山老林、田间地头,坚定而踏实的帮扶足迹如一缕缕阳光,给帮扶对象带去希望与温暖。

  回望壮丽75年,中国石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书写出一部与祖国同行的石油史诗。

  今天,中国石油重整行囊再出发,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与伟业。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