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产业财经

地方“十四五”加速布局氢能版图,企业争相“跑马圈地”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5-10 00:00:00

目前多地陆续出台了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且各有侧重。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面,北京和上海处于前端,并且是即将公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热门候选。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我国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30个省份提到“十四五”发展氢能领域政策,同时相关企业投资氢能产业的热度十分高涨。

地方氢能规划各有侧重

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目前多地陆续出台了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且各有侧重。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方面,北京和上海处于前端,并且是即将公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热门候选。北京提出,到2025年,将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同时要以冬奥会、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应用场景为引领,布局氢能供应及燃料电池应用全产业链。

上海则明确,到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就要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据悉,上海正研究制定《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车用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力争用完善的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政策体系,推动上海“氢能港”的建设。

山东和科技部今年4月签署了“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山东成为国家“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将有助于推动当地氢能产业得发展。山东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浙江力争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30座,实现投放燃料电池汽车超过3000辆。其规划提出“杭州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国家级试点”、“G60氢能走廊”和“义甬舟氢能走廊”等概念,并提出超前谋划氢能海外输入登陆站建设方案。

山西“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打造焦氢共赢、风光制氢、优化消纳,能源交通、氢储覆盖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格局。具体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加氢站、柴转氢、氢燃料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探索煤制氢+CC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低碳高效技术,布局制氢、储氢、加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

从国家层面来看,科技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都在积极推动氢能相关政策的出台。据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编制的《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企业纷纷“加码”氢能产业

此前隆基股份进军“光伏制氢”的消息,在资本市场刮起一阵氢能热。“想了解投资氢能产业的企业确实多了,大家确实都在关注,也在找标的。”多位氢能行业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截至目前,相继有多家企业发布投资氢能产业的消息。

包头市政府、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4月底共同签署了《包头绿氢与氢交通全产业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依据协议,该项目主要建设包括可再生氢能供应链基地项目、氢动力整车制造基地、产业生态发展创新高地项目、综合智慧能源和产业基金等四方面内容。其中一期项目将建设50万千瓦光伏与1万标方/小时制氢一体化示范工程项目;开发建设4-6座加氢站;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整车生产线;开发分布式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同月,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吉电股份、中韩示范区签署了共建长春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主要建设国家电投氢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制氢装备制造基地、氢能电池生产研发中心、碳交易中心及其它配套设施。

川威集团、亿华通、大运汽车4月下旬就联合开展“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举行项目签约仪式。该示范线项目位于成渝氢走廊中心,要应用于川威集团矿石、矿渣、钢材等原材料运输,属于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

面对氢能产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建议,氢能产业要建立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配合的合作机制,防止一哄而上、一松而散;与此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脚踏实地,在应用中不断提升。(上海证券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