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钱智民等委员建言光伏治沙:让沙海变绿洲,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

澎湃新闻发布时间:2023-03-07 09:43:42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沙海中建光伏电站,已成为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新方案。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治理北京风沙源地,保障能源、粮食和生态安全的提案。

据提案内容介绍,国家电投在青海共和县打造的“光伏+农牧业+治沙”生态圈,植被覆盖度增加29%,空气温度降低1.2℃、增湿4.8%,将荒漠戈壁变为优质牧场。在内蒙古磴口和阿拉善地区治沙约1万亩,植被覆盖率由8%提高至77%。以上可持续防沙治沙模式已纳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上述示范成果若运用到北京风沙源地治理,将大幅增加北京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给,促进农村农业增产增收,巩固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钱智民称,国家电投正在联合相关单位深入开展光伏治沙相关示范工程,已与33家国内外技术机构、36家金融机构及多个国内外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初步打算组建技术、产业、金融、国际合作4个治沙联盟,共同探索光伏治沙最优发展模式。

磴口光伏治沙让沙漠换新颜以“光伏+治沙”破解土地荒漠化,也是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王秀英关注的议题。据中新网报道,王秀英建议,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光伏+治沙”试点示范区,把光伏加农业的模式,推向全国沙化严重地区。王秀英所在的阜新市彰武县,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科尔沁沙地南部,是我国北方乃至全国荒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辽宁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县份。沙化土地达52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70年前,提起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民众的印象是辽宁最大的“沙窝子”,如今这里沙海变绿洲。

她在调研中发现,彰武县发展光伏产业后,通过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体系,有效阻断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东侵的脚步,保护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保障了国家生态、能源及粮食安全。

王秀英表示,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占据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沙漠光伏产业已成为继造林治沙、沙障压沙之后的第三条防沙治沙新途径。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力发展光伏治沙项目,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坚持多能互补生态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土地、太阳能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获取显著生态、经济和减碳效益。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