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苏州的个体回收商老沈,两年前看到机会,决定改行进入一个新行业:二手光伏板回收。
“我们平时回收都是一次上千张,数量少的单都不愿意接。”老沈在与华夏能源网交流时直言:改行没改错,因为光伏组件回收生意太火爆了。
“价钱高的时候,一片比较新的板儿,回收价能达到1000块钱。装一箱就是30000块钱,17.5米的车能装二十几箱,这一车就是七八十万块钱。”
光伏组件,也称太阳能板,是太阳能发电行业设备制造环节的关键单元。一块2.7平方米(按主流尺寸计算)大小的组件,从流水线上下来,下一步就到了如火如荼的光伏电站建设现场。光伏组件的价格波动牵动着行业的动脉,其寿命和质量更是决定了发电量高低。
一般而言,单块光伏板的使用寿命为25至30年。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组件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会逐渐降低,也就是行业所说的衰减。因此,达到年限的光伏组件,即使没有明显损坏,也需要正常“退役”。
中国在2000年前后开始光伏产业化进程,如此算来,光伏组件的大规模“退役潮”已在眼前。当初开创了“绿色低碳新潮流”的行业,如今正面临着如何低碳消化退役组件的难题。
那么,中国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光伏组件将要进入退役期?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中国进入报废期的光伏组件将达到170万吨左右。这是一个极庞大的数字,未来还会不断增加。
“实际上,中国的光伏组件退役潮今年已经开始了,2025年左右将全面到来。”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告诉华夏能源网。
吕芳长期研究中国光伏组件回收问题,她表示,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光伏发电企业向其咨询如何处理“退役”组件。“这个问题应引起全行业重视,中国光伏要形成闭环,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
光伏组件“退役潮”之下,回收市场准备好了吗?170万吨报废组件将去向何方?问题已经摆在了中国光伏企业面前。
“收破烂儿”or新产业增长点?
回收市场,将是百万吨报废组件最后的归宿。但目前国内的组件回收市场,还未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被数不清的“小作坊”式商户充斥着。
不少“小作坊”老板,对流量平台嗅觉灵敏,他们通过微信群、抖音或视频号,发布自己回收光伏组件的视频和图片,以此吸引有回收需求的企业主注意,来招揽生意。
华夏能源网看到,大批回收上来的光伏板,被收购商堆放在户外环境中,暴露于阳光之下,有的还与其他生活废品混杂在一起,场面与“收破烂儿”无异。这样的处理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中国于2022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 39753-2021《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中,关于收集、运输及贮存的条款下,第一条便写着“在收集、运输及贮存废弃光伏组件过程中,应避免废弃光伏组件暴露于阳光下形成火灾、漏电等安全隐患。”
正四处吆喝着的“小作坊”回收老板们,明显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在抖音号上长期发布回收信息的某光伏组件回收商告诉华夏能源网,从业者进入门槛很低,只需要办好“回收证”即可。
不过,前述苏州回收商老沈却表示,从事光伏组件回收业务需要先注册公司。但华夏能源网发现,工商资料显示,老沈的公司已于去年年底注销。
这些堆成山的组件,是否能够循环利用?大规模回收的光伏板到底都去了哪里?
老沈告诉华夏能源网,“我们直接出口到巴基斯坦等地,70元回收的,价钱可以卖到120元,这可比循环利用赚钱多了。”
据了解,此类出口二手光伏板的商户,集中于江苏、浙江一带。他们利用地理优势,开展对外贸易,很多公司规模做的很大,很多老板发财开上了法拉利。
除此之外,另一些彻底报废的光伏组件,不再具有发电功能,它们的命运是被当作废品拆卸。
目前市场最主流的组件中,玻璃约占总重的70%,铝边框约占18%,太阳能电池约占4%,铅、银、镓等金属约占1%。
位于江苏省阜宁县,做拆解生意的祁女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对于已报废组件,她主要回收其中的铝合金和玻璃,“这些有价值,而且容易拆卸”。至于剩余部分如何处理,祁女士拒绝透露。
一位匿名的行业人士告诉华夏能源网,可利用的部分卖出后,剩下的基本都是拉去垃圾站场焚烧处理了。
组件回收,本该是未来光伏产业新的增长点。但目前来看,市场仍处于“收破烂儿”的初级阶段,甚至跟灰产沾边。
乱极而治之or治之于未乱?
对于组件回收市场现状,吕芳认为,“我们的组件回收产业才刚刚开始,我们不能等到出现大大小小上千家企业时再去规范它,还是应该防患于未然,现在就着手研究建立起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
然而,要治之于未乱,先需解决三大难题。
第一,组件处理技术需要优化。
目前,中国的废旧组件处理有两大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组件回收示范线,已分别在河北保定和江西上饶建成。但这只是刚刚从实验室迈出一小步,离产业化尚有一定距离。
吕芳告诉华夏能源网,“我们的组件回收技术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基础科研方面很多都是‘并跑’,甚至有些是‘领跑’。但要进入真正的产业化阶段,还需要一些适应性工艺技术。”
实验室中所研发出的组件处理技术,能够应对实验室中特定的组件工况。但在现实的组件回收中,工况复杂的多。所谓“适应性工艺技术”,就是指在已有科研技术基础上进行优化,使组件处理技术可适应废旧组件的复杂工况。
第二,缺乏关键数据。
关于光伏组件在何时、何地,有多大的退役量,国内并没有非常精准的预测,往往需要引用国际机构的数据。没有精准的数据支撑,产业的指导性政策也就很难制定。
吕芳透露,其所在的“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正在尝试建立一种精准的模型,以预测中国光伏组件退役的时间和数量,估计今年下半年可得到结果。
第三,缺少规范的标准和管理体系。
按照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侯贵光的说法,目前从报废到储存、拆解、冶炼等循环过程中,标准、管理政策方面的空白较多,对报废光伏组件涉及的污染物排放问题也没有相关规定。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指引,导致在实际循环利用过程中,技术和商业模式很难确定出可行的方案。
另外,对于组件回收主体的认定、对回收资质的要求等,目前均缺乏制度性规定,相对健康的市场秩序因而难以建立起来。
好的消息是,相关的标准和政策在不断完善中。
2022年1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11项标准,其中包括《晶体硅光伏组件判废指南》,该指南旨在规范存量光伏电站,指导其识别旧组件中需要报废的晶硅光伏组件,使其可以顺利进入回收再利用。
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强调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赔本儿赚吆喝or平台模式红利?
光伏组件退役潮,对光伏企业是一个全新课题。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组件循环利用方面,头部企业已经有所布局和行动。
前述在河北保定和江西上饶建成的两条组件回收示范线,就分别归属于英利能源和晶科能源(SH:688223)。他们也是国内较早进入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
晶科能源在其2022ESG报告中称,“晶科能源研发的高价值环保处理路线,不仅可以对铝边框、接线盒、玻璃进行拆卸回收利用,还可以对电池片中的硅及金属进行回收。通过深度挖掘产品回收再利用价值,部分材料回收率可达99%。”
而英利能源的董事长尹绪龙,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看好光伏行业的哪一环节”时,他给出的回答是“组件回收”。
另外,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会员单位已有68家,董事长单位为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隆基绿能(SH:601012)、正泰新能、晶澳科技(SZ:002459)、天合光能(SH:688599)、晶科能源等光伏巨头均位列副董事长单位。可见光伏巨头们对组件回收均兴趣浓厚,已经汇聚成一股力量。
不过,吕芳提醒,“光伏组件回收并没有企业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靠资本和兴趣是难以成事的。”
吕芳将有意向从事光伏组件回收的企业分为四类。一是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二是运维企业;三是终端发电企业;四是专业的固废处理企业。但无论哪一种企业做组件回收,都不能像在其他行业一样,依靠雄厚的资本所向披靡,“有资本不如有可行的商业模式。”
眼下,在光伏组件回收行业,企业“正规军”已被个体“小作坊”蚕食了大量市场份额,甚至在成本和收益方面完全被碾压。
问题首先体现在组件回收价格上,十分混乱,报价差异很大。多位接受华夏能源网采访的光伏组件个体回收商均报价混乱。
以一片使用超过5年、功率为250W的光伏板为例,老沈给出的回收价格为70元。“功率会一直衰减,原来250W,5年以后可能只有100W了。”
个体回收商祁女士,给出的价格却超过100元。祁女士表示这已经很高了,“你自己拆掉上边的铝边框卖给废品收购站,一块板只能卖30块钱。”
另据此前第一财经报道,在一家专业从事光伏组件回收的“正规军”企业给出的报价中,一件250W的光伏组件只有15元—50元。
近乎于“收破烂儿”的模式、混乱的价格竞争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出现。
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价格已远超企业承受能力。据《经济日报》报道,一位光伏组件回收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小作坊粗放式的提炼方式,完全不考虑环保成本,因此还有盈利空间,相比之下,正规企业如果按这个价格回收,将百分百亏损。”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刘莉敏,曾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算过一笔账:企业回收一块标准尺寸的光伏组件总收益是56元,但是成本是75元,回收一块赔19元。
回收怎么成了赔本儿买卖?这在智能硬件、电池、私家汽车等二手回收较为成熟的领域,是不可想象的。
过去十年间,二手车、二手3C、二手书等领域,都已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平台经济模式。把循环经济做成有清晰商业模式并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并非难题。
这些行业的经验表明,光伏企业“正规军”要想入局,除了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创新,更应该拥抱平台模式的红利,才能摆脱“赔本赚吆喝”的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努力帮助光伏企业创新商业模式。
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中,提出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和相关新产业链发展,并且将“确立合理的商业模式”与“加快政策与标准制定,尽快完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认证体系等”一起,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今年6月2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了光伏组件回收工作组,促进组件回收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了该工作组的主要目的之一。
光伏组件退役潮之下,产业的全新增长点正在显现,光伏企业除了要有建设绿色环保闭环的紧迫感,更要寻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毕竟,如果不能活下去,“正规军”还谈什么打过“小作坊”?
来源:华夏能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