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东芝宣布其将拆分为三个独立业务,分别专注于基础设施、半导体和设备。基础设施板块包括核电、火力发电厂等业务。
从退市边缘通过增发新股、甩卖西屋电气救回的东芝,仍然面临盈利乏力的压力。业内分析,拆分举措旨在提高重点业务部门的关注度并提高其盈利能力。
信心满满的溢价收购西屋,遇到福岛事故,核电业务一蹶不振,被迫卖身
2006年2月6日,东芝宣布与英国核能公司达成正式协议:以54亿美元“高价”控股其旗下著名的核电站制造商----美国西屋电气。此举正被外界解读为东芝曲线进入中国核电市场的关键胜利。
而在这次以3倍溢价收购后,“冤大头”东芝的噩梦就开始了。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美国核电安全标准更加严格,这使得西屋电气的成本大幅上涨,同时天然气价格的暴跌给了西屋电气重创。
实际上,在东芝与西屋电气的关系上,东芝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尽管东芝多次增持西屋电气股票,但仍然无法驾驭这个“天之骄子”。
在经历了2015年的会计丑闻后,东芝交出的成绩单越来越差,承受着退市的压力。为解决退市危机,东芝不得不“壮士断腕”。财报数据表明,东芝核电业务曾在四年内亏损超过百亿日元。因此,砍掉核电业务对急于封堵巨大资产漏洞的东芝来说是合理的。
最终在2018年年初,东芝终于摆脱核电包袱,宣布同意将旗下已经破产的核心业务所有权出售给以对冲基金Baupost Group为代表的集团,这项交易完成后,东芝资产将增加4100亿日元(约合36.8亿美元)。
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过程中,大公司若判断失误,一样危险
东芝自身的业务调整则一直在进行中,今年9月底,东芝就曾关闭位于大连的一家工厂,而大连是该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生产中心。
而通用电气(GE)公司,近期传出的消息也是将一拆为三。通用电气周二表示,将在2023年初分拆GE医疗业务,并将GE可再生能源、GE发电和GE数字业务合并成一个能源实体,在2024年初分拆。该公司剩余部分将包括GE航空,即飞机发动机制造业务。 电力行业熟知的GE能源业务,将独立分拆成一个新的公司。现在的GE发电CEO Scott Strazik将领导合并后的能源业务,包括GE发电、GE可再生能源和GE数字业务。
唯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革命性的前瞻战略,方能基业长青
实际上,前瞻性的判断,并为之做好准备,对于大公司来说,有比较大的困难。大公司为了增强原有业务,会进行大量的投资巩固其市场地位,形成尾大不掉,也会形成路径依赖。在发生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市场革新的前夜,往往过分相信现在的辉煌,而轻视革命的苗头和错误判断产业变革的趋势。
大公司体量大,转身慢,市场在爆发期,竞争对手可能早已将相关人才笼络到自己名下,形成了优势。同时,从研发到产品到市场,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客户也需要形成信任关系。这样的悲剧一再上演,例如胶卷时代的柯达,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等。
也有快速拥抱市场,重现辉煌的公司。例如微软公司,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软件公司快速拥抱云时代,变成了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