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双碳大家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9-06 00:00:00

  

  ▲视频制作:马冠朴 梁思彦 卢忠灿 徐强 程向菁菁 黄克瑶

  本网讯(雷海超)“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决策,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不悖,是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共赢,将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8月31日三峡集团党组理论中心组2021年第10次学习(扩大)会议上作专题辅导时如是说。

  

  当前,全球已有约132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

  能源革命是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化石能源的发现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这是一轮能源革命。但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不可持续性问题。现代非化石能源利用的巨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又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

  杜祥琬表示,能源低碳化事关人类未来,已是全球高度共识。欧盟提出了“绿色复苏计划”,要努力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大陆,印度、孟加拉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也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树立供需安全、环境安全和气候安全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

  “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对于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杜祥琬表示。他说,“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具有丰厚的资源基础。

  杜祥琬继续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源支撑,但能源不是偏煤的,也不是效率偏低的,而应该是清洁和高效的,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因此,我国能源发展要聚焦节能提效、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

  实现“双碳”目标的九个抓手

  “实现‘双碳’目标,政策性很强,需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的、无效的投资。”杜祥琬表示。他说,碳达峰也不是冲高峰,而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实现的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需要观念创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

  杜祥琬对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九条建议:

  一是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有高度协同性,需将二氧化碳的监测、报告、计算、标准体系纳入大气质量监测,抓实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二是节能提效是降碳的一大举措,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节能和文化理念等方式,在当前消费水平下,能耗降低百分之一,就能减少0.5亿吨标准煤,减排1亿多吨二氧化碳。

  三是加大力度实现能源电力行业减排,抓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快速下降的机遇,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电力,建设智能电网、储能、分布式能源和智慧微网,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安全积极有序推进核电发展,大力发展氢能等新能源,用地热和工业余热等清洁取暖代替散烧煤取暖,通过多能互补实现能源转型。

  四是推动交通行业减排,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优化公交和轨道交通,倡导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发展交通设施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如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既有利于节能,又可起到储能的作用。

  五是做好工业减排工作,工业发展所需能耗占全社会能源的百分之六十左右,通过产业调整、技术进步和政策杠杆等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

  六是建筑改造不仅可以节能,还可以产能。通过电气化改造实现供暖、制冷、照明、烹饪等减碳,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推动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培育大批“产消者”(能源产消一体化),加速建筑业脱碳。

  七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由“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降低因垃圾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通过垃圾焚烧和生产沼气增加能源供应……

  八是增加森林碳汇,鼓励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发展,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发展和利用碳捕集技术。

  九是国家及各主管部门要出台各种政策,如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三峡集团须聚焦主责主业

  做强做优做大助力碳中和

  “国家需要能源,而且需要的是低碳能源,在这方面做加法就是作贡献。三峡集团以发展清洁能源著称,所以三峡集团贡献就在于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增加低碳能源和电力供给,缓解国家使用化石能源的压力。”杜祥琬说。

  杜祥琬表示,三峡集团正在打造的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和金沙江水风光清洁能源走廊非常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供给增加后,其自身带来的波动性对于电力输出影响很大,需要纵向源网荷储和横向多能互补来实现优质的电力输出,三峡集团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希望三峡集团能够为国家趟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来。

  三峡集团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是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杜祥琬说,三峡集团生产清洁能源能够助力能源、电力系统减碳,让空气更加清洁;做好长江生态环保工作,则是在提供清洁的水,同时开展循环经济,做到节能提效。这两方面的工作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同样重要,希望三峡集团能够聚焦主责主业多作贡献,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院士简介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部委级一、二等奖十多项,于200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杜祥琬院士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精确化研究;曾任国家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主持了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和几个能源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提出了系列创新思想,为我国能源战略研究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倡“无废城市”试点,现任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家委员会主任;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现任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