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庆油田新增了一个十亿吨大油田。
8月25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获悉,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实现了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的跨越。
中石油介绍,由大庆油田部署钻探的古页油平1、英页1H、古页2HC等重点探井,获日产油30立方米以上高产且试采稳定。
其中,古页油平1井见油生产超500天,累产原油6000多吨,累产油气当量近万吨,实现了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重大战略性突破。
目前,该平面区块已有43口直井出油,5口水平井获高产,2021年落实含油面积1413平方千米,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超过十亿吨。
这将成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页岩油是指埋藏深度大于300米的页岩层系多类有机物的统称,包括石油烃、沥青和尚未转化的有机质。
发现于1959年的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已经超过60年,近年来面临油田储采失衡和稳产难等挑战。
为此,大庆油田创新了非常规勘探思路,向源内青山口组页岩油拓展,加强页岩油富集规律研究和富集层评价以及水平井压裂提产攻关,在页岩油原位成藏理论、关键工程技术和勘探实践等方面斩获了重大成果。
在成藏理论认识上,大庆油田取得了四项突破性认识,包括发现了古龙页岩具有受页理控制的缝孔储集体系,突破了页岩储层物性差的传统认识;发现了高黏土页岩源储一体、含油性好,突破了页岩油主要赋存于砂质、碳酸质夹层中的传统认识。
此外,发现了古龙页岩生油窗口宽、高成熟阶段仍可以液态生烃为主,突破了Ro大于1.3%以气为主的传统认识;发现了水敏矿物蒙脱石“消亡线”,突破了高黏土页岩可压性差的传统认识。
中石油表示,这些突破性认识,实现了大庆油田从陆相页岩“生”油到陆相页岩“产”油的跨越,也实现了从经典石油地质学运移成藏到高有机质页岩原位成藏的跨越。
在关键工程技术方面,大庆油田配套钻井提速技术模板,使水平段长度从1500米提高到2500米,钻井周期从113天缩短到18.8天。此外,形成了大庆特色“逆混合、限流射孔、复合提产”压裂主体工艺等,日压裂段数从3.5段提高到最高8.2段,压裂施工时效提高50%。
中石油表示,陆相页岩油作为一种非常规资源类型,勘探开发还面临一系列理论、技术、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的新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和管理创新,实现大庆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
目前,大庆油田正在开展开发先导试验,推动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今年大庆油田计划实施100口井,已有25口井见油,17口井获工业油气流。预计“十四五”将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页岩油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赵文智曾表示,“十四五”将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快速发展期。对于缓解国内严峻的油气供给形势和保持原油2亿吨稳产有重要意义。
赵文智称,目前制约中国页岩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开采成本、单井累计采出量、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等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赵文智建议,国家应在“十四五”期间,把支撑陆相页岩油革命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先导试验选区,纳入国家重大专项设计支持方向,支撑和推动陆相页岩油革命在中国尽早实现。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召开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称,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聚焦科技创新关键问题,深化地质基础理论研究,攻关适应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新技术新装备;落实资源保障,查明国内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规律。
国家能源局要求,要强化管理方式创新,探索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融资新模式;做好政策保障,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页岩油绿色开发等。(界面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