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国家能源局: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近三成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布时间:2022-07-28 11:22:34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39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随着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核电建设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增长较快,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12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其中,水电增长20.3%,核电增长2.0%,风电增长7.8%,太阳能发电增长13.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介绍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明显。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1.2%、31.8%。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分析,一方面,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能源生产稳定增长,供应保障能力稳固提升。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发挥新能源响应调节潜力

烈日炎炎,电力生产供应如何保障?新能源发电如何为迎峰度夏电力供给提供保障补充?

7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时候就提出,“坚决防止拉闸限电。”

7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6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0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而电力生产方面,国家统计局指出其由降转增趋势。6月份,发电7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上月为下降3.3%,日均发电236.3亿千瓦时。1-6月份,发电3.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具体而言,6月份,火电降幅收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或由降转增,核电由增转降。

总体来说,可再生能源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年、12年、7年和4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风电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其发展具体如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3.3万亿千瓦时左右的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比2020年增长了约50%。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占一次能源消费18%左右;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81万千瓦

随着全社会用电需求将继续攀升,如何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提高负荷侧对新能源的调节能力等方面提出方案,要求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支持和指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同时,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推动电网企业加强有源配电网(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方法研究,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

事实上,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和月新增装机较以往大幅增长已经成为新常态。今年1-5月,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281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1.06万亿千瓦时;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建项目超2亿千瓦,项目储备比较充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9.4%、风电平均利用率95.6%、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4%。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正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进展顺利,开工建设超九成,第二批基地项目建设已启动。但也要看到,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源网同步建设需要加强,一些地区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项目用地落实难度大,电网企业并网流程还要优化,产业链协同还要加强。

会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水电、抽水蓄能和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三北”重点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迎峰度夏中的保供作用。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

除了保障用电、加大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我们同样重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储能领域。新型储能具有响应快、配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储能方面,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还处于规模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仍面临成本偏高、应用场景有限、收益来源单一等问题,特别是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具体规则有待完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聚焦当前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痛点堵点,提出了完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助于提升新型储能总体利用水平,增强市场吸引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示范和产业化应用。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政策机制、行业管理等问题作出总体安排。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在技术创新、试点示范、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在相关政策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到2021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7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70%。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刘坚分析,应鼓励新能源场站和配建储能联合参与市场,利用储能改善新能源涉网性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随着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取得进展,“新能源+储能”的应用场景将更趋多元,从而进一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