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首个“咖光互补”项目——普洱市思茅区那丙田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作物与新能源双向发展,预计年发电量约2.8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5万吨。
该项目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投资、云南院参股投资并EPC总承包建设,位于思茅区思茅港镇那澜村至茨竹林村之间的山坡地带,海拔高程900米~1620米之间。项目因地制宜,将光伏和茶叶、咖啡种植相结合,打造“上部空间发电,下部空间种植”的“咖光互补”共赢模式,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
光伏方阵里,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耀眼的蓝光,与翠绿的山峰相互映照,太阳能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一片片光伏板下是生长旺盛的咖啡树,“咖光互补”酝酿着幸福的“果实”。
据介绍,光伏发电利用咖啡适合在温暖湿热环境生长的特性,通过一地两用、阳光共享、生态施工,构建了生态咖啡地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能源复合生产系统。同时,项目有效拉动了当地劳动就业,上千人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当地农户既可以在咖啡地里种植作物,农闲时又能实现多途径就业,既实现了增收又为新能源建设增砖添瓦。
实验数据显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43.83吨,氮氧化合物49.04吨,二氧化硫22.79万吨,烟尘8.77吨,节约淡水33.15万立方米。
“项目有效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改善了当地能源结构,切实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了电力供应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真正实现了社会有效益、人民有福祉、科技有创新的共赢局面。”业界专家表示,作为云南省普洱市乃至全国首个“咖光互补”项目,将对后续项目的投资开发以及云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近年来,思茅区咖啡产业迅速发展,咖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高值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思茅区咖啡种植面积达22.76万亩,综合产值已达23.8亿元。
“农光互补”这一把传统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创新之举,以促进绿电生产、农民增收、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为目标,不但缓解了用地矛盾,还可产生清洁电力,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有效探索。
如今,“光伏+咖啡”等农光互补模式,正徐徐铺就一条条农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的美丽乡村之路,照亮茶区人民的致富路。(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