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出海"频遭壁垒 中国新能源正在巧妙突围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4-10-14 10:30:31
新京报9月14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旗下的商务微新闻消息,美国时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提高部分中国商品的301关税。

9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加征关税“靴子落地”,美国正式对中国产地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加征50%的301关税。此外,新增的多晶硅与单晶硅片的关税,也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9月10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就对电池和电池部件、半导体、太阳能产品和关键矿物等领域的中国产品潜在加征新关税开启为期30天的意见征询,利益相关方可在10月10日前就潜在措施提供反馈意见。

10月4日,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不止“新三样”,被称为出口“第四样”的电解槽近日也频遭夹击。9月27日,为了遏制中国电解槽,欧盟修改氢能拍卖规则,提出从中国采购的电解槽堆(包括表面处理、电池单元生产和电池堆组装)不超过25%(以MWe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事实上,早在2012年、2015年,美国就两次对中国光伏发起双反调查。中国生产的晶硅电池、组件(无论是否用别国生产电池),以及别国利用中国晶硅电池生产的组件,均被列入制裁范围,面临高额的惩罚性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不同企业通过复审,具体税率不同。

多国纷纷效仿,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2014年12月,加拿大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这些贸易壁垒无疑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挑战。

多国就中国电池、光伏产品等加征关税,或是频繁提出我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其实是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恐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拿光伏举例,中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光伏领导者。这改变了原来的光伏供应链格局,中国光伏如今各生产环节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80%。中国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太阳能发电能力,风电装机容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9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文称,当前美国一方面高筑保护主义院墙,采取多重贸易限制手段,层层加码设置光伏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通过《通胀削减法》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等法案,实施排他性、歧视性的产业政策,向其本土光伏产业提供大规模涉嫌违反多边规则的补贴,严重扭曲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运行,破坏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新能源正在巧妙突围

面对贸易壁垒的左右夹击,国内出口企业一直在尝试突围。

在制造端,部分新能源企业在海外设厂来绕开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能力的“出海”。例如,锂电池企业在欧洲、美洲等地布局产能。宁德时代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厂,规划产量100GWh,投资金额约500亿元人民币;比亚迪在巴西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生产基地,并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池组装厂。

就光伏行业来说,为规避301关税影响,我国光伏企业前瞻性布局东南亚产能,已陆续实现了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产能布局,并打通了绕道东南亚出口美国的绿色通道。

据报告,东南亚地区已拥有59.8GW光伏电池产能和90.6GW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9%-10%。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电池、组件产能均超过50GW,硅片产能达到26GW。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在东南亚配置有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另外,本土化经营也是方式之一。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经营,包括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等方面的本土化,以提升境外主体市场竞争力。

还是拿光伏举例,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布局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以分散风险并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

就拿美国的“双反”调查来说,中国头部光伏厂商近年来正在加速推进美国本土建厂计划以规避“双反”政策。具体到一些企业的动作,例如:隆基绿能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俄亥俄州建设年产能为5吉瓦的组件厂;晶科能源在佛罗里达州投资新建年产1吉瓦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并追加投资进行扩产;天合光能宣布投资超2亿美元在美国建造年产能5吉瓦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厂;阿特斯在得克萨斯州梅斯基特建立5吉瓦太阳能光伏组件厂。

同时,一体化龙头公司们将美国的产能布局,逐渐从组件向电池环节延伸,而这样的产能布局延伸有望帮助龙头厂商们持续兑现高盈利;还有一些聪明的企业瞄准中东等有利市场环境和高潜市场需求,获取先发优势,使得即使在存在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产品仍然具有市场吸引力。

来源:新京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