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隆重发布 2022 年度“央企楷模”。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公司徐博海荣获“央企楷模”荣誉称号。
泸定地震,生死关头,徐博海一句“只要我还在,就一定能接起电话,如果后续电话无人接听,那么应急指挥中心和我都不在了。”感动了数亿中国人。这是国家能源集团第二次获“央企楷模”殊荣,2021年6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德阿风电项目管理团队获得2021年度首批“央企楷模”荣誉称号。
人在阵地在 地震瞬间值长
再现“大渡河革命精神”
“我是大岗山水电站徐博海,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刚刚电站重合闸正常启动,目前设备正常运行。”电话的一端,是身处震区的国能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运维三值值长徐博海。
“后面可能还有余震,请问你那边需要先撤离吗?”电话的另一端,来自成都远方的大渡河生产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急切的询问到。
“不需要。只要我还在,就一定能接起电话,如果后续电话无人接听,那么应急指挥中心和我都不在了。”徐博海从容地挂掉电话,转身着手震后应急处置。
这是一段令人动容的画面。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距离震中仅21公里的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震感强烈,大块的落石夹杂着尘土如雨点般从两旁的山坡滚落,一时间山河颤抖、水花四溅,漫天的烟尘瞬间笼罩住整座电站。
生死抉择之间,大渡河大岗山公司运维三值值长徐博海和他的组员没有退缩,顶着余震临危而上,不顾生命安危确保电站安全和稳定发电,保障了下游数十万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十七年前,大渡河泸定桥头,22名红军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无一人退缩;今天,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徐博海和他的值班员顶着余震全体坚守,无一人撤离。
“人在阵地在”的背后,彰显的是央企一线职工临危不惧的勇气和责任,是把民族地区群众安危放在首位的使命和担当,是大渡河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逆行的背后
是常年应急处置形成的牢牢记忆
9月5日12时52分,徐博海刚吃完午饭,正在地面厂房学习室梳理班组本轮重点工作。地面突然剧烈颤抖起来,突如其来的地震波让徐博海坐立不稳,被地震波狠狠地抛到了墙上,膝盖受到重击。“当时震感很强,开关站周围山体全部在滑坡坍塌,站内承重梁肉眼可见在S形扭曲变形。”徐博海回忆称。
“快!快!快!”多年的经验告诉徐博海这次情况非常危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前往应急指挥室查看和指挥。大岗山电站采用远程监控,“少人值守、无人值班”模式运行,地震发生时,徐博海是离电站枢纽控制系统最近的人。这时候余震不断,地面仍在摇晃,他三步并作两步,趔趄着跑进应急指挥室,通过上位机巡屏检查全站设备运行状况,并第一时间与大渡河生产指挥中心取得联系。
面对来自远方值守调度的询问和关心,徐博海没有任何的犹豫。生死抉择之间,他选择了用生命坚守,逆行坐镇应急值守室,誓与大坝同呼吸共命运,全力保障安全发供电,确保电站与设备安全。
“我不是英雄,山摇地动人人都会害怕,但作为一名在基层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兵,前往岗位是我的本能反应。”徐博海回忆,当时满脑子都是电站的安全,没有想过撤离。
从 2008 年大学毕业进入了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从瀑布沟到大岗山电站,徐博海坚守基层一线已经 14 年,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突发应急状况。有一次大岗山水电站夜班值班期间,当时凌晨五点多,3号机组两台水导外循环泵异常,导致水导轴瓦温度迅速升高,当时3号机组负荷46万,如果发生事故导致停机,会对四川省整个电网形成强烈冲击,他和组员紧急处理,排除了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终于在距离事故停机还有12秒左右处置完毕,可谓千钧一发。
十多年的各种应急处置,早已形成了深刻的条件反射,即使安全出口近在咫尺,第一反应却是水电站的安全和群众的安危。
全员“我在”
是精神和科技凝聚的“强大动力”
“我是余晓伟,我在!”“我是蒋青松,我在!”“我是费洋,我在”……地震发生后,所有通讯中断,进出道路全部中断的情况,外界情况无法获取,值守在现场的组员已经陷入了孤岛,所有人惊魂未定。徐博海通过专线通讯呼叫班组值守人员,那头传来的一声声“我在”让他略感安心。
“同志们,现在情况很危急,你们尽快撤离,我留下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协助大渡河应急指挥中心处理后续问题。”在不确定救援何时到达的情况下,身为值长的徐博海告诉大家。在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面对徐博海善意的劝离,没有一个人后退,全部参与到了电站重点设备检查之中。
地震后2分钟,值班员余晓伟、蒋青松进入地下厂房检查,即时开启备用机组,保障对外稳定供电;3分钟,值班员费洋从厂房奔跑到GIS楼,排查输电线路重合闸动作情况,保障500千伏设备安全运行;在值长徐博海的安排下,余晓伟冒着余震不断、滚石砸落的风险,徒步穿越地震毁损道路,前往营地与后方技术团队取得联系,为抢险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当班值长,我不能慌乱,而且我和组员对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大坝的安全和应急保障都有充分的自信。”徐博海说。
多年来,国家能源集团持续推进智慧企业建设,大渡河公司开展大型流域水电企业智慧企业探索实践,建立“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生产模式,科学制定经济运行方案、智能匹配发电负荷调整,实时监测机组健康状态,推动生产管理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
大岗山水电站正是智慧电厂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场取消了运行值班岗位,由成都生产指挥中心,统一负责流域八站八库电站调度运行,将现场中控室改造为应急值班室,充实现场应急处置力量。同时,大渡河公司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建成了生产指挥中心、大坝安全管控中心、地质灾害预测预警中心,组建了专业高效的应急抢险队伍。
多年来的“智慧电厂”建设和“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机制”在这次地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地震发生后,应急机制迅速启动,徐博海和组员们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平时演练的成果得到充分运用,智慧监测、智慧调度、智慧预警等应急管理系统全面运转。通过智能化监测设备,科学判断电站安全生产状态,精准排查影响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436项;通过智慧调度,大渡河抢险救援队在震后4小时搭起临时安置点,5小时抢通辅助生产供水,40小时恢复全部生活用电,实现了生产生活基本保障,机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从震区源源不断外送清洁水电。
地震发生后,经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和国内专家鉴定评价,电站总体安全稳定,有效经受了强震考验,充分体现了优良的建造质量与先进的管理水平。
虽千钧一发,但处置若定。全员坚守、沉着冷静的背后,是“企业底气”。危险时刻,他们和徐博海一起,选择相信自己、相信企业。
生死抉择的背后
源于对地方百姓生命安全的使命和担当
“面对地动山摇没有人不害怕,但我们撤了,一旦电站出现问题,身后的数十万群众怎么办?”大岗山水电站装机260万千瓦,是四川省主力电源点,电站的安危事关电网安全、下游多个城镇安全,全力保障大岗山水电站安全意味着什么,生死抉择之间,徐博海心里无比清楚,也无比坚定。无论是徐博海和他的组员,还是大岗山公司干部职工,常年累月的扎根,他们的心早已和这片热土,这里的群众连成了一体。
以“大渡河小水滴”志愿服务行动为例,16年来,累计开展帮扶项目231项,共计组织帮扶了大渡河流域阿坝、甘孜、凉山、雅安、乐山“三州两市”地区2080余名优秀贫困学生,捐助了26所希望学校、22所爱心医院,大渡河爱心帮扶基金会向以大渡河流域为主的四川区域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8亿元,帮扶活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价为四川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专项帮扶活动。
“我们翻山越岭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听支教老师讲和孩子间的故事,很感人。”徐博海曾参与“大渡河小水滴”雅安天梯小学送温暖活动,给孩子们送去文具,与老师座谈交流,更加感受到了作为央企员工肩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无论何时,地方群众的安危早已成为国家能源集团人镌刻在心底的执念。
坚守大山的背后
是一位共产党人的执着和坚持
大岗山水电站离城区有四十多公里,山路不便,徐博海和组员都很少去城区。扎根山区十多年,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铁打营盘流水的兵,他的组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于每一位加入团队的新人,他极为强调“练在平时,胜在战时”的重要性。因此地震发生时,包括几位90后新人,都能沉着冷静、独挡一面。
“做我们这行,面临的突发情况很多,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徐博海强调理论钻研和实践锻炼,积极为青年职工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师带徒”“一帮一”活动,量身定制培训提升学习计划,充分发挥3D仿真培训平台和青年创新工作室的作用,持续提升青年职工业务技能水平。班组2名骨干荣获大渡河公司发电集控值班员技能竞赛一等奖,先后累计向外输送技术人才14名。
他在班组内设立创新小组,鼓励班组青年技术骨干参与智慧电厂建设,先后参与8个创新课题的研究,累计完成论文20余篇,4项发明被授予国家专利。
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他最牵挂的还是家人。虽然不能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每天他都会和家人、孩子视频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帮他分析学习情况。回家后,他还会带着孩子踢球、跑步,强健体魄。
“执着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谈及坚守大山十余年的原因,徐博海说出了简单的十个字。
《士兵突击》里的一句台词:“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作为一名16年的老党员,徐博海在平淡的日子里,时刻保持学习,保持强烈的党性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在漫长的岁月里,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为谁也不知道,艰巨的任务什么时候会到来,当它真正来临时,你又能否豁得出、顶得上、扛得住?时间是检验一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利器,徐博海同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