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风力发电作为清洁且具有经济性的发电方式之一,迈上了高速发展之路。新机型、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各项行业纪录持续刷新。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和高效快速的推陈出新,行业更需要冷静思考,风电未来发展之路究竟通往何方?大型化、规模化、深远海、接近负荷、支撑电网是目前风电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更大的单机容量、更长的叶轮直径、更高的塔架结构就是下一代风电产品的全部呢?答案是明确的: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风电必备的属性是高可靠性,值得所有人信赖的清洁能源才能支撑绿色未来。
让客户和投资者信赖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客户和投资者的长期信任和支持。实现降本增效、保障客户和投资者效益最大化,是风电行业永恒的主题。近年来,伴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不断下探。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2010年至2021年,全球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从0.102美元/千瓦时降至0.033美元/千瓦时,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从0.188美元/千瓦时降至0.075美元/千瓦时,降幅超过60%。在国内,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至约0.33元/千瓦时,而2021年我国海风度电成本折合约为0.47-0.55元/千瓦时,一年内成本下降近40%。
虽然风电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但同时也为制造端带来更多压力。对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机型的迭代速度在加快,运行环境也更为复杂,可靠性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产品需有足够的科研投入和质量拨备作为支撑。在这一局面下,如何贡献度电成本更低、安全可靠性更强的产品,让客户和投资者能在25年到30年内把投资安全可靠地收回来并获得可观收益,成为赢得客户和投资者持续信赖的重点。面向未来,需要锚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坚守质量底线,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在构建合理的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让客户和投资者拥有更高效、更可靠、更健康、更稳定、更低成本的风电装备,让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让未来能源系统信赖
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能源。随着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电网的安全问题也对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这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压力与挑战。
面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成为实现安全稳定供电的关键。这意味着风电设备要能通过智能控制,快速灵活地响应电网和用能侧需求,为电力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会“听话”、易“调度”的清洁电力。我们也与行业同仁携手,力求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能源技术的高度耦合,实现电源侧的灵活调控和用能侧的聚合效应,达到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互动,帮助新型电力系统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预测和可控制性,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让全社会信赖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全民零碳时代已经开启,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的有效发展路径。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和电力市场改革提速,可再生能源行业正在为社会各界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动力。从我国目前全社会用电结构来看,工商业用户耗电量约占80%。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帮助工商业用户找到经济性与社会责任的“最优解”,实现绿色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企业赢得未来发展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在寻求“最优解”的过程中,除要依靠不断进步的能源装备外,更要依靠持续提升的能源运营与能源管理能力。
为此,我们延续在能源装备和能源投资领域的成熟经验,凭借深耕多年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技术,提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零碳解决方案,通过在源网储荷各能源环节进行优化和再造,创新能源资产管理模式,从而全方位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以金风科技的“三减碳+一平台”为例,这套能源管理方案经过多年实践,已在北京冬奥会、博鳌亚洲论坛、天津港零碳码头、星巴克全球首家绿色环保实验店等诸多行业和场景得到证实,取得了十分可观的减碳和经济效果。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可信赖的清洁能源将“让零碳更经济”,从被动转型转变为主动拥抱低碳转型。脱碳不再是负担,而是社会各界转型的契机,不但可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满足更优的经济性指标,还能全面提升未来发展的绿色竞争力。
让全球市场信赖
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环境使得各国将能源安全提到更高层面。在碳中和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的持续激励下,全球风电将呈现高增长态势。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计,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将从2023年的1.15亿千瓦逐渐增长至2027年的1.57亿千瓦。随着中国风电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一条覆盖技术研发、开发建设、设备供应、检测认证、配套服务的国际业务全链条已经成型。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发电机、叶片、齿轮箱、塔架等关键零部件产量占全球市场的70%。
风电出口正处于机遇期。为了更进一步提升中国风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风电产业在海外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国风电机组机型多样,技术路线不尽相同,配套件产业标准化、通用化水平不足,制约着全产业链协同降本;另一方面,与我国风机第一生产大国和风电装机第一大国相比,我国风电标准的国际地位相对落后。因此,我们需集全行业之力,推动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这将有利于整机商优化开发、生产工艺流程,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借助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供应链韧性,确保供应链安全。我们要在国际上积极竞争行业标准话语权,将中国风电产业三十余年的发展经验凝聚为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提升全行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让中国风电被全球市场信赖。
来源:中国能源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