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走访安徽滁州时发现,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板林立,新能源企业众多,和几年前“判若两地”。
滁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的高新区还在招大引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近几年辖区内招商重点对象就是光伏及其他新能源企业。”
近年来,滁州依托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布局光伏赛道,与600余家全国光伏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2023年光伏板块新建成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27个、新签约项目24个,成为不折不扣的“光伏之都”。
产业升级,带动城市GDP的发展。2017年,滁州的GDP总量还是1607亿元,在安徽16个城市中排第五;如今,滁州凭借新能源赛道,发力先进光伏、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GDP一跃成为安徽第三。
根据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滁州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目标,主攻“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新能源赛道,正在改变中国城市经济格局。
看各地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内地万亿GDP城市已经扩容到了26个,山东烟台和江苏常州GDP实现“历史性一跃”,让中国GDP“万亿城市”再添两将。
以常州为例,常州GDP的万亿飞升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常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中国现有GDP“万亿城市”中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的城市。尽管如此,常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能源发展之路。早在2013年,常州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初步构建新能源“发、储、送、用、网”全链条闭环。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80亿元,动力电池领域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常州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像滁州的光伏产业一样,常州以商招商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了集聚效应。越来越多常州制造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畅销海外。
如今,不止安徽滁州和江苏常州在抢占新风口。更多城市也在响应号召抢拼赛道,江苏宿迁在积极布局储能产业,四川宜宾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江西宜春崛起也借助了锂电池产业……中国城市经济格局正在重塑。放眼世界,中国也正引领新能源产业“风口”,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评论