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欧洲负电价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为何出现?影响到底有多大?

金财市场眼发布时间:2025-01-08 10:25:02

  最近有个新闻让人挺意外:欧洲的电价,居然出现了负值。说白了,就是发电厂卖电,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倒贴。这事儿听着挺魔幻吧?毕竟这几年欧洲能源危机的新闻铺天盖地,天然气价格飞涨,电价上涨成了家常便饭。可现在,不仅电价负了,连德国、法国、西班牙这些经济强国都在“倒电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把事儿说清楚。所谓的负电价,不是说你家用电就能赚钱。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电费,该多少还是多少,电力公司不会倒贴钱让你用。负电价主要出现在电力交易市场上,也就是发电厂、供电公司、大企业之间的批发电价。换句话说,这个负电价只是“批发市场”的事儿,跟咱们普通人没直接关系。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主要和欧洲发展新能源有关。过去几年,欧洲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暴增。德国就是个典型例子,2025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飙升到了62.7%,其中风电占了33%,光伏占了14%。而核电发电已经全部归零了。看数据挺漂亮,但问题也来了:风电和光伏靠天吃饭,发电量根本不好控制。比如风大了,电就超多;太阳够毒,电也就满出来,但这些电用不完,储存又储存不了,只能“甩卖”,甚至倒贴出去。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2025年,德国全年负电价累计时长达到了468小时,比去年多了60%。法国情况也差不多,负电价达到了356小时,直接翻倍;就连西班牙,也在2025年创下了247小时负电价的记录。这些负电价的出现,刚好对应着风力或阳光特别强的时候。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不用储能技术把多余的电存起来?”这话听着靠谱,但现实很骨感。储能技术现在还不够成熟,大规模储存发电的成本又高得离谱。发电厂停下来也不行,设备运转就得花钱,停了损失更大。所以,负电价就成了这些发电厂的“无奈选择”。

  另外,欧洲电力市场的不统一,也让负电价问题更难解决。2025年1月,德国电价一度飙到每兆瓦时936欧元,创下18年新高,但没过几天,又因为风力发电过剩,电价直接负了。这种电价大起大落,跟欧洲国家之间电力市场没打通有很大关系。虽然欧洲各国地理位置近,但电网互联互通不够,北欧的水电和南欧的光伏资源没法高效共享。德国风电多的时候,电卖不出去;电力不足的时候,从别的国家买电也不方便。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力市场就要“聪明”多了。过去几年,中国的发电结构一直保持多样化。火电、水电、风电、核电都有,发电量可以灵活调节。再加上中国早就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电力资源可以跨区域调配。比如“西电东送”,就是把西部发的电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送到东部,既解决了用电问题,也避免了电力浪费。

  总的来说,欧洲负电价的出现,跟他们一窝蜂地发展新能源有很大关系。风电、光伏发电占比上去了,但火电、水电和核电发电的比例却大幅减少。遇上俄乌、天然气供应短缺,传统能源发电能力被削弱,电力市场的稳定性也跟着遭殃。负电价成了常态,甚至连电价暴涨暴跌都习以为常。

  最近的数据还显示,欧洲负电价的问题正在持续扩大。2025年的负电价时长比去年明显增多,德国已经有近500小时处于负电价状态。法国的情况也不乐观,全年负电价时间翻了一倍。电力市场的波动不仅让发电厂头疼,也给电网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挑战。

  目前,欧洲各国虽然意识到了问题,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储能技术是个方向,但短期内看不到大突破。电力市场的统一协调更是难上加难,各国利益不同,协调机制迟迟推进不了。面对这种局面,欧洲只能继续承受电价时而暴涨、时而负值的“过山车”体验。

  这事儿让我想到了一个词——“饮鸩止渴”。欧洲为了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疯狂上马风电和光伏,忽略了新能源的波动性问题。新能源发电虽然环保,但用电高峰期发不上来电,用电低谷期又发电过剩,导致电价不是暴涨就是负值。这种极端的市场波动,不仅让发电企业苦不堪言,也让电力系统变得更不稳定。

  欧洲国家的电力市场改革看起来很“先锋”,但缺乏统筹规划。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储能技术的配套支持,只有解决储电难题,才能真正让新能源“站稳脚跟”。欧洲这种一边淘汰传统能源,一边盲目追求新能源的做法,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这件事在网上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网友调侃:“欧洲这是玩命搞环保,搞到自己都赔钱了。”也有人说:“负电价听着挺好,但发电厂亏成这样,谁还敢投资新能源?”

  另一位网友提出了疑问:“既然电便宜成这样,为什么不多建点储能设施?难道欧洲就不考虑长远发展吗?”还有人吐槽:“德国不是经济强国吗?怎么连个统一的电力市场都搞不定?”

  也有网友站在企业的角度替发电厂抱不平:“发电厂辛辛苦苦发电,还得倒贴钱,真是心酸。”更有网友指出:“负电价的出现,其实也反映了欧洲去工业化的严重问题。制造业少了,用电需求自然就低了,负电价也就成了常态。”

  最后,有人总结道:“新能源是好东西,但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欧洲这波操作真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案例。”

  看完这事儿,总觉得欧洲的电力市场问题不只是电价负了,而是脑子也有点“负”。新能源发电确实是未来的大方向,但没做好储能技术和市场协调,就一味追求高比例,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德国把核电全关了,现在电不够用了,又开始后悔,难道这不是“打脸”吗?

  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这点毋庸置疑,但欧洲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真的适合所有国家吗?当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比例越来越高,储能技术又跟不上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还能保证吗?更重要的是,这种负电价的现象,真的能算是新能源发展的成功案例吗?还是说,这只是“看起来很美”的一场泡沫?

  来源:金财市场眼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