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国能寿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寿光公司)以其创新的环保技术和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不仅在火电建设中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更是大力拓展“火电+”项目,随着生物质掺烧项目和压缩空气站项目的相继落地,全面推动了公司“低碳转型发展”。
创新生物质掺烧技术,助力低碳转型发展
在寿光公司,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直接掺烧生物质燃料项目在2023年8月成功投产,标志着国内百万千瓦机组生物质掺烧技术的突破,体现了公司在低碳转型领域的创新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2024年8月,这一科技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被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追求。
高健,作为维护部主任和生物质掺烧项目的负责人,他不仅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更是环保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践者。项目初期,技术团队面临着生物质粉体燃料储存问题的挑战。这种燃料粒径小、水分低、燃点低、挥发份高,极易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引发自燃和爆炸。高健,作为项目负责人,面对这一难题,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寻找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此后,在高健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研究生物质粉体燃料的特性,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分析了成百上千的数据,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技术,包括改进储存容器的设计、优化输送流程、采用先进的监测系统等。这些措施和技术的实施,极大地降低了生物质粉体燃料隐患风险,确保安全储存。
生物质粉体燃料的储存问题刚刚得到解决,技术团队又面临了新的挑战。这种燃料的低堆积密度和轻质量特性,加上其粒径小,使得传统的计量设备难以达到所需的精度。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严重影响燃料供应的稳定性和生产的连续性。
薛文华,作为锅炉专业工程师,他深知精准计量对于整个生产流程的重要性。他决心要找到一种新的计量方法,经过深入的研究,翻阅大量的技术资料,薛文华终于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旋转天平原理结合密封连续计量。这个方案不仅能够适应生物质粉体燃料的低堆积密度和轻质量特性,还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连续计量。
远距离输送也是项目面临的巨大困难。气力输送虽然是粉体燃料输送的理想方式,但生物质粉体燃料的小粒径和大流量特性,以及高挥发性带来的安全风险,使得传统的输送方法不再适用。生产技术部副主任王锋,深知远距离输送对于整个生产流程的重要性。经过不懈的努力,王锋确定了最佳的输送压力、输送风量、风速等参数。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输送方案:将生物质粉料直接输送至一次风煤粉管道,掺烧至炉内。这个方案不仅能够适应生物质粉体燃料的小粒径和大流量特性,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为了确保输送系统的稳定运行,王锋还提出了有效的防磨措施,对输送管道进行了特殊的设计和处理。
寿光公司生物质掺烧项目,不仅提升了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预计每年可消纳蔬菜废弃物约52万吨,减少煤炭资源消耗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万吨,对节能降碳具有显著效益。此外,项目的成功投运,为当地蔬菜废弃物的处置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煤炭替代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压缩空气集中输送,推动企业综合能源发展
截至8月13日,寿光公司压缩空气站对外供气量成功突破2亿标立方米,初步在所在工业园区形成了集中供应的规模效应。
压缩空气站项目作为寿光公司“发电+”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输气管道沿线的工业园区企业提供了高达3000标立方/分钟的高品质压缩空气,最大年产量可达到13亿标立方,大幅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了用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寿光公司压缩空气站建设历程中,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值得一提。那是关于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修建长达12公里的压缩空气管网,这条管网将从站端连接到用户端。然而,工程的规划路线必须穿过一些邻近企业的大门,这无疑会暂时影响这些企业的日常运营,包括车辆和人员的进出。因此,这些企业最初对施工计划持反对态度。
面对这一难题,寿光公司金属专业工程师王演铭和营销主管计文君站了出来。他们知道,要让这个项目顺利进行,就必须获得这些企业的支持和理解。他们决定不能简单地推进工程,而是要与这些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商。他们首先与羊口镇政府进行了紧密的对接,得到了理解和支持,共同制定了详尽的路由方案,然后开始了一系列的企业走访。每到一处,王演铭和计文君都耐心地解释工程的重要性,展示他们的工程计划,并承诺将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一次次的交流中,他们不仅展示了寿光公司的责任感,还传递了对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终于,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家家企业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开始转变态度,从最初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施工进度得到了保障,最佳的施工方案得以实施。
面对创新项目,寿光公司并没有一味的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追求高质量建设。考虑到压缩空气站选址距离职工值班宿舍较近,为了避免工业噪音对值班职工造成噪音污染,在设计初期,王演铭就多次前往同类型的压缩空气站进行实地调研,他仔细研究了这些站点的建筑设计,特别是它们的降噪措施。他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了各种建筑物的降噪功能,从每一个细节中寻找灵感。回到公司,王演铭投入了紧张的分析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种降噪方案,包括增加隔音墙、安装消音器等。对每一种方案都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评估,力求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有效降低噪音,又不影响空气站运行的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包括了物理隔音措施,还涉及到了空气站内部的工艺流程优化。最终,当压缩空气站投入运行时,站界噪音被控制在了50分贝以下,远低于工业标准。
在施工中期,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目标是铺设一条连接生产车间与空压机站的10kV电缆,这是一场与时间和环境的较量,这条电缆虽小,却承载着整个工业区的能源大动脉。
项目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电缆必须穿越两个繁忙的厂大门,这不仅涉及到安全问题,还会对日常运营造成影响。紧接着,地下管道系统错综复杂,更让人头疼的是,施工位置紧挨着环厂水系,施工难度大。
在这样的压力下,生产技术部副主任王锋没有选择传统的地下埋设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地面敷设电缆桥架。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地下管道的干扰,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将近1公里的施工线上,不仅要确保电缆的安全和稳定,还要考虑到电缆桥架的外观与厂区环境的和谐统一。新的电缆桥架建设沿着厂区的道路蜿蜒伸展,它们不仅承载着电流,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工业风景线。这条电缆,不再是一条简单的能源通道,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工业与自然的纽带。
寿光公司压缩空气站的投运对羊口镇先进工业园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园区内的福麦斯轮胎公司、发达布业公司等11家企业相继关停了自有空压机设备,统一采用集中的压缩空气供应,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推动了企业综合能源发展。
创新文化理念宣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寿光公司,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企业如何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其核心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职工,他们共同为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科技驱动的企业而努力。
寿光公司创立之初就树立了: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成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在寿光公司任职10年的生产技术部电气主管滕亮介绍“工程设计初期就将节能环保放在首位,设计两级低温省煤器环保设备,提升了节能指标,显著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建造了一个全封闭的圆形煤场,有效解决了煤场扬尘问题,保护了周边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光公司多项节能环保技改项目也相继落地,坐落在盐碱地上的厂区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花园。每年,公司都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厂区绿化,绿化面积达到了35%。厂区北侧的芦苇荡得到了精心保护,成为了野生鸟类的栖息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鸟类前来繁衍生息。
环境保护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党建工作部副主任梁少炜积极践行集团公司“绿色发展,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每年借助环保开放日和世界地球日等契机,举办“零距离”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政府、当地居民和学生等到厂参观,亲身体验公司的环保实践。这些活动不仅传递了“和谐发展、环境友好”的理念,还展示了公司的环保成果,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寿光公司通过成立寿光热力公司,建立了一个集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高效供热体系,为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该体系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而且通过减少分散供热导致的污染排放,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环境质量。热力公司副总经理吴景军所强调的“绿色是能源发展的价值追求”理念,体现了寿光公司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认识和坚定承诺。目前,寿光热力实际供热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为25家工业企业提供了优质蒸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展现了寿光公司在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和领导力。
寿光公司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远见、责任和创新的故事。它展示了一个企业如何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其经营哲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这一理念的发展。这个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是公司内部的职工,还是社会各界的人士,都在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而努力。(大众新闻·齐鲁壹点客户端通讯员 王演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