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网络育人新方法、新路径,着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力、协同力、引导力、传播力、亲和力,不断提高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增强网络思政组织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新媒体平台建设运行与管理办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筑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根基。建立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搭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加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有组织科研,为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校内校外协同联动,增强网络思政协同力。发挥能源电力行业高校特色优势,整合校内育人力量和行业社会资源,凝聚网络思政育人合力。建立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员、政工干部等多位一体的思政工作队伍,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大力培育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和育人骨干,建设“深海纵队”等辅导员工作室和“E声麻辣烫”等新媒体网络文化工作室,聚合精专力量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加强校地校社校企联动,特别是与能源电力行业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资源共享、联合研学、优势互补等方面密切联系,建设“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联合策划“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线上线下主题展览等,以点带面提升育人实效。
推动媒体融合开发,增强网络思政引导力。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开设教育专栏,创作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网络融媒作品。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制作示范微党课,荣获“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优秀组织奖。积极推进“四史教育”“习语声声”“党旗飘飘”等品牌专栏建设,通过实施“E起行动”系列教育活动、建设线上学业辅导平台、制作新生入学教育“慕课”等,为学生搭建广阔的线上学习平台。鼓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创作导向正确、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作品,连续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和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赛事中获奖,原创“校园里的红色百年”系列历史专题片《中国电力之光》、音乐短片《新征程之光》等作品在师生中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守好网络宣传平台,增强网络思政传播力。协同多所高校合力打造“慧思政”平台,为全国高校思政课师生教学与学习赋能增效。着力打造学校官微官博、“华电青年”、“指尖华电”等网络育人平台,通过分众化采编和深度内容文创,多屏分发、组合传播,不断提升影响力。系统整合学校“两微一端”、门户网站、短视频传播平台以及智能化传播终端、校内各单位新媒体公众号等网络思政全媒体,构建矩阵式新媒体融创传播平台,强化“报网微端屏”联动传播。启动建设“融媒体中心”,统筹学校各类传播载体平台,实现媒体融合、技术融合、人员融合、数据融合、运营融合。不断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北京市教工委“V思想”等平台的联系,紧跟主流宣传方向,扩大原创融媒体作品的影响力,形成点面结合、同频共振的网络育人阵地矩阵,借助智能媒介将思政内容送到师生指尖。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增强网络思政亲和力。聚焦师生特点和需求,积极利用互联网策划开展特色品牌思政教育活动,把思政教育活动由线下“搬”到线上,让网络思政更具亲和力。充分发挥“明德大讲堂”“华电大讲堂”“国企公开课”等活动的育人功能,不断拓宽思政教学资源,推动主流价值入脑入心。深入调研学生思想动态,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中,举办“守好红色根脉 点亮万家灯火”行动,策划“E起重走长征路”“打卡党史学习教育微景观”“星火之音经典诵读”等网络思政教育品牌活动,让青年乐意听、主动学、记得牢。组建专家宣讲团、师生宣讲团、“五老”报告团等校级理论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讲,同时充分挖掘学生朋辈教育资源,鼓励青年学生走上“思政”讲台,用“青年语言”传递主流价值,让教师、辅导员和青年学生讲在一起、学在一起、悟在一起。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