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统称“新规”)。新规对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指标要求均有所提高,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遏制行业无序扩张。
11月份以来,光伏行业利好政策不断。除了上述新规落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光伏主产业链产品成本分析(2024年11月)》显示,组件最低价上涨,有利于行业盈利能力回升,释放了行业回暖的信号。
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调整部分光伏和电池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其中,涉及的光伏产品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减少“内卷式”出口。
随着政策端不断引导以及行业调整的推进,光伏供需格局正在逐步改善,劣质产能进一步出清,供给侧改革提速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
第一,光伏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
具体来看,新规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同时,对光伏电池、组件等产品的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项目的效率指标也有相应提升。上述规定有助于遏制行业的无序扩张,也增加了新进入者的难度,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
第二,光伏行业供需错配形势逐步好转。
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导致供给侧同质化竞争严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关企业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行业整合加速,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新规还细化了光伏制造行业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产品性能、电耗、水耗等。如此一来,可以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提高产品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这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利润率。
第三,行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底色愈发清晰。
在经历了几年的行业调整和磨底后,光伏行业有望启动“技术为本”的向上周期。新规规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技术创新。同时,鼓励光伏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参与绿色低碳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绿色产品认证等。这意味着光伏行业不断筑牢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底色,跨界入局者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也很难再通过低价扰乱市场秩序。
砥砺前进,向阳而生。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具备先进产能且成本控制较好的优质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周期,实现业绩企稳回升。这些企业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光伏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 李春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